基于储能系统的双电源快速切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0832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5:14
一种基于储能系统的双电源快速切换系统,通过电源检测模块对常用电源及备用电源的电量状态,再将检测电量状态发送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进而根据电量状态判断启动常用电源或备用电源。通常来说,在常用电源的电量高时,控制模块则控制常用电源对负载供电,即电源开关模块连接常用电源与负载。若常用电源的电量低时,则启用备用电源,即电源开关模块连接备用电源与负载,对负载供电从常用电源切换为备用电源。因此,在常用电源的电量不足时,能够无缝切换为备用电源供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储能系统的双电源快速切换系统
本申请属于储能电源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能够简单快速切换供电电源的基于储能系统的双电源快速切换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顾名思义它是在用电突然断电时通过双电源切换开关,自动连接到备用的电源上,使我们的运作不至于停断,仍能继续运作。最常见的是电梯、消防、监控上。传统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一般有的CB级和PC级:CB级ATS是由两台断路器为基础,由控制器控制带有机械连锁的电动传动机构来实现2路电源的自动转换。切换时间1-2s。PC级ATS采用一体式转换结构,励磁驱动,简单可靠,动作时间快,一般100-200MS。触头为银合金,触头分离速度大,有专门设计的灭弧室。体积小,只有CB级的1/2.具有耐短时电流。但这种开关缺点:体积较大,难以应用到嵌入到储能系统中,且切换速度比较慢,在备用电源切换时,运行的设备还是会存在掉电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快速切换供电电源的基于储能系统的双电源快速切换系统。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了一种基于储能系统的双电源快速切换系统,包括:电源检测模块、控制模块、电源开关模块;所述电源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常用电源及备用电源的电量状态,并将检测的所述电量状态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量状态判断启动常用电源或备用电源;若所述常用电源的电量状态处于低电量时,则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切断所述常用电源与负载之间的连接,同时,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连接所述备用电源与所述负载,使所述备用电源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若所述备用电源的电量状态处于低电量时,则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切断所述备用电源与负载之间的连接,同时,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连接所述常用电源与所述负载,使所述常用电源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包括第一电源开关及第二电源开关;所述第一电源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常用电源及所述负载之间的连接与断开;所述第二电源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常用电源与负载之间的连接与断开。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源开关包括第一继电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源开关包括第二继电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过放保护模块,所述过放保护模块用于在所述常用电源和/或所述备用电源电量过低时,控制所述常用电源和/或所述备用电源对外供电。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量报警模块,所述电量报警模块用于在所述常用电源和/或所述备用电源电量过低时,发出蜂鸣声或灯光闪烁进行电量过低警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自启动充电模块,所述自启动充电模块用于在所述常用电源和/或所述备用电源电量过低时,检测所述常用电源和/或所述备用电源是否与供电设备连接,若是,则控制供电设备对所述常用电源和/或所述备用电源进行充电。上述的基于储能系统的双电源快速切换系统通过电源检测模块对常用电源及备用电源的电量状态,再将检测电量状态发送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进而根据电量状态判断启动常用电源或备用电源。通常来说,在常用电源的电量高时,控制模块则控制常用电源对负载供电,即电源开关模块连接常用电源与负载。若常用电源的电量低时,则启用备用电源,即电源开关模块连接备用电源与负载,对负载供电从常用电源切换为备用电源。因此,在常用电源的电量不足时,能够无缝切换为备用电源供电。采用上述切换系统,所需电子元件较少,在通常的储能设备中,能够复用储能设备中的电源检测模块、控制模块,仅需增加电源开关模块即可,对于体积小、重量小的储能设备来讲,采用上述方案不仅能够增加功能,且无需改变内部硬件电路或增加储能设备的体积及重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储能系统的双电源快速切换系统的模块图;图2为图1所示的基于储能系统的双电源快速切换系统的示例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图1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储能系统的双电源快速切换系统的模块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一种基于储能系统的双电源快速切换系统,包括:电源检测模块10、控制模块30、电源开关模块20;所述电源检测模块10用于检测常用电源及备用电源的电量状态,并将检测的所述电量状态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30;所述控制模块30用于根据所述电量状态判断启动常用电源或备用电源;若所述常用电源的电量状态处于低电量时,则所述控制模块30用于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20切断所述常用电源与负载之间的连接,同时,所述控制模块30用于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20连接所述备用电源与所述负载,使所述备用电源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若所述备用电源的电量状态处于低电量时,则所述控制模块30用于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20切断所述备用电源与负载之间的连接,同时,所述控制模块30用于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20连接所述常用电源与所述负载,使所述常用电源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控制器为MCU。上述系统使用器件少,体积小,价格更低,更容易嵌入到小型的储能系统种,且通过高速MCU的快速检测常用电源的电量高低,可以实现两个电源的快速切换,常用电源的检测有无5MS左右,开关时间10MS左右,因此最短时间可以达到25-40MS。所述电源开关模块20包括第一电源开关201及第二电源开关202;所述第一电源开关201用于控制所述常用电源及所述负载之间的连接与断开;所述第二电源开关202用于控制所述常用电源与负载之间的连接与断开。所述第一电源开关201包括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电源开关202包括第二继电器。基于储能系统的双电源快速切换系统还包括过放保护模块,所述过放保护模块用于在所述常用电源和/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储能系统的双电源快速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检测模块、控制模块、电源开关模块;/n所述电源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常用电源及备用电源的电量状态,并将检测的所述电量状态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量状态判断启动常用电源或备用电源;若所述常用电源的电量状态处于低电量时,则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切断所述常用电源与负载之间的连接,同时,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连接所述备用电源与所述负载,使所述备用电源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若所述备用电源的电量状态处于低电量时,则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切断所述备用电源与负载之间的连接,同时,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连接所述常用电源与所述负载,使所述常用电源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储能系统的双电源快速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检测模块、控制模块、电源开关模块;
所述电源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常用电源及备用电源的电量状态,并将检测的所述电量状态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量状态判断启动常用电源或备用电源;若所述常用电源的电量状态处于低电量时,则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切断所述常用电源与负载之间的连接,同时,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连接所述备用电源与所述负载,使所述备用电源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若所述备用电源的电量状态处于低电量时,则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切断所述备用电源与负载之间的连接,同时,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连接所述常用电源与所述负载,使所述常用电源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储能系统的双电源快速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包括第一电源开关及第二电源开关;所述第一电源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常用电源及所述负载之间的连接与断开;所述第二电源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常用电源与负载之间的连接与断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雷陈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正浩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