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立铭专利>正文

改良窗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990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对收展后的帘片组进行高度控制的改良窗帘,其包括有一上轨座、一下轨座、一帘片组、一拉绳收放控制装置、一第一拉绳及一第二拉绳,所述拉绳收放控制装置设置于该上轨座内,所述第一拉绳一端连接拉绳收放控制装置,另一端穿出上轨座之外,其用以控制下轨座作连续式向下展开,所述第二拉绳一端固定并绕设于该拉绳收放控制装置上,另一端穿出上轨座之外,其用以控制下轨座作阶段式向上卷收。使用者可通过两拉绳和拉绳收放控制装置任意操控已收展后的帘片组的上下高度,从而调整室内的明亮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窗帘,尤其涉及一种可对收展后的窗帘组进行高度控 制的改良窗帘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窗帘在其帘片组完成向上巻收或向下展开之后,使用者无法 再进一步单独控制该帘片组纵向上下位移,以改变其高度位置,因此使用 者不能随心所欲地调整室内空间的明亮状态,所以现有窗帘仍具有实用性 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完成巻收或者展开后的帘片组无法 进一步单独上下任意移动位置的缺陷,提供一种改良窗帘,其能令使用者 通过拉绳任意操控帘片组的上下高度,从而调整室内的明亮程度。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改良窗帘,其包括有一上轨座、 一下轨座、 一帘片组、 一拉绳收 放控制装置、 一第一拉绳及一第二拉绳;所述下轨座间隔地设置于上轨座 的下方;所述帘片组具有帘片及一拉绳组,其上端连接上轨座,下端连接 下轨座;所述拉绳收放控制装置设置于该上轨座内;所述第一拉绳一端连 接拉绳收放控制装置,另一端穿出上轨座之外,其用以控制下轨座作连续 式向下展开;所述第二拉绳一端固定并绕设于该拉绳收放控制装置上,另 一端穿出上轨座之外,其用以控制下轨座作阶段式向上巻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改良窗帘的拉绳收放控制装置包括有一卡定滚轮组、一 带动轮、 一移动块及一辅助齿轮组;所述卡定滚轮组包括有一捲线轮、一卡定块及一弹性元件,该捲线轮穿套于一轴杆上,其上端部设有齿轮、中 段设有捲线槽、下端部设有棘轮,该捲线槽内绕设有拉绳组,该卡定块轴 设于一定位杆上,其一端设有与捲线轮下端部的棘轮形成卡定的卡端,其 另一端设有凸部,该弹性元件的一端勾设于卡定块的凸部上,其另一端套 固于一凸杆上;所述带动轮的中心设置有轴杆,该轴杆沿一斜状长形孔移 动;所述移动块一端设有通孔,底端设有固定杆和凹槽,该凹槽中设置有 一弹簧;所述辅助齿轮组的上端设有一齿轮,其中段设有捲线槽,其下端 设有凹陷槽, 一弹性片的一端定位于凹陷槽内。本专利技术的拉绳收放控制装置可有另一种结构实现形式,其包括有一辅助 轮组及一卡定轮组;所述辅助轮组包括有一捲轮、 一套设于该捲轮外的弹性 元件、 一轴套及一滚轮,该捲轮设置有一轮座体,该轮座体上方延伸设置有 一凸部,该凸部内设有凹槽,其中央设有一贯穿轮座体的贯通孔,而其周边 具有一卡槽,该轴套设有轴孔,其同时穿于轮座体的贯通孔及一具有轮槽的 滚轮的中心孔之内;所述卡定轮组包括有一捲线轮、 一上轴套、 一下轴套、 一绕线轮、 一上套体、 一下套体及一卡定块,该捲线轮设置有一轮座体,该 轮座体设有可供第二拉绳绕设的捲线槽,其上部延伸设置有一凸部,该凸部 内设有凹槽,其中央设有一贯穿轮座体的贯通孔,而其周边具有一用于勾固 的卡槽,该上、下轴套设置于捲线轮及绕线轮中,于其相互啮接的端部分别 设有啮合部,并在中心各设有轴孔,该上轴套的另一端设有具有卡端的杆部, 该杆部的外缘套设一弧形挡块,其下半部设有一供插销移动的斜状卡槽,该 下轴套周边且近啮合部上设有销孔,通过固定销插固将下轴套固定于绕线轮 中,该绕线轮设置于捲线轮的底部,中心设有一可供下轴套套入的套孔,外 周设有供拉绳组绕设的捲线槽,其底部设有棘轮,该棘轮端面设有供弹簧设 置的凹陷面,该上套体套置于一套孔中,其顶部为一块体,其下部延伸设置 有一嵌凸块,嵌凸块内部具有一容置槽,该下套体为一抵掣弹簧的块体,该卡定块轴设于一第二通孔上,其一端设有与绕线轮底部的棘轮形成卡定的卡 端,近于卡端的位置设有一供第一拉绳绑固的穿线孔,其另一端设有一供弹 性件一端勾固的穿孔。与现有窗帘的结构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改良窗帘包括有第一拉绳、 第二拉绳及拉绳收放控制装置,当帘片组完成向上巻收或向下展开的动作 后,使用者可再通过第一或第二拉绳操纵拉绳收放控制装置,以控制帘片 组上升或下降一特定距离,并于帘片组到达预定高度后,再利用拉绳收放 控制装置进行定位,进一步改变帘片组的高度位置,从而可达到调整室内 空间明亮状态的实用性效果。 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的前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拉绳收放控制装置的立体分解图(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拉绳收放控制装置的立体分解图(二)。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拉绳拉动巻收帘片组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拉绳收放控制装置在帘片组巻收时的俯视示意图(一)。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拉绳收放控制装置在帘片组巻收时的俯视示意图(二)。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拉绳拉动展放帘片组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拉绳收放控制装置在帘片组展放时的俯视示意图(一)。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拉绳收放控制装置在帘片组展放时的俯视示意图(二)。图10为本专利技术拉绳收放控制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拉绳收放控制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卡定轮组的捲线轮与上轴套的组配示意图。图B本专利技术卡定轮组的上轴套下行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卡定轮组的上、下轴套的组配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拉绳收放控制装置在帘片组巻收时的俯视 示意图(一)。.图1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拉绳收放控制装置在帘片组巻收时的俯视 示意图(二)。图1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第一拉绳拉动展放帘片组的俯视示意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拉绳收放控制装置的再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9为图18的组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一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图示改良窗帘10包括有一上轨座20、 一下轨座30、 一帘片组40、 一第一拉绳50、 一第二拉绳60及一拉绳收放 控制装置70。所述拉绳收放控制装置70设于上轨座20的槽道中,其可巻 收和张放第一、第二拉绳50和60,所述上轨座20具有数个贯穿底部的透 孔,如图所示实施例中,该透孔分别为第一透孔21和第二透孔22。所述下轨座30间隔地设置于上轨座20的下方;所述帘片组40具有帘 片和拉绳组80 (见图3),其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上轨座20和下轨座30 上;第一拉绳50用以控制下轨座30作连续式向下展开,其一端连接拉绳 收放控制装置70,其另一端穿出上轨座20的第一透孔21之外;第二拉绳 60用以控制下轨座30作阶段式向上巻收,其一端固定并绕设于拉绳收放控 制装置70上,其另一端绕设并穿出上轨座20的第二透孔22之外。藉此, 使用者可利用第一、第二拉绳50、 60及拉绳收放控制装置70的功能,稳 定地控制帘片组40进行向上巻收或向下展开一定高度。再请配合参阅图2-6所示,所述上轨座20上相对于拉绳收放控制装置 70的另一侧设有第一透孔21和第二透孔22,所述拉绳收放控制装置70设置于上轨座20内用以卡掣定位第一拉绳50和第二拉绳60,该拉绳收放控 制装置70包括有一座体71、 一移动块715、 一卡定滚轮组72、 一带动轮 73、 一辅助齿轮组74、 一定位体75及一上盖76。所述座体71为上部开口 且一侧设有用以穿入拉绳组80的凹孔710的盒体,座体71上端部设有凹 陷面711,内部分设为第一容室712和第二容室713,于该两容室712和713 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714;在第一容室712内设置有可供滚轮7120套入的 滚轮轴7121和轴杆7122,其内部空间的上方还设有顶掣块7123,下方还 设有定位杆7124和凸杆7125 (见图3);第二容室71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良窗帘(10)包括有一上轨座(20)、一下轨座(30)、一帘片组(40)、一拉绳收放控制装置(70)、一第一拉绳(50)及一第二拉绳(60);所述下轨座(30)间隔地设置于上轨座(20)的下方;所述帘片组(40)具有帘片及一拉绳组(80),其上端连接上轨座(20),下端连接下轨座(30);所述拉绳收放控制装置(70)设置于该上轨座(20)内;所述第一拉绳(50)一端连接拉绳收放控制装置(70),另一端穿出上轨座(20)之外,其用以控制下轨座(30)作连续式向下展开;所述第二拉绳(60)一端固定并绕设于该拉绳收放控制装置(70)上,另一端穿出上轨座(20)之外,其用以控制下轨座(30)作阶段式向上卷收。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改良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良窗帘(10)包括有一上轨座(20)、一下轨座(30)、一帘片组(40)、一拉绳收放控制装置(70)、一第一拉绳(50)及一第二拉绳(60);所述下轨座(30)间隔地设置于上轨座(20)的下方;所述帘片组(40)具有帘片及一拉绳组(80),其上端连接上轨座(20),下端连接下轨座(30);所述拉绳收放控制装置(70)设置于该上轨座(20)内;所述第一拉绳(50)一端连接拉绳收放控制装置(70),另一端穿出上轨座(20)之外,其用以控制下轨座(30)作连续式向下展开;所述第二拉绳(60)一端固定并绕设于该拉绳收放控制装置(70)上,另一端穿出上轨座(20)之外,其用以控制下轨座(30)作阶段式向上卷收。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良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收放控制装 置(70)包括有一卡定滚轮组(72)、 一带动轮(73)、 一移动块(715)及一 辅助齿轮组(74)。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715) 一端设有通孔(7151),底端设有固定杆(7152)和凹槽(7153),该凹槽(7153) 中设置有一弹簧(716)。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定滚轮组(72) 包括有一捲线轮(721)、 一卡定块(722)及一弹性元件(723)。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良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捲线轮(721) 穿套于一轴杆(7122)上,其上端部设有齿轮(7211)、中段设有捲线槽(7212)、 下端部设有棘轮(7213),该捲线槽(7212)内绕设有拉绳组(80)。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良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定块(722) 轴设于一定位杆(7124)上,其一端设有与捲线轮(721)下端部的棘轮(7213) 形成卡定的卡端(7221),其另一端设有凸部(7222)。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良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723) 的一端(7231)勾设于卡定块(722)的凸部(7222)上,其另一端(7232) 套固于一凸杆(7125)上。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动轮(73)的 中心设置有轴杆(731),该轴杆(731)沿一斜状长形孔(7143)移动。9、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齿轮组(74) 的上端设有一齿轮(741),其中段设有捲线槽(742),其下端设有凹陷槽(743), 一弹性片(744)的一端(7441)定位于凹陷槽(743)内。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收放控制装 置(70a)包括有一辅助轮组(72a)及一卡定轮组(73a)。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改良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轮组(72a) 包括有一捲轮(721a)、 一套设于该捲轮(721a)外的弹性元件(722a)、 一 轴套(723a)及一滚轮(724a)。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改良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捲轮(721a) 设置有一轮座体(7211a),该轮座体(7211a)上方延伸设置有一凸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立铭
申请(专利权)人:郑立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