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载具及具有该载具的电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0351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极载具及具有该载具的电极装置,其中,电极载具包括上载体和下载体,上载体上形成有通孔结构,下载体为导电载体,上面设置有薄片电极放置区,该下载体还连接有一导线;电极装置包括该电极载具和设置在电极载具的下载体上电极放置区的导电薄膜层。该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对固设其中的导电薄膜层方便进行电化学性能检测。当导电薄膜层为纳米多孔碳膜时,可以使该导电装置的比表面积更大,让电极获得更高的测量精度,同时纳米多孔碳膜为纯碳材料,不含粘结剂,赋予电极更好的导电性和抗干扰性。通过热熔胶或石蜡膜对电极边缘密封,保证电极的密封性,避免由于电解液的侧面渗透影响电极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极载具及具有该载具的电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电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极载具及具有该载具的电极装置,属于新材料应用
或电化学领域。
技术介绍
在电池中电极一般指与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位置。电极有阴阳之分,一般阴极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可以是金属或非金属,只要能够与电解质溶液交换电子或离子,即成为电极。常见电极的导电基底主要有三类:(1)泡沫金属,如泡沫镍,泡沫铜等。这类导电基底具有三维多孔的网状形貌,孔径尺寸在微米级,常被用作超级电容器、电催化剂、电池电极等材料的导电基底。但是泡沫金属对环境pH十分敏感,无法在酸性体系下工作。(2)导电玻璃,如氧化钢锡(ITO)玻璃,掺氯二氧化锡(FTO)玻璃等。这类导电基底对酸碱不敏感,稳定性较好,常被用作电化学传感器、太阳能电池电极等材料的导电基底。但是导电玻璃没有微观的三维形貌,仅为平面结构。(3)碳材料,如碳纳米管、石墨烯、乙块黑等。这类材料可以在微观下与其它材料形成复合结构,以提供导电性能。因此,碳材料不仅常用作导电基底中的导电剂,也常用作许多半导体材料的导电基底。但是在随后的应用中,必须用粘合剂将粉末材料粘合、制作成为薄膜状的极片,或是涂抹在玻碳电极等电极的表面才能进一步使用,没有前两种导电基底的宏观机械完整性。因此,具有三维多孔形貌、耐酸碱环境且具有机械完整性的导电基底十分有意义。在过去十年中,许多的制造块状(或连续体)纳米多孔碳材料的技术已经被开发出来,例如,碳凝胶或碳块体,碳膜,碳带,碳布等。其中,纳米多孔碳薄膜(NCS)同时具有三维多孔形貌、耐酸碱环境和机械完整性,非常适合用于电极的导电基底。但是由于NCS像其他多孔炭质块体材料一样具有一定的脆性,在实际应用中,NCS不易夹持(如用导电夹子)进行后续的测试和运用。类似的石墨烯凝胶、石墨烯片、碳纳米管巴基纸、碳纳米管膜、碳晶须纸、碳纤维纸等多孔导电脆性材料都具有这样的技术应用的挑战。当将这一类薄片多孔材料的一端用导电夹子或导电胶与导线连接起来时,难免会发生折断和电解液渗透腐蚀连接部位的情况。另外这类薄片电极的面内电阻偏大,导致电极表面的电阻极化偏大,径向反应不均匀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电极载具及具有该载具的电极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极载具,包括上载体和下载体,所述上载体上形成有用于开放电极的通孔结构,所述下载体为导电载体且其表面设置有电极放置区,所述下载体还连接有一导线。优选地,前述上载体为石英载玻片(或称为盖玻片),所述通孔位于电极放置区上方,直径为0.1-100mm,所述通孔边缘与临近上载体/盖玻片边缘的距离大于1mm。通过通孔,可以使得设置在上载体和下载体之间的导电材料或电极材料在不暴露下载体的情况下,尽可能大地接触电解液。更优选的,前述通孔的直径为5-10mm,优选为10mm,所述通孔边缘与临近上载体边缘的距离为1-3mm,优选为3mm,若导电薄膜层为正方形,则该通孔即为直径比方形导电薄膜层边长稍小一点的内接圆。通过通孔边缘与临近上载体边缘的距离为3mm,可以保证制作时的次品率较低,节省了材料。再优选地,前述下载体为镀有导电层的石英载玻片,选自镀金载玻片、镀钛载玻片、镀银载玻片或镀铬载玻片,可以将导电材料传导的电流经镀有导电材料的载玻片进行进一步传输。上述石英基玻片只是本专利技术所选中的比较优化的材质,因为它在很多电解液中都能稳定存在,不引入杂质。在一些要求不是特别高的情况下,普通的玻璃片、陶瓷片、塑料片、金属片(如钛片)也可以替代石英片。本技术不对其他材质薄片进行详细讨论和具体声明。进一步优选地,前述上载体和下载体等宽,所述下载体的长度长于所述上载体,且所述上载体在远离导线的一端与下载体平齐,通过上载体和下载体相重叠,对设置在二者之间的导电材料进行定位并固定。更进一步优选地,前述上载体和下载体边缘密封连接,通过密封,使得上载体和下载体之间不被电解液渗透。再进一步优选地,前述密封连接的方式为热熔胶密封、石蜡膜密封、热固性树脂密封或活动式聚四氟乙烯卡套密封中的一种该密封连接设置在载体四周和下载体与导线之间的连接处,通过密封连接的设置,保证了载体四周和下载体与导线之间的密封性,避免由于电解液的渗透,而对电极的工作造成影响。一种电极装置,包含前述的电极载具,还包括一导电薄膜层(或称为电极片),所述导电薄膜层固设于下载体的电极放置区,所述导电薄膜层为纳米多孔碳膜、碳纳米管膜、碳晶须纸、石墨烯气凝胶或石墨烯膜中的一种。优选地,前述纳米多孔碳膜采用专利技术专利201580012433.1中所述的方法制得,形状为多边形或圆形。该纳米多孔碳膜比表面积大,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抗干扰性。且,前述纳米多孔碳膜的形状为正方形,边长为1-10mm,厚度小于1mm,当纳米多孔碳膜的厚度<0.2mm时,被上载体掩盖住的部分纳米多孔碳膜,在高扫速下,基本不参与电化学测试反应。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1)本技术的电极载具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方便对固设于其中的导电薄膜层进行电化学性能检测;(2)在本技术中,通过将纳米多孔碳膜作为电极的导电基底,使得该电极的比表面积更大,可以让电极获得更高的测量精度,同时纳米多孔碳膜为纯碳材料,不含粘结剂,赋予电极更好的导电性和抗干扰性;(3)在本技术中,通过热熔胶或石蜡膜对导电装置实现密封,保证了电极载体四周和下载体与导线之间的密封性,避免由于电解液的渗透对电极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上载体与导电薄膜层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下载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载体与导电薄膜组装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下载体,2-上载体,3-导电薄膜层,4-通孔,5-热熔胶,6-导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具体的介绍。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技术的一种电极载具及具有该载具的电极装置,结合图1至图5所示,其由上载体2、下载体1、导电薄膜层3及导线6组成,该导电薄膜层3固设于上载体2和下载体1之间的电极放置区,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极载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载体和下载体,所述上载体上形成有用于开放电极的通孔结构,所述下载体为导电载体且其表面设置有电极放置区,所述下载体还连接有一导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载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载体和下载体,所述上载体上形成有用于开放电极的通孔结构,所述下载体为导电载体且其表面设置有电极放置区,所述下载体还连接有一导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极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载体为石英盖玻片,所述通孔位于电极放置区上方,直径为0.1-100mm,所述通孔边缘与临近上载体边缘的距离大于1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极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径为5-10mm,所述通孔边缘与临近上载体边缘的距离为1-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极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载体为镀有导电层的载玻片,选自镀金载玻片、镀钛载玻片、镀银载玻片或镀铬载玻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极载具,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力小安维尔拉·博斯法丽萨·福鲁赞德嵇从民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动量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