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箱用盖板,包括盖板主体和盖板框,盖板主体两侧对称设置有侧边板,盖板主体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条形挡板,条形挡板内侧设置有散热板,盖板主体底部表面前后两侧开设有防水槽,盖板框表面开设有安装孔,盖板框两侧对称开设有侧边槽,侧边板与侧边槽相互适配安装,侧边板均向下倾斜,盖板框主体内侧设置有承重沿,承重沿表面设置有防水凸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防水性良好、提高散热效果、便于安装、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结构设计合理、效果稳定、使用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箱用盖板
本技术涉及配电箱
,尤其是涉及一种配电箱用盖板。
技术介绍
配电箱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装置,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时借助保护电器切断电路或报警,借测量仪表可显示运行中的各种参数,还可对某些电气参数进行调整,对偏离正常工作状态进行提示或发出信号,常用于各发、配、变电所中;但是现有的配电箱一般不设置专门的通风口,内部空间相对封闭,再加上水汽渗入,配电箱内的温度和湿度要比外面高得多,对设备安全非常不利,尤其在夏季,由于高温及雨水影响,难免会有雨水侵入,水就会渗漏到配电箱中,会影响电气设备的性能,严重时,会引起电气事故,影响供电质量,从而影响设备安全,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不能满足使用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配电箱用盖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水性良好、提高散热效果、便于安装、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结构设计合理、效果稳定、使用方便的一种配电箱用盖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配电箱用盖板,包括盖板主体和盖板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主体两侧对称设置有侧边板,所述盖板主体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条形挡板,所述条形挡板内侧设置有散热板,所述盖板主体底部表面前后两侧开设有防水槽;所述盖板框表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盖板框两侧对称开设有侧边槽,所述盖板框主体内侧设置有承重沿,所述承重沿表面设置有防水凸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边板与侧边槽相互适配安装,所述侧边板均向下倾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侧边板与侧边槽相互适配安装可以对雨水或粉尘起到引流的作用,防止雨水或粉尘侵入配电箱内部,保护电路的正常运行,因此能够提高了配电箱设备的安全运行系数。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板表面开设有若干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呈线性均匀排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散热板使得配电箱顶部空间的冷热空气形成对流,对配电箱进行散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条形挡板均采用硬质橡胶材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条形挡板进一步阻绝水汽进入配电箱内部,保证配电箱设备的安全运行系数。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孔共开设有六组,所述安装孔呈等距离等大小排列在盖板框的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侧安装孔固定在配电箱顶部,将盖板主体同时安装在盖板框上,安装灵活,实用性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主体的外边缘与盖板框的内边缘相互适配安装,所述盖板主体内嵌在盖板框的内侧,盖板主体通过紧固螺丝与盖板框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盖板主体内嵌在盖板框的内侧,保证两者之间的密封性能,有效的防止雨水侵入。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本一种配电箱用盖板在使用过程中,在结构上,通过将盖板主体内嵌在盖板框中,侧边位置通过侧边板与侧边槽相互适配嵌合,保证雨水被引流至配电箱外侧,防止雨水从两侧侵入,同时通过防水槽与防水凸条相互贴合,防止雨水从缝隙处侵入配电箱内部,提高配电箱设备的安全运行系数,适用范围广,有利于推广和普及;2.在结构上,通过散热板使得配电箱顶部空间的冷热空气形成对流,对配电箱进行散热,避免内部电性原件运行温度过高,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而且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配电箱用盖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配电箱用盖板的横向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配电箱用盖板的纵向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盖板主体;2、侧边板;3、盖板框;4、侧边槽;5、条形挡板;6、散热板;7、承重沿;8、安装孔;9、防水凸条;10、防水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配电箱用盖板,包括盖板主体1和盖板框3,盖板主体1两侧对称设置有侧边板2,盖板主体1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条形挡板5,盖板框3表面开设有安装孔8,盖板框3两侧对称开设有侧边槽4,盖板框3主体内侧设置有承重沿7;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时,首先通过安装孔8将盖板框3主体固定在配电箱顶部,便于对盖板主体1进行固定安装,在安装过程中,将侧边板2内置在侧边槽4中,使侧边板2完全嵌入在侧边槽4中,通过承重沿7对盖板主体1进行承接,此时防水凸条9与防水槽10之间紧密贴合,完成盖板主体1的安装,侧边位置通过侧边板2与侧边槽4相互适配嵌合,保证雨水被引流至配电箱外侧,防止雨水从两侧侵入,通过条形挡板5进一步阻绝水汽进入配电箱内部,在实际应用中,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更改侧边板2和侧边槽4的布置方式和布置数量,在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如图1和图3所示,盖板主体1底部表面前后两侧开设有防水槽10,承重沿7表面设置有防水凸条9,条形挡板5内侧设置有散热板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防水槽10与防水凸条9相互贴合,防止雨水从缝隙处侵入配电箱内部,提高配电箱设备的安全运行系数,通过散热板6使得配电箱顶部空间的冷热空气形成对流,对配电箱进行散热,避免内部电性原件运行温度过高,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提高配电箱的整体防护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参照图1,侧边板2与侧边槽4相互适配安装,侧边板2均向下倾斜,通过侧边板2与侧边槽4相互适配安装可以对雨水或粉尘起到引流的作用,防止雨水或粉尘侵入配电箱内部,保护电路的正常运行,因此能够提高了配电箱设备的安全运行系数。参照图3,散热板6表面开设有若干散热孔,散热孔呈线性均匀排列,通过散热板6使得配电箱顶部空间的冷热空气形成对流,对配电箱进行散热。参照图2,条形挡板5均采用硬质橡胶材质,通过条形挡板5进一步阻绝水汽进入配电箱内部,保证配电箱设备的安全运行系数。参照图1,安装孔8共开设有六组,安装孔8呈等距离等大小排列在盖板框3的表面,通过两侧安装孔8固定在配电箱顶部,将盖板主体1同时安装在盖板框3上,安装灵活,实用性强。参照图1,盖板主体1的外边缘与盖板框3的内边缘相互适配安装,盖板主体1内嵌在盖板框3的内侧,盖板主体1通过紧固螺丝与盖板框3连接,通过将盖板主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箱用盖板,包括盖板主体(1)和盖板框(3),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主体(1)两侧对称设置有侧边板(2),所述盖板主体(1)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条形挡板(5),所述条形挡板(5)内侧设置有散热板(6),所述盖板主体(1)底部表面前后两侧开设有防水槽(10);/n所述盖板框(3)表面开设有安装孔(8),所述盖板框(3)两侧对称开设有侧边槽(4),所述盖板框(3)主体内侧设置有承重沿(7),所述承重沿(7)表面设置有防水凸条(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箱用盖板,包括盖板主体(1)和盖板框(3),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主体(1)两侧对称设置有侧边板(2),所述盖板主体(1)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条形挡板(5),所述条形挡板(5)内侧设置有散热板(6),所述盖板主体(1)底部表面前后两侧开设有防水槽(10);
所述盖板框(3)表面开设有安装孔(8),所述盖板框(3)两侧对称开设有侧边槽(4),所述盖板框(3)主体内侧设置有承重沿(7),所述承重沿(7)表面设置有防水凸条(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箱用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板(2)与侧边槽(4)相互适配安装,所述侧边板(2)均向下倾斜。
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关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华瑞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