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安全培训体验馆,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安装有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下方安装有若干可移动撑腿;所述箱体内开设有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底侧安装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侧方的第一内腔中填充安装有软垫,所述软垫上方设有升降梯本体,所述升降梯本体底部安装有升降梯底座,所述升降梯底座上开设有若干洞口,所述升降梯本体上安装有工具箱,所述升降梯本体顶部底面安装有安全绳悬挂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建了设施完备齐全的安全培训体验馆,体验馆短距离的移动,并通过集成式设计的多个安全体验项目,向施工人员立体宣传施工时可能出现的事故并提前让他们知道相应的处理方法,降低了施工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式安全培训体验馆
本技术涉及安全培训体验设备
,尤其涉及移动式安全培训体验馆。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属于劳动密集型和事故多发的危险行业,存在工序多、工种多、施工人数多、现场工作量大、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相应地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较高。目前企业和政府对建筑安全问题极为重视,并制定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从2010年开始,建设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力度加大并要求所有建筑工程从建设单位到分包单位配备安全员,并要求对施工施工人员实行三级安全教育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减少轻伤事故,杜绝发生重大事故,施工现场作业环境复杂,事故频发,高处施工人员具备安全防范意识、认识到事故的严重后果、进行规范的安全作业防护至关重要。洞口坠落体验、升降梯坠落体验;安全带使用体验升降梯在遇到事故时应该怎么做对高处作业规范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安全培训体验馆并未有升降梯坠落体验,同时,现有的安全培训体验馆都是由样板房拼接而成,移动不方便,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移动式安全培训体验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移动式安全培训体验馆,本技术构建了设施完备齐全的移动式安全培训体验馆,方便体验馆短距离的移动,并通过集成式设计的多个安全体验项目,向施工人员立体宣传施工时可能出现的事故并提前让他们知道相应的处理方法,并使施工人员亲历事故,意识到作业安全重要性,并使施工人员了解和熟悉作业现场的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提高了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移动式安全培训体验馆,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安装有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下方安装有若干可移动撑腿;所述箱体内开设有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底侧安装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侧方的第一内腔中填充安装有软垫,所述软垫上方设有升降梯本体,所述升降梯本体底部安装有升降梯底座,所述升降梯底座上开设有若干洞口,所述升降梯本体上安装有工具箱,所述升降梯本体顶部底面安装有安全绳悬挂钩。优选的,所述可移动撑腿包括竖直安装在固定座底部的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中部平行安装有基板,且所述基板的下表面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倒置的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平行焊接有中空圆周基板,所述中空圆周基板活动套设于支撑腿上,所述中空圆周基板的下表面环周固定有万向行车轮。优选的,所述支撑腿底部安装有防滑垫。优选的,所述升降梯底座两侧安装有滑轮,所述第一内腔内壁两侧对应所述滑轮相适配安装有滑轨,所述升降梯本体顶部通过升降绳连接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腔的承重块,所述箱体顶部安装有控制所述升降绳上下运动的传动机构。优选的,所述洞口上卡扣式安装有盖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洞口体验者可以进行洞口坠落体验,同时体验人员可利用安全绳悬挂钩、工具箱内的安全绳、洞口进行升降梯逃生的体验,洞口关闭时,升降梯本体可以通过传动机构控制快速下坠进行升降梯故障的体验,通过各种形式的体验作为对照可以很清楚的将安全隐患暴露出来,便于现场施工安全人员进行学习和记忆。本技术构建了设施完备齐全的移动式安全培训体验馆,通过控制电动伸缩杆的伸缩方便体验馆短距离的移动,并通过集成式设计的多个安全体验项目,向施工人员立体宣传施工时可能出现的事故并提前让他们知道相应的处理方法,并使施工人员亲历事故,意识到作业安全重要性,并使施工人员了解和熟悉作业现场的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提高了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降低了施工的风险。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移动式安全培训体验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提出的第一内腔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提出的可移动撑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体、2-可移动撑腿、21-支撑腿、22-基板、23-电动伸缩杆、24-中空圆周基板、26-万向行车轮、27-防滑垫、3-固定座、4-第二内腔、5-第一内腔、6-防护栏、7-升降梯本体、8-传动机构、9-承重块、10-操作台、11-升降梯底座、12-软垫、13-洞口、14-滑轨、15-滑轮、16-工具箱、17-安全绳悬挂钩。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考图1,一种移动式安全培训体验馆,包括固定座3,固定座3上安装有箱体1,其特征在于:固定座3下方安装有若干可移动撑腿2;箱体1内开设有第一内腔5和第二内腔4,第一内腔5底侧安装有操作台10,操作台10用于控制操作升降体本体,操作台10侧方的第一内腔5中填充安装有软垫12,软垫12的设置是用来放置体验人员下坠或者使用安全绳下落时出现坠落事故,软垫12上方设有升降梯本体7,升降梯本体7底部安装有升降梯底座11,升降梯底座11上开设有若干洞口13,洞口13上卡扣式安装有盖板,方便在不用时盖上,防止人员意外从洞口13坠下,升降梯本体7上安装有工具箱16,工具箱16内放置有必要的急救逃生用品,如:安全绳、报警器、信号灯等,升降梯本体7顶部底面安装有安全绳悬挂钩17。参考图2,升降梯底座11两侧安装有滑轮15,第一内腔5内壁两侧对应滑轮15相适配安装有滑轨14,升降梯本体7周围安装有防护栏6,升降梯本体7顶部通过升降绳连接竖直设置在第二内腔4的承重块9,箱体1顶部安装有控制升降绳上下运动的传动机构8,传动机构8控制升降梯本体7的升降结构与现有的升降梯的升降方式相同,同过控制升降梯本体7的快速下坠,可以让体验人员对升降梯下坠时应当怎么应对做出提前的预警。参考图3,可移动撑腿2包括竖直安装在固定座3底部的支撑腿21,支撑腿21中部平行安装有基板22,且基板22的下表面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倒置的电动伸缩杆23,所有的电动伸缩杆23通过线路与固定于固定座3下表面的控制面板进行电性连接,控制面板的实际作用就是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安全培训体验馆,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安装有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下方安装有若干可移动撑腿;/n所述箱体内开设有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底侧安装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侧方的第一内腔中填充安装有软垫,所述软垫上方设有升降梯本体,所述升降梯本体底部安装有升降梯底座,所述升降梯底座上开设有若干洞口,所述升降梯本体上安装有工具箱,所述升降梯本体顶部底面安装有安全绳悬挂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安全培训体验馆,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安装有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下方安装有若干可移动撑腿;
所述箱体内开设有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底侧安装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侧方的第一内腔中填充安装有软垫,所述软垫上方设有升降梯本体,所述升降梯本体底部安装有升降梯底座,所述升降梯底座上开设有若干洞口,所述升降梯本体上安装有工具箱,所述升降梯本体顶部底面安装有安全绳悬挂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安全培训体验馆,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撑腿包括竖直安装在固定座底部的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中部平行安装有基板,且所述基板的下表面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倒置的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朱,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申源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