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发光的高强度矿缆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814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发光的高强度矿缆护套,属于矿缆的护套技术领域,包括拼合筒、安装条、安装圈和加强架,所述拼合筒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安装条,在拼合筒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安装圈;所述拼合筒的内部设有加强架,加强架通过填充层固定粘合在拼合筒的内侧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拼合筒,使用者可根据需要,将两个拼合筒上下拼接成圆柱筒对矿缆进行防护,也可通过单个拼合筒将矿缆扣合在墙面上对矿缆进行防护,并且,拼合筒能够左右拼接以延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自带荧光效果的拼合筒,在黑暗的环境下能够自然发光,设置了反射层以及反光块,使得投射到反光块上光线,能够在反射层上形成一片光亮的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发光的高强度矿缆护套
本技术属于矿缆的护套
,具体是一种自发光的高强度矿缆护套。
技术介绍
矿缆指的是矿用电缆,是一种特种电缆,增强了电缆的对极端环境适应能力,以使得电缆能够在矿下保持稳定的运行。矿缆由于极端的工作环境,因此所需的安全系数很高,对其耐高温、防火、防水、绝缘的性能要求很高。现在市面上的矿缆的本身防护效果较为一般,在极端环境下使用时,需要添加矿缆护套。护套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对矿缆进行防撞击保护,因此需要护套自身具有较高的强度,并且,造成撞击的主要因素为工作人员视线不好,矿缆缺少对工作人员的警示,导致矿缆易受到撞击,因此,在护套上添加对矿缆的警示能够有效的减少撞击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自发光的高强度矿缆护套,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发光的高强度矿缆护套,包括拼合筒、安装条、安装圈和加强架,所述拼合筒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安装条,在拼合筒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安装圈;所述拼合筒的内部设有加强架,加强架通过填充层固定粘合在拼合筒的内侧壁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拼合筒为水平设置的半圆柱筒形结构,拼合筒设置有上下对称的两个,安装条设置在拼合筒圆柱面的边缘位置,安装圈设置在拼合筒端口的边缘位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拼合筒的外表面上设有透光层,透光层采用透明的聚碳酸酯制成,拼合筒本身采用半透明的聚丙烯制成,在拼合筒和透光层之间设有反射层,反射层为金属片制成的六边形网格状结构,反射层朝向透光层设置并嵌入设置在透光层的内部;两个所述的安装圈的相向面上均布设有多个反光块,反光块为四棱台形结构,反光块的表面设置为镜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位于左侧所述的安装圈的左侧壁上开设有穿插槽,位于右侧的安装圈的右侧壁上设有穿插块,穿插块与穿插槽配合使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安装条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为“T”形截面的槽,在安装槽的内部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为螺纹通孔,在安装条的内部穿插设有连接条,连接条的截面为“工”形,在连接条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为沉孔,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配合使用。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加强架包括多根第一编织架和多根第二编织架,第一编织架为自左向右排列的钢制长条,多根第一编织架沿着拼合筒的内侧壁均布排列,在第一编织架的外侧缠绕有第二编织架,多根第二编织架沿着左右方向等间距排列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设置了拼合筒,使用者可根据需要,将两个拼合筒上下拼接成圆柱筒对矿缆进行防护,也可通过单个拼合筒将矿缆扣合在墙面上对矿缆进行防护,并且,拼合筒能够左右拼接以延长,在拼合筒的内部设置的加强架能够增强本技术整体的强度,提高本技术的防撞击性能;本技术设置了自带荧光效果的拼合筒,在黑暗的环境下能够自然发光,在拼合筒表面设置了反射层以及在安装圈侧壁上设置反光块,使得投射到反光块上光线,能够在反射层上形成一片光亮的表面,能够起到很好的警示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自发光的高强度矿缆护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自发光的高强度矿缆护套拆分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自发光的高强度矿缆护套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自发光的高强度矿缆护套中反光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拼合筒;11、反射层;12、透光层;2、安装条;21、安装槽;22、连接条;23、第一安装孔;24、第二安装孔;3、安装圈;31、穿插块;32、穿插槽;33、反光块;4、加强架;41、第一编织架;42、第二编织架;5、填充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4,一种自发光的高强度矿缆护套,包括拼合筒1、安装条2、安装圈3和加强架4,所述拼合筒1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安装条2,在拼合筒1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安装圈3,拼合筒1为水平设置的半圆柱筒形结构,拼合筒1设置有上下对称的两个,两个上下对称的拼合筒1能够上下拼合成一个完整的圆柱筒形结构,安装条2设置在拼合筒1圆柱面的边缘位置,安装圈3设置在拼合筒1端口的边缘位置;所述拼合筒1的内部设有加强架4,加强架4通过填充层5固定粘合在拼合筒1的内侧壁上,填充层5为热熔胶。所述拼合筒1的外表面上设有透光层12,透光层12采用透明的聚碳酸酯制成,拼合筒1本身采用半透明的聚丙烯制成,在制成拼合筒1的聚丙烯内混入荧光剂,使得拼合筒1的具有荧光效果,在拼合筒1和透光层12之间设有反射层11,反射层11为金属片制成的六边形网格状结构,光滑的金属片具有镜面分反射效果,反射层11朝向透光层12设置并嵌入设置在透光层12的内部;两个所述的安装圈3的相向面上均布设有多个反光块33,反光块33为四棱台形结构,反光块33的表面设置为镜面。位于左侧所述的安装圈3的左侧壁上开设有穿插槽32,位于右侧的安装圈3的右侧壁上设有穿插块31,穿插块31与穿插槽32配合使用,穿插块31能够插入穿插槽32内,使得两个拼合筒1能够通过安装圈3上穿插块31和穿插槽32左右拼接。所述安装条2上开设有安装槽21,安装槽21为“T”形截面的槽,在安装槽21的内部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23,第一安装孔23为螺纹通孔,在安装条2的内部穿插设有连接条22,连接条22的截面为“工”形,连接条22能够插入两个上下对称安装条2的安装槽21内,使得两个安装条2上下拼接,在连接条22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第二安装孔24,第二安装孔24为沉孔,第二安装孔24与第一安装孔23配合使用,通过向第一安装孔23和第二安装孔24内装入螺钉,能够使得连接条22相对于安装条2的位置被固定。所述加强架4包括多根第一编织架41和多根第二编织架42,第一编织架41为自左向右排列的钢制长条,多根第一编织架41沿着拼合筒1的内侧壁均布排列,在第一编织架41的外侧缠绕有第二编织架42,多根第二编织架42沿着左右方向等间距排列设置。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将两个拼合筒1通过安装条2上下拼合在一起,将矿缆置于两个拼合筒1组成的套筒内,将连接条22插入安装槽21内,使得两个拼合筒1通过安装条2上下拼合,并向第一安装孔23和第二安装孔24内装入螺钉使得连接条22的位置被固定,进而使得两个拼合筒1的相对位置被固定;在需要对靠墙的矿缆进行防护时,可使用一个拼合筒1,使用拼合筒1将矿缆扣合在墙面上,并向第一安装孔23内装入螺钉,通过螺钉将安装条2固定在墙面上,使得拼合筒1的位置被固定。由于拼合筒1内混有荧光剂,拼合筒1在黑暗环境下会自然发光;此外,当光线照射在安装圈3的反光块33上时,反光块33反射的光线能够投射在反射层11上,在反射层11上形成一片光亮的表面。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发光的高强度矿缆护套,包括拼合筒(1)、安装条(2)、安装圈(3)和加强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拼合筒(1)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安装条(2),在拼合筒(1)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安装圈(3);所述拼合筒(1)的内部设有加强架(4),加强架(4)通过填充层(5)固定粘合在拼合筒(1)的内侧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发光的高强度矿缆护套,包括拼合筒(1)、安装条(2)、安装圈(3)和加强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拼合筒(1)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安装条(2),在拼合筒(1)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安装圈(3);所述拼合筒(1)的内部设有加强架(4),加强架(4)通过填充层(5)固定粘合在拼合筒(1)的内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发光的高强度矿缆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拼合筒(1)为水平设置的半圆柱筒形结构,拼合筒(1)设置有上下对称的两个,安装条(2)设置在拼合筒(1)圆柱面的边缘位置,安装圈(3)设置在拼合筒(1)端口的边缘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发光的高强度矿缆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拼合筒(1)的外表面上设有透光层(12),透光层(12)采用透明的聚碳酸酯制成,拼合筒(1)本身采用半透明的聚丙烯制成,在拼合筒(1)和透光层(12)之间设有反射层(11),反射层(11)为金属片制成的六边形网格状结构,反射层(11)朝向透光层(12)设置并嵌入设置在透光层(12)的内部;两个所述的安装圈(3)的相向面上均布设有多个反光块(33),反光块(33)为四棱台形结构,反光块(33)的表面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龙陈成庆严丙鑫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长通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