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电缆生产设备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体,所述冷却却箱体内部底端两侧壁分别斜对称设有第一滑轮、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位于所述冷却箱体的内部右侧壁上端设有传送滑轮组,所述冷却箱体的内部左侧壁上垂直对称设有不锈钢滑轮组,所述输水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冷却箱体的顶端中连通设有冷却器,所述冷却器的输出端通过设有的连接管连通设有循环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通过降温后的电缆主体经过传送滑轮组传送至不锈钢滑轮组,经过不锈钢滑轮组时,通过设置的刷丝与细丝绒布的组合使用,能够起到对电缆主体上的水分进行擦干处理的效果,提高电缆的生产效率,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电缆生产设备冷却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缆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电缆生产设备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在电缆生产的过程中,刚生产出来的高温电缆需要冷却装置进行冷却,目前的高温电缆多采用冷却槽装水,然后将电缆浸泡其中,以达到降温的目的。然而,现有电缆生产用冷却槽,内部水温一致平衡,不具有梯度性,导致高温电缆在与水槽内冷却水接触的瞬间表皮容易发生形变,还容易产生水蒸气,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且经过冷却后的电缆表面会携带一定的水分,需要对电缆表面的水分进行充分的干后进行收卷,一般都是利用抹布对电缆上的水分进行擦干,无疑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因此亟需一种电缆生产设备冷却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生产设备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生产设备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体,所述冷却箱体内部底端两侧壁分别斜对称设有第一滑轮、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上端位于所述冷却箱体内部两侧壁斜对称设有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滑轮位于所述冷却箱体的内部右侧壁上端设有传送滑轮组,所述冷却箱体的内部左侧壁上垂直对称设有不锈钢滑轮组,所述冷却箱体的右侧面底端连通设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冷却箱体的顶端中连通设有冷却器,所述冷却器的输出端通过设有的连接管连通设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输出端连通设有输出管。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的一面分别对称设有水冷安装板两组,所述水冷安装板上分别贯穿连通设有U型水冷管,所述水冷安装板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三滑轮,所述U型水冷管的一端设有出水管,且U型水冷管的另一输入端连通设有水冷连接管。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循环泵连通所设的输出管贯穿延伸至所述冷却箱体内部与所述U型水冷管上连接设有的水冷连接管连通设置。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冷却箱体的一侧面底端设有贯穿设有进线管口,所述进线管口内传送设有电缆主体,且电缆主体传送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轮、第二滑轮、传送滑轮组、不锈钢滑轮组第三滑轮上。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冷却箱体的左侧面上端贯穿设有出线管口,且出线管口与不锈钢滑轮组贯穿水平设置,且电缆主体的一端位于出线管口与不锈钢滑轮组内,所述电缆主体与所述进线管口和不锈钢滑轮组之间滑动传送设置。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不锈钢滑轮组表面分别均匀设有刷丝、细丝绒布。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电缆生产设备冷却装置,通过使循环泵和冷却器同时运行,循环泵在工作的过程其输入口能够通过连接管和输水管抽取冷却箱体1内侧底部的冷却水,且在此过程中,冷却器能够对循环泵所抽取的冷却水进行降温处理,接着由循环泵的输出口通过输出管的连通设置,将冷却水输送至水冷安装板内设置的U型水冷管内,对水冷安装板上设置的第三滑轮,使电缆主体成蛇形穿过U型水冷管头之间,产生的水冷器能够使电缆主体进行充分的降温处理,然后冷却水经过U型水冷管上设置的出水管排放至冷却箱体内,在排放冷却水的水流对电缆主体内进行水冲式冷却处理,不仅能够提高水冷效果,且又由于电缆主体处于由高温到低温水梯度的环境下进行降温处理,因而便可防止高温电缆主体与冷却水接触的瞬间其表皮发生形变,提高电缆的生产质量,然后降温后的电缆主体经过传送滑轮组传送至不锈钢滑轮组,经过不锈钢滑轮组时,通过设置的刷丝与细丝绒布的组合使用,能够起到对电缆主体上的水分进行擦干处理的效果,无需人工利用抹布进行擦干,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电缆的生产效率,且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不锈钢滑轮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水冷安装板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冷却箱体;2、第一滑轮;3、第二滑轮;4、第一安装板;5、第二安装板;6、水冷安装板;7、第三滑轮;8、U型水冷管;9、水冷连接管;10、出水管;11、传送滑轮组;12、不锈钢滑轮组;13、刷丝;14、细丝绒布;15、电缆主体;16、进线管口;17、出线管口;18、循环泵;19、冷却器;20、输水管;21、输出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缆生产设备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体1,冷却箱体1内部底端两侧壁分别斜对称设有第一滑轮2、第二滑轮3,第一滑轮2与第二滑轮3上端位于冷却箱体1内部两侧壁斜对称设有第一安装板4、第二安装板5,第一安装板4与第二安装板5的一面分别对称设有水冷安装板6两组,水冷安装板6上分别贯穿连通设有U型水冷管8,水冷安装板6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三滑轮7,U型水冷管8的一端设有出水管10,且U型水冷管8的另一输入端连通设有水冷连接管9,第一滑轮2位于冷却箱体1的内部右侧壁上端设有传送滑轮组11,冷却箱体1的内部左侧壁上垂直对称设有不锈钢滑轮组12,不锈钢滑轮组12表面分别均匀设有刷丝13、细丝绒布14,便于对电缆主体15表面水分的擦干。冷却箱体1的左侧面上端贯穿设有出线管口17,且出线管口17与不锈钢滑轮组12贯穿水平设置,且电缆主体15的一端位于出线管口17与不锈钢滑轮组12内,电缆主体15与进线管口16和不锈钢滑轮组12之间滑动传送设置,冷却箱体1的右侧面底端连通设有输水管20,输水管20的一端延伸至冷却箱体1的顶端中连通设有冷却器19,冷却器19的输出端通过设有的连接管连通设有循环泵18,循环泵18的输出端连通设有输出管21,循环泵18连通所设的输出管21贯穿延伸至冷却箱体1内部与U型水冷管8上连接设有的水冷连接管9连通设置,冷却箱体1的一侧面底端设有贯穿设有进线管口16,进线管口16内传送设有电缆主体15,且电缆主体15传送设置于第一滑轮2、第二滑轮3、传送滑轮组11、不锈钢滑轮组12第三滑轮7上,便于对电缆主体15的传送冷却作用。具体的,使用时通过使循环泵18和冷却器19同时运行,循环泵18在工作的过程其输入口能够通过连接管和输水管20抽取冷却箱体1内侧底部的冷却水,且在此过程中,冷却器19能够对循环泵18所抽取的冷却水进行降温处理,接着由循环泵18的输出口通过输出管21的连通设置,将冷却水输送至水冷安装板6内设置的U型水冷管8内,对水冷安装板6上设置的第三滑轮7,使电缆主体15成蛇形穿过U型水冷管8头之间,产生的水冷器能够使电缆主体15进行充分的降温处理,然后冷却水经过U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生产设备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体(1)内部底端两侧壁分别斜对称设有第一滑轮(2)、第二滑轮(3),所述第一滑轮(2)与第二滑轮(3)上端位于所述冷却箱体(1)内部两侧壁斜对称设有第一安装板(4)、第二安装板(5),所述第一滑轮(2)位于所述冷却箱体(1)的内部右侧壁上端设有传送滑轮组(11),所述冷却箱体(1)的内部左侧壁上垂直对称设有不锈钢滑轮组(12),所述冷却箱体(1)的右侧面底端连通设有输水管(20),所述输水管(2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冷却箱体(1)的顶端中连通设有冷却器(19),所述冷却器(19)的输出端通过设有的连接管连通设有循环泵(18),所述循环泵(18)的输出端连通设有输出管(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生产设备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体(1)内部底端两侧壁分别斜对称设有第一滑轮(2)、第二滑轮(3),所述第一滑轮(2)与第二滑轮(3)上端位于所述冷却箱体(1)内部两侧壁斜对称设有第一安装板(4)、第二安装板(5),所述第一滑轮(2)位于所述冷却箱体(1)的内部右侧壁上端设有传送滑轮组(11),所述冷却箱体(1)的内部左侧壁上垂直对称设有不锈钢滑轮组(12),所述冷却箱体(1)的右侧面底端连通设有输水管(20),所述输水管(2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冷却箱体(1)的顶端中连通设有冷却器(19),所述冷却器(19)的输出端通过设有的连接管连通设有循环泵(18),所述循环泵(18)的输出端连通设有输出管(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生产设备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4)与第二安装板(5)的一面分别对称设有水冷安装板(6)两组,所述水冷安装板(6)上分别贯穿连通设有U型水冷管(8),所述水冷安装板(6)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三滑轮(7),所述U型水冷管(8)的一端设有出水管(10),且U型水冷管(8)的另一输入端连通设有水冷连接管(9)。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同献,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欧杰电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