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变频器驱动预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0400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功率变频器驱动预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机体,检测机体正表面的顶部开设有收纳凹槽,收纳凹槽内腔顶部的后侧镶嵌有显示面板,收纳凹槽内腔的后侧且位于显示面板的底部镶嵌有控制按钮,收纳凹槽内腔的底部连通有定位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插头、第二插头、第二输电线、第一输电线、轴承座、拨动轮、旋转轴、导电插口和储纳凹槽的配合使用,可对数据传输线进行有效收纳,这样驱动预检测装置的携带更加方便,解决了驱动预检测装置在使用后进行携带时,因不能对数据传输线进行收纳,使得数据线之间容易发生缠绕,且容易与其它物体发生牵扯,从而导致驱动预检测装置出现携带和后续使用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功率变频器驱动预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变频器
,具体为一种大功率变频器驱动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变频器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变频器主要由整流、滤波、逆变、制动单元、驱动单元、检测单元微处理单元等组成,变频器靠内部IGBT的开断来调整输出电源的电压和频率,根据电机的实际需要来提供其所需要的电源电压,进而达到节能、调速的目的,另外,变频器还有很多的保护功能,如过流、过压、过载保护等等,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变频器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变频器的内部结构较为复杂,驱动部件是其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驱动装置安装后需对其进行预检测,现有的驱动预检测装置在使用后进行携带时,不能对数据传输线进行收纳,使得数据线之间容易发生缠绕,且容易与其它物体发生牵扯,从而导致驱动预检测装置出现携带和后续使用不便的问题,大大降低了驱动预检测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功率变频器驱动预检测装置,具备对数据传输线进行有效收纳的优点,解决了驱动预检测装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功率变频器驱动预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体(1)正表面的顶部开设有收纳凹槽(9),所述收纳凹槽(9)内腔顶部的后侧镶嵌有显示面板(4),所述收纳凹槽(9)内腔的后侧且位于显示面板(4)的底部镶嵌有控制按钮(10),所述收纳凹槽(9)内腔的底部连通有定位凹槽(2),所述收纳凹槽(9)内腔的后侧且位于显示面板(4)的顶部开设有转动凹槽(19),所述转动凹槽(19)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转动轴(18),所述转动轴(18)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盖板(5),所述盖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定位凹槽(2)配合使用的定位卡块(7),所述盖板(5)正表面的顶部镶嵌有与显示面板(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功率变频器驱动预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体(1)正表面的顶部开设有收纳凹槽(9),所述收纳凹槽(9)内腔顶部的后侧镶嵌有显示面板(4),所述收纳凹槽(9)内腔的后侧且位于显示面板(4)的底部镶嵌有控制按钮(10),所述收纳凹槽(9)内腔的底部连通有定位凹槽(2),所述收纳凹槽(9)内腔的后侧且位于显示面板(4)的顶部开设有转动凹槽(19),所述转动凹槽(19)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转动轴(18),所述转动轴(18)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盖板(5),所述盖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定位凹槽(2)配合使用的定位卡块(7),所述盖板(5)正表面的顶部镶嵌有与显示面板(4)配合使用有机玻璃(6);
所述检测机体(1)底部的表面开设有储纳凹槽(17),所述储纳凹槽(17)内腔两侧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轴承座(13),两个轴承座(13)相对应的一侧横向设置有旋转轴(15),所述旋转轴(15)表面的中心处套设有拨动轮(14),所述旋转轴(15)表面中心处的两侧均开设有导电插口(16),左侧导电插口(16)的内腔插接有第一输电线(12),所述第一输电线(12)远离左侧导电插口(16)的一侧缠绕在旋转轴(15)的表面并贯穿储纳凹槽(17)固定连接有第一插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祖辉邱秀华李志军邱嘉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毅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