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143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所述芯体包括若干第一板片、若干第二板片和至少一个第三板片,所述芯体内包括若干第一板间通道、第一孔道、第二孔道、若干第二板间通道、第三孔道、第四孔道,所述换热器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孔道连通的第一接口和与所述第二孔道连通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一孔道的长度小于所述芯体的高度,并且所述第三板片具有第一封堵部,所述第一封堵部封堵所述第一孔道的远离所述第一接口的一端;或者,所述第三板片具有第一封堵部,所述第一封堵部封堵所述第三板片一侧的所对应的所述第一板间通道。可通过在板片的角孔处增加封堵部以适应工况的需求,对于换热器的改动较小,可以缩短换热器的开发周期,可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
,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板式换热器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换热器也较为紧凑,可以应用于制冷、化工和水处理等多个行业。板式换热器的基本原理是在换热板片之间形成多个流道,两种热交换介质在相邻的流道中通过换热板片进行热交换。对于不同的工况需求,有时候需要更改板片的换热主体(主要参与换热的部分)的结构以适用工况需求,而板片的换热主体的结构的更改,涉及到模具、试验工装等的重新开发,开发周期长,成本也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设置具有封堵部的板片以适配换热性能的换热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换热器,包括芯体,所述芯体包括层叠设置的若干第一板片、若干第二板片和至少一个第三板片,所述芯体内形成相互隔离的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包括若干第一板间通道、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包括若干第二板间通道、第三孔道和第四孔道,所述第一板间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孔道和所述第二孔道,所述第二板间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孔道和所述第四孔道,所述换热器还具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包括芯体,其特征在于,/n所述芯体包括层叠设置的若干第一板片、若干第二板片和至少一个第三板片,所述芯体内形成相互隔离的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包括若干第一板间通道、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包括若干第二板间通道、第三孔道和第四孔道,所述第一板间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孔道和所述第二孔道,所述第二板间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孔道和所述第四孔道,所述换热器还具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孔道连通,所述二接口与所述第二孔道连通;/n所述第一孔道的长度小于所述芯体的高度,所述第三板片位于所述第一孔道远离所述第一接口的一端侧,并且所述第三板片具有第一封堵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包括芯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体包括层叠设置的若干第一板片、若干第二板片和至少一个第三板片,所述芯体内形成相互隔离的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包括若干第一板间通道、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包括若干第二板间通道、第三孔道和第四孔道,所述第一板间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孔道和所述第二孔道,所述第二板间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孔道和所述第四孔道,所述换热器还具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孔道连通,所述二接口与所述第二孔道连通;
所述第一孔道的长度小于所述芯体的高度,所述第三板片位于所述第一孔道远离所述第一接口的一端侧,并且所述第三板片具有第一封堵部,所述第一封堵部封堵所述第一孔道的远离所述第一接口的一端;
或者,所述第三板片具有第一封堵部,所述第一封堵部封堵所述第三板片一侧的所对应的所述第一板间通道,使得所述第三板片一侧的所对应的所述第一板间通道与所述第一孔道不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板片具有形成所述第一孔道的角孔,所述角孔沿其侧壁向所述角孔的中心轴线延伸设置有第一封堵部,所述第一封堵部密封所述角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道的长度小于所述芯体的高度,所述第三板片位于所述第二孔道远离所述第二接口的一端侧,并且所述第三板片具有第二封堵部,所述第二封堵部封堵所述第二孔道的远离所述第二接口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板片具有形成所述第二孔道的角孔,所述角孔沿其侧壁向所述角孔的中心轴线延伸设置有第二封堵部,所述第二封堵部密封所述角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