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热泵机组的空调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071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热泵机组的空调设备,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有:机壳、百叶结构、压缩组件、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电热筒以及蒸发器;压缩组件包括有第一压缩缸、第二压缩缸、凸轮、电机、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第一活塞、第二活塞以及三通导管;第一压缩缸、第二压缩缸、凸轮设置于机壳的内壁;第一压缩缸、第二压缩缸分别位于凸轮的上下两侧,第一推杆的上端贯穿第一压缩缸的底部并与位于第一压缩缸内的第一活塞固定连接;第二推杆的下端贯穿第二压缩缸的顶部并与位于第二压缩缸内的第二活塞固定连接;第一推杆的下端、第二推杆的上端分别与凸轮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加热和制冷功能,输送空气加热效果好且耗能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热泵机组的空调设备
本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热泵机组的空调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空调采用的空气热泵单一对空气进行压缩加热,没有充分利用热泵的机械能,功能单一,另外在冬季极恶劣雨雪环境下使用的过程中,输送热气的导管容易积水结块堵塞。导致化霜时间过长和结冰累积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制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具有热泵机组的空调设备,本技术输送空气加热效果好且耗能少。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热泵机组的空调设备,包括有:机壳、百叶结构、压缩组件、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电热筒以及蒸发器;所述压缩组件、所述电热筒均位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第一风机嵌于所述机壳的左侧壁上,所述机壳内设置有独立腔体,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独立腔体内,所述百叶结构、所述第二风机分别嵌于所述机壳的前端面、后端面;所述百叶结构、所述第二风机均与所述独立腔体连通;所述压缩组件包括有第一压缩缸、第二压缩缸、凸轮、电机、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第一活塞、第二活塞以及三通导管;第一压缩缸、第二压缩缸、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内壁;所述凸轮套设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一压缩缸、所述第二压缩缸分别位于所述凸轮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推杆的上端贯穿所述第一压缩缸的底部并与位于所述第一压缩缸内的第一活塞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杆的下端贯穿所述第二压缩缸的顶部并与位于所述第二压缩缸内的第二活塞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杆的下端、所述第二推杆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凸轮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压缩缸的侧壁、所述第二压缩缸的侧壁分别通过导管与所述第一风机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压缩缸的顶部、所述第二压缩的底部通过三通导管与所述独立腔体的左侧壁连通;所述三通导管远离所述独立腔体的两端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电热筒由若干个电热板包裹形成的筒体,所述电热筒包裹所述三通导管靠近所述独立腔体的一端。可选地,所述机壳的顶部嵌有第三风机,所述第三风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出风管与所述独立腔体的顶部连通,所述独立腔体的底部通过第二出风管延伸至所述机壳外。可选地,所述导管均设置有电磁阀。可选地,所述导管均填充有过滤网。可选地,所述第一压缩缸内、所述第二压缩缸内均设置有过滤板。可选地,所述第二出风管的下端设置有可拆卸的过滤头。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设置加热筒,具有对三通导管进行加热功能,从而避免积水冻结堵塞难以融解的情况,通过电机驱动凸轮,当凸轮转动从而同时驱动第一推杆、第二推杆上下升降,从而使得第一活塞在第一压缩缸、第二活塞在第二压缩缸内活塞运动,对空气进行压缩加热,输送空气加热效果好;通过一个电机实现两个活塞运动压缩加热空气,从而耗能少。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具有热泵机组的空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具有热泵机组的空调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壳;2、独立腔体;3、百叶结构;4、第一风机;5、第二风机;6、电热筒;7、蒸发器;8、第一压缩缸;9、第二压缩缸;10、凸轮;11、第一推杆;12、第二推杆;13、第一活塞;14、第二活塞;15、三通导管;16、过滤网;17、过滤头;18、过滤板;19、单向阀;20、第三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具有热泵机组的空调设备,包括有:机壳1、百叶结构3、压缩组件、第一风机4、第二风机5、电热筒6以及蒸发器7;压缩组件、电热筒6均位于机壳1内;第一风机4嵌于机壳1的左侧壁上,机壳1内设置有独立腔体2,蒸发器7位于独立腔体2内,百叶结构3、第二风机5分别嵌于机壳1的前端面、后端面;百叶结构3、第二风机5均与独立腔体2连通;压缩组件包括有第一压缩缸8、第二压缩缸9、凸轮10、电机、第一推杆11、第二推杆12、第一活塞13、第二活塞14以及三通导管15;第一压缩缸8、第二压缩缸9、电机设置于机壳1的内壁;凸轮10套设于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第一压缩缸8、第二压缩缸9分别位于凸轮10的上下两侧,第一推杆11的上端贯穿第一压缩缸8的底部并与位于第一压缩缸8内的第一活塞13固定连接;第二推杆12的下端贯穿第二压缩缸9的顶部并与位于第二压缩缸9内的第二活塞14固定连接;第一推杆11的下端、第二推杆12的上端分别与凸轮10活动连接,第一压缩缸8的侧壁、第二压缩缸9的侧壁分别通过导管与第一风机4的输出端连通,第一压缩缸8的顶部、第二压缩的底部通过三通导管15与独立腔体2的左侧壁连通;三通导管15远离独立腔体2的两端设置有单向阀19;电热筒6由若干个电热板包裹形成的筒体,电热筒6包裹三通导管15靠近独立腔体2的一端。本技术设置加热筒,具有对三通导管15靠近独立腔体2的一端进行加热功能,从而避免积水冻结堵塞难以融解的情况;加热筒为多个电热板缠绕三通导管15的右端包裹而成,多个电热板通电后加热与三通导管15热传递加热。通过电机驱动凸轮10,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带动凸轮10转动,第一推杆11、第二推杆12均可通过滑块与凸轮10的滑槽滑动配合,凸轮10具有相应导轨的滑槽,使得当凸轮10转动同时驱动第一推杆11、第二推杆12上下升降,从而第一活塞13在第一压缩缸8、第二活塞14在第二压缩缸9内活塞运动,对空气进行压缩加热,输送空气加热效果好;通过一个电机实现两个活塞运动压缩加热空气,从而耗能少,第一风机4对第一压缩缸8、第二压缩缸9进行输送气体,单向阀19用于避免三通导管15的气体逆流至第一压缩缸8、第二压缩缸9内;独立腔体2内的风通过蒸发器7热传递实现风冷,具有传统的空调室内机功能,可与空调的室外机配合送风制冷。第二风机5送风通过独立腔体2后最后经过百叶结构3送风。第一风机4的输入端延伸于机壳1的外部,方便输入送风。三通导管15可采用铜等导热性好的材料制成,第一风机4、第二风机5、第三风机20均可选取同类的风机,第一、第二、第三用于方便区分不同风机的位置效果。另外三通导管15可设置有节流器,附图中未标示出。可选地,机壳1的顶部嵌有第三风机20,第三风机20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出风管与独立腔体2的顶部连通,独立腔体2的底部通过第二出风管延伸至机壳1外。设置第三风机20用于输送风对独立腔体2内的液体或杂质通过第二出风管输送到机壳1外。可选地,导管均设置有电磁阀。设置电磁阀可用于控制导管的通闭,从而控制送风。可选地,导管均填充有过滤网16。可避免第一风机4送风附带的杂质进入第一压缩缸8、所述压缩缸内;可选取不锈钢过滤网16。可选地,第一压缩缸8内、第二压缩缸9内均设置有过滤板18。可设置过滤板18水平设置,避免气体进行过滤,另外可对第一活塞13、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热泵机组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壳、百叶结构、压缩组件、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电热筒以及蒸发器;/n所述压缩组件、所述电热筒均位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第一风机嵌于所述机壳的左侧壁上,所述机壳内设置有独立腔体,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独立腔体内,所述百叶结构、所述第二风机分别嵌于所述机壳的前端面、后端面;所述百叶结构、所述第二风机均与所述独立腔体连通;/n所述压缩组件包括有第一压缩缸、第二压缩缸、凸轮、电机、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第一活塞、第二活塞以及三通导管;第一压缩缸、第二压缩缸、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内壁;所述凸轮套设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一压缩缸、所述第二压缩缸分别位于所述凸轮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推杆的上端贯穿所述第一压缩缸的底部并与位于所述第一压缩缸内的第一活塞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杆的下端贯穿所述第二压缩缸的顶部并与位于所述第二压缩缸内的第二活塞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杆的下端、所述第二推杆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凸轮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压缩缸的侧壁、所述第二压缩缸的侧壁分别通过导管与所述第一风机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压缩缸的顶部、所述第二压缩的底部通过三通导管与所述独立腔体的左侧壁连通;所述三通导管远离所述独立腔体的两端设置有单向阀;/n所述电热筒由若干个电热板包裹形成的筒体,所述电热筒包裹所述三通导管靠近所述独立腔体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热泵机组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壳、百叶结构、压缩组件、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电热筒以及蒸发器;
所述压缩组件、所述电热筒均位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第一风机嵌于所述机壳的左侧壁上,所述机壳内设置有独立腔体,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独立腔体内,所述百叶结构、所述第二风机分别嵌于所述机壳的前端面、后端面;所述百叶结构、所述第二风机均与所述独立腔体连通;
所述压缩组件包括有第一压缩缸、第二压缩缸、凸轮、电机、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第一活塞、第二活塞以及三通导管;第一压缩缸、第二压缩缸、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内壁;所述凸轮套设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一压缩缸、所述第二压缩缸分别位于所述凸轮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推杆的上端贯穿所述第一压缩缸的底部并与位于所述第一压缩缸内的第一活塞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杆的下端贯穿所述第二压缩缸的顶部并与位于所述第二压缩缸内的第二活塞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杆的下端、所述第二推杆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凸轮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压缩缸的侧壁、所述第二压缩缸的侧壁分别通过导管与所述第一风机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压缩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华茂朱胤东刘丽蓉邱志军钱永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新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