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PIN管的智能可重构频率选择雷达吸波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717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PIN管的智能可重构频率选择雷达吸波体,涉及电磁兼容技术领域,能够满足对正常通信小信号和高能量电磁波分别实现非对称传输和能量隔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宽带极化旋转体由3层结构组成,包括:前、后层为互相垂直的光栅结构,形成法布里‑珀罗腔;宽带极化旋转体的中间层为斜45°的椭圆谐振结构;吸透可切换的FSR也由3层结构组成,包括:结构相同的前、后有耗层,且前、后有耗层关于中间层空间对称;吸透可切换的FSR的中间层为无耗层;并且在吸透可切换的FSR的每层上都嵌有PIN管、电阻和电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抗电磁干扰的非对称天线罩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PIN管的智能可重构频率选择雷达吸波体
本技术涉及电磁兼容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PIN管的智能可重构频率选择雷达吸波体。
技术介绍
电磁波作为信息产生、传递、接收、处理和储存的载体,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任何电子及电气产品除了本身能够承受一定的外来电磁干扰外,还必须保证自身能够正常工作。通常,辐射干扰出现在产品周围的媒体中,一般来说通过外壳发射的电磁干扰,或通过外壳侵入的干扰都是辐射干扰。常规的防护措施(如雷达吸波材料技术等)不可能简单地在天线防护中获得应用。实际上,要求雷达天线系统只辐射己方雷达波又对外部电磁干扰信号产生抑制,形成非互易电磁波传输,这实际上是很难解决的一对矛盾。目前如何在保证天线辐射性能不变甚至改善的情况下,抑制外部干扰信号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和系统的设计方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很多抗干扰防护需要借助非互易的电磁材料,比如:在静磁场偏置的条件下借助大规模的铁氧体材料工作,但是这些材料难以应用于集成微波器件中,与天线配合工作困难。另外,现役电子信息装备的工作频段越来越宽,灵敏度越来越强,集成度越来越高,这为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PIN管的智能可重构频率选择雷达吸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重构频率选择雷达吸波体为复合结构,该复合结构包括两个部分:宽带极化旋转体(1)和吸透可切换的FSR(2);/n宽带极化旋转体(1)由3层结构组成,包括:前、后层为互相垂直的光栅结构,形成法布里-珀罗腔;宽带极化旋转体(1)的中间层为斜45°的椭圆谐振结构;/n吸透可切换的FSR(2)也由3层结构组成,包括:结构相同的前、后有耗层,且前、后有耗层关于中间层空间对称;吸透可切换的FSR(2)的中间层为无耗层;并且在吸透可切换的FSR(2)的每层上都嵌有PIN管、电阻和电容;/n在第一工况下,所有的PIN管都处于断开的工作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PIN管的智能可重构频率选择雷达吸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重构频率选择雷达吸波体为复合结构,该复合结构包括两个部分:宽带极化旋转体(1)和吸透可切换的FSR(2);
宽带极化旋转体(1)由3层结构组成,包括:前、后层为互相垂直的光栅结构,形成法布里-珀罗腔;宽带极化旋转体(1)的中间层为斜45°的椭圆谐振结构;
吸透可切换的FSR(2)也由3层结构组成,包括:结构相同的前、后有耗层,且前、后有耗层关于中间层空间对称;吸透可切换的FSR(2)的中间层为无耗层;并且在吸透可切换的FSR(2)的每层上都嵌有PIN管、电阻和电容;
在第一工况下,所有的PIN管都处于断开的工作状态;
在第二工况下,所有的PIN管都处于导通的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IN管的智能可重构频率选择雷达吸波体,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周期单元结构的周长为38mm,厚度为8.2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IN管的智能可重构频率选择雷达吸波体,其特征在于,所有的介质基板采用相对介电常数为2.65,损耗角正切为0.001的F4B介质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IN管的智能可重构频率选择雷达吸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互相垂直的光栅结构的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祥鲲袁警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