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片式耐高温点火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004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双片式耐高温点火棒,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的内腔中的点火棒本体和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直线驱动装置驱动点火棒本体沿自身轴线移动、并能使点火棒本体的点火端穿出壳体的内腔,所述点火棒本体的启动开关为压力开关,且此压力开关为常开触点,且随着直线驱动装置驱动点火棒本体移动、使点火端穿出壳体内腔,能使启动开关与壳体的内腔腔壁接触、并被内腔腔壁挤压从而闭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重新设计了一种点火棒的触发模式,以使其无需通过插接的方式进行电路导通,从而降低了前期装配的难度以及后期维护频率,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片式耐高温点火棒
本技术涉及锅炉
,具体涉及双片式耐高温点火棒。
技术介绍
点火棒是一种用于点燃可燃物质的点火装置,其实现点火的方式有多种,例如电阻丝点火棒、脉冲点火棒等。在给锅炉进行点火时,所使用的点火装置为高能点火棒,又称高能点火装置。其工作原理有多种,其中一种为交流工频220v通过升压整流变换成直流脉动电流,对贮能电容充电,当电容充满时,放电电流经放电管、扼流圈、屏蔽电缆等传输至点火枪半导体电嘴,即点火针,然后形成高能电弧火花,当点火装置停止工作时,电容器上的剩余电荷通过泄放电阻泄放。在锅炉点火中,常常人工手动点火,即工人手持点火棒,将点火针靠近待点燃物质,移动到位后,触发点火棒上的电路开关,以使整个电路通电,从而在点火针处产生电弧火花,将待点燃物质点燃。这种人工靠近待点燃物质的点火方式危险性较大,当燃气泄漏或者燃气排放过多时,对点火的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有极大的威胁。因此现有技术CN203464329U公开了一种锅炉点火装置,其通过直线驱动装置驱动点火棒前移,以使点火针靠近待点燃物质,并在点火针移动到位时,电源接头与外接电源端座通过插接接通,电路通电,继而在点火针处产生电弧火花,将待点燃物质点燃。这种电路通路的触发方式不仅需要电源接头与外接电源端座高度对齐,导致装配精度要求高,同时,在将点火棒回位时,电源接头与外接电源端座之间产生拉拔,会在电源接头与外接电源端座各自的连接固定端上产生极大的应力,易导致电源接头与外接电源端座从各自的连接固定端脱离开,增加后期的维护频率。
技术实现思路
r>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双片式耐高温点火棒,解决了现有的用于锅炉的点火装置由于采用电源接头与外接电源端座插接的接通电路的方式,不仅导致前期装配困难度增加,且在后期使用时,易导致电源接头与外接电源端座从各自的连接固定端脱离开,增加后期的维护频率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重新设计了一种点火棒的触发模式,以使其无需通过插接的方式进行电路导通,从而降低了前期装配的难度以及后期维护频率,提高了本技术使用寿命。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双片式耐高温点火棒,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的内腔中的点火棒本体和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直线驱动装置驱动点火棒本体沿自身轴线移动、并能使点火棒本体的点火端穿出壳体的内腔,所述点火棒本体的启动开关为压力开关,且此压力开关为常开触点,且随着直线驱动装置驱动点火棒本体移动、使点火端穿出壳体内腔,能使启动开关与壳体的内腔腔壁接触、并被内腔腔壁挤压从而闭合。进一步地,所述点火棒本体的外壳为二级阶梯轴,所述点火端设置在外壳的小径轴的末端,所述启动开关设置在外壳的大径轴的轴肩上。进一步地,在所述壳体的内腔腔壁上与启动开关接触的部位上设置有抵压棒,所述抵压棒的轴线平行于点火棒本体的轴线,其一端与壳体的内腔腔壁丝接,且随着直线驱动装置驱动点火棒本体移动,能使抵压棒的另一端与启动开关抵接。进一步地,在所述点火棒本体的下侧和壳体的下侧内腔腔壁之间设置有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条和导向块,所述导向条固定在壳体的下侧内腔腔壁上,其上表面上设置有导向滑槽,所述导向滑槽的轴线平行于点火棒本体的轴线;所述导向块的顶部与点火棒本体的外壳连接,且导向块与导向滑槽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点火棒本体有两个,其并列设置在壳体的内腔中。进一步地,所述直线驱动装置为气压缸,所述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末端通过连接组件与点火棒本体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螺母、螺杆以及内螺纹筒,所述螺杆以及螺母均有两个,螺杆的一端分别各与一个点火棒本体的外壳连接,其另一端均活动贯穿连接板后分别各与一个螺母螺纹连接,所述内螺纹筒位于两个螺杆之间,其一端与连接板上远离点火棒本体的一侧连接,所述气压缸的活塞杆的末端插入内螺纹筒的中心孔中,并与之螺纹连接。进一步地,在所述气压缸的活塞杆的上套接有挡环,在所述挡环和内螺纹筒设置有顶紧弹簧,所述顶紧弹簧套设在活塞杆上,其两端分别与挡环和内螺纹筒抵接。由于采用了本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双片式耐高温点火棒,重新设计了一种点火棒的触发模式,以使其无需通过插接的方式进行电路导通,从而降低了前期装配的难度以及后期维护频率,提高了本技术使用寿命;2.本技术双片式耐高温点火棒,由于存在安装误差以及制造误差的情况,因此为了保证及时在存在误差的情况下,仍旧使启动开关能被触发,优选地设置抵压棒,当误差较大时,则增大抵压棒的长度,反之则减小低抵压棒的长度,以保证当直线驱动装置外伸驱动完成后,启动开关能被稳定地触发;3.本技术双片式耐高温点火棒,设置两个点火棒本体以使本技术成为双片式点火棒,从而保证其工作的稳定性,即当一个点火棒无法工作时,至少还有一个点火棒能正常工作,保证生产作业顺利进行,避免停工带来的损失;4.本技术双片式耐高温点火棒,直线驱动装置与点火棒本体之间通过螺纹结构拆卸连接,提高了本技术后期维护的便利性,降低了维护成本;5.本技术双片式耐高温点火棒,顶紧弹簧两端抵接,其处于轴向压缩状态,能保证活塞杆和点火棒本体的同步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本说明书附图中的各个部件的比例关系不代表实际选材设计时的比例关系,其仅仅为结构或者位置的示意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点火端穿出壳体内腔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直线驱动装置与点火棒本体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点火端穿出壳体内腔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点火棒本体的电路连接示意图。附图中标号说明:1-壳体,2-点火棒本体,3-直线驱动装置,4-点火端,5-启动开关,6-抵压棒,7-导向条,8-导向块,9-连接板,10-螺母,11-螺杆,12-内螺纹筒,13-活塞杆,14-挡环,15-顶紧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本技术中的“连接”若无特别强调,为常规连接方式,例如一体成形、焊接、铆接等,具体的连接方式根据本
的常规技术知识进行适应性优选地即可。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下面结合图1至图6对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片式耐高温点火棒,包括壳体(1)以及安装在壳体(1)的内腔中的点火棒本体(2)和直线驱动装置(3),所述直线驱动装置(3)驱动点火棒本体(2)沿自身轴线移动、并能使点火棒本体(2)的点火端(4)穿出壳体(1)的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棒本体(2)的启动开关(5)为压力开关,且此压力开关为常开触点,且随着直线驱动装置(3)驱动点火棒本体(2)移动、使点火端(4)穿出壳体(1)内腔,能使启动开关(5)与壳体(1)的内腔腔壁接触、并被内腔腔壁挤压从而闭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片式耐高温点火棒,包括壳体(1)以及安装在壳体(1)的内腔中的点火棒本体(2)和直线驱动装置(3),所述直线驱动装置(3)驱动点火棒本体(2)沿自身轴线移动、并能使点火棒本体(2)的点火端(4)穿出壳体(1)的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棒本体(2)的启动开关(5)为压力开关,且此压力开关为常开触点,且随着直线驱动装置(3)驱动点火棒本体(2)移动、使点火端(4)穿出壳体(1)内腔,能使启动开关(5)与壳体(1)的内腔腔壁接触、并被内腔腔壁挤压从而闭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片式耐高温点火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棒本体(2)的外壳为二级阶梯轴,所述点火端(4)设置在外壳的小径轴的末端,所述启动开关(5)设置在外壳的大径轴的轴肩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片式耐高温点火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的内腔腔壁上与启动开关(5)接触的部位上设置有抵压棒(6),所述抵压棒(6)的轴线平行于点火棒本体(2)的轴线,其一端与壳体(1)的内腔腔壁丝接,且随着直线驱动装置(3)驱动点火棒本体(2)移动,能使抵压棒(6)的另一端与启动开关(5)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片式耐高温点火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点火棒本体(2)的下侧和壳体(1)的下侧内腔腔壁之间设置有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条(7)和导向块(8),所述导向条(7)固定在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和
申请(专利权)人:乐山市乐锅锅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