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讯传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千兆位接口连接器(GBIC)是一种热插拔的输入/输出设备,该设备插入到千兆位以太网端口/插槽内,负责将端口与光纤网络连接在一起。GBIC可以在各种Cisco产品上使用和互换,并可逐个端口地与遵循IEEE802.3z的1000BaseSX、1000BaseLX/LH或1000BaseZX接口混用。更进一步说,Cisco正在提供一种完全遵循IEEE802.3z1000BaseLX标准的1000BaseLX/LH接口,但其在单模光纤上的传输距离高达10公里,要比普通的1000BaseLX接口远5公里。总之,随着新功能的不断开发,这些模块升级到最新的接口技术将更加容易,从而使客户投资能发挥最大效益。在过去这些传统的插入式设计已经获得成功,但是他们趋向不能达到工业上持续的小型化的目标。所期望的是,使收发器小型化以增加与例如配电箱、电缆接线板、布线室和计算机输入/输出(I/O)的网络连接相关联的端口密度。传统的可插入式模块构造不能够满足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用于固定至对接电路板并与对接连接器实现信号传输,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n端子模块,所述端子模块包括本体模块,及与所述本体模块固定的若干个信号端子及若干个接地端子;/n若干个所述信号端子沿电连接器组件的左右方向至少排列成两排;/n同一排的若干个所述信号端子中包括至少一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所述至少一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所述接地端子,其特征在于:/n还包括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覆盖于所述本体模块的至少一个外表面的至少局部位置,所述金属外壳与本体模块直接限位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用于固定至对接电路板并与对接连接器实现信号传输,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
端子模块,所述端子模块包括本体模块,及与所述本体模块固定的若干个信号端子及若干个接地端子;
若干个所述信号端子沿电连接器组件的左右方向至少排列成两排;
同一排的若干个所述信号端子中包括至少一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所述至少一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所述接地端子,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覆盖于所述本体模块的至少一个外表面的至少局部位置,所述金属外壳与本体模块直接限位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模块的外表面凸出形成有凸部,所述金属外壳对应形成有供凸部干涉插入的容纳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模块包括若干个片状绝缘本体及若干个片状本体部,所述信号端子与绝缘本体固定形成信号端子片,所述接地端子与本体部固定形成接地端子片,若干个所述信号端子片与若干个所述接地端子片堆叠设置形成所述端子模块,且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接地端子片之间堆叠设置有两个所述信号端子片,所述凸部形成于所述接地端子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接地端子片上分别形成至少一对相互贴合的所述凸部并形成凸柱,所述凸柱干涉插入至同一个容纳槽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本体部沿电连接器组件的上下方向的两端定义形成有上侧缘和下侧缘,各所述本体部沿电连接器组件的前后方向的两端定义形成有前侧缘和后侧缘,所述上侧缘、下侧缘及后侧缘上分别凸设形成有所述凸部,每个所述凸部均对应插入形成于金属外壳上的所述容纳槽内。
6.一种电连接器组件,用于固定至对接电路板并与对接连接器实现信号传输,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
若干个信号端子片,各信号端子片包括绝缘本体及与所述绝缘本体固定的若干个信号端子;
若干个接地端子片,各接地端子片包括本体部及与所述本体部固定的至少一个接地端子;
所述若干个信号端子片与若干个接地端子片沿电连接器组件的左右方向堆叠形成端子模块,所述绝缘本体和本体部组合形成本体模块,其中两个相邻的接地端子片之间夹持两个信号端子片;
若干个所述信号端子沿电连接器组件的左右方向至少排列成两排;
同一排的若干个所述信号端子中包括至少一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所述至少一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所述接地端子,其特征在于:
覆盖于所述本体模块的外表面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与接地端子片直接限位固定,用于对若干个所述信号端子片与若干个所述接地端子片堆叠后的定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所述接地端子片的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铁武,赵乾普,虞程博,斯国安,程牧,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