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磨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9825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立式磨粉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设置有磨粉装置,所述底座的左侧固定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顶部固定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底部与磨粉装置连通,所述磨粉装置右侧的下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包括从左到右依次设置且均呈圆柱型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左端与磨粉装置一体设置,所述第二管体设置在第一管体右端,所述第一管体的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管体外侧螺纹连接有环形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管体外侧套设有环形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设置在第二连接件内部,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实现出料管与磨粉装置连接处可拆卸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磨粉机
本技术属于磨粉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立式磨粉机。
技术介绍
目前,如图1所示,立式磨粉机是一种理想的大型粉磨设备,广泛应用于水泥、电力、冶金、化工、非金属矿等行业,它集破碎、干燥、粉磨、分级输送于一体,生产效率高,可将块状、颗粒状及粉状原料磨成所要求的粉状物料,立式磨粉机又叫立式磨、立式磨机、立磨机,简称立磨,立式磨粉机正常工作时,立式磨粉机往往包括进料斗4、支架3、底座1、磨粉装置2和出料管5,进料斗4固定设置在支架3顶部、磨粉装置2固定设置在底座1顶部,进料斗4与磨粉装置2连通,出料管5与磨粉装置2连通,物料经进料斗4落在磨粉装置2中央,电机带动磨粉装置2动作,同时外界气流进入磨粉装置2内,随着磨粉装置2的转动,物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磨粉装置2的边缘移动,并受到磨粉装置2自身的作用而粉碎,粉碎后的物料经过出料管5排出。现有的立式磨粉机在长期工作中,出料管5与磨粉装置2的连接处易积攒附着粉状残留物,现有技术中出料管5与磨粉装置2之间是一体成型的,采用刷子对出料管5和磨粉装置2的连接处进行清理的方式导致无法清理彻底,而出料管5与磨粉装置2的连接处又是无法拆卸清理的,会影响粉粹后物料的排出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立式磨粉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出料管与磨粉装置连接处无法拆卸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立式磨粉机,包括底座,底座顶部固定设置有磨粉装置,底座的左侧固定设置有支架,支架顶部固定设置有进料斗,进料斗底部与磨粉装置连通,磨粉装置右侧的下部设置有出料管,出料管包括从左到右依次设置且均呈圆柱型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左端与磨粉装置一体设置,第二管体设置在第一管体右端,第一管体的表面设置有螺纹,第一管体外侧螺纹连接有环形的第一连接件,第二管体外侧套设有环形的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设置在第二连接件内部。第一管体与磨粉装置一体设置,因此磨粉装置和出料管的拆分只需要将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分离即可实现,便于拆分之后对磨粉装置与出料管连接处的清理;在连接形成出料管时,通过在第一管体上设置第一连接件、在第二管体上套设固定有第二连接件,先将第一连接件螺纹连接在第一管体上,再将第二连接件套设固定在第二管体上,再将第一连接件插入到第二连接件内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可拆卸连接,实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的连接;在将出料管拆分时,将第一连接件从第二连接件内拆下并将第二管体和第二管体上设置的第二连接件移走,实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开,即可实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拆卸分离,再对磨粉装置和出料管的连接处进行清理,使得清理更加彻底,避免影响粉粹后物料的排出效率。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连接件包括一体成型的底板和连接圈,底板中间开设有圆形通孔,第二管体的直径与通孔的直径相同,第二管体的本体穿出通孔设置,第二管体的顶部设置有一圈凸起,凸起与底板的左侧表面接触设置,便于将第二连接件的底板限位在第二管体上,由于凸起对第二连接件的限位作用,使得第二连接件不会从第二管体的顶部脱落。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连接件活动设置在连接圈内部,第一连接件呈环形且第一连接件的周边一体设置有若干插块,连接圈的周边向外侧突出形成若干与插块相对应的插槽,每个插块均插入到插槽内,可以将第一连接件插入到第二连接件内部,减少第一连接件在第二连接件内部出现转动的情况,使得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之间的连接相对稳定。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每个插块上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底板上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相对应的第二螺纹孔,插块左端设置有螺栓,螺栓依次与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增加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插块中间设置有凹陷,螺栓设置在凹陷内,减少螺栓裸露在第一连接件顶部受到的损伤,使得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牢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连接件左右之间的宽度的小于连接圈左右之间的宽度,在将第一连接件插入第二连接件内时,避免第一连接件突出于第二连接件左端设置受到损伤。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垫设有密封圈使得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连接的更加紧密,避免粉料从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连接处洒落。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配合,便于将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对准之后再进行连接,使得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的连接更加准确;2、在将出料管和磨粉装置拆分时,将第一连接件从第二连接件内拆下,再将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分开,即可实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分离,使得清理出料管和米粉装置的连接处更加方便;3、插槽和插块之间的配合,可以将第一连接件插入到第二连接件内部,减少第一连接件在第二连接件内部出现转动的情况,使得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之间的连接相对稳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出料管与磨粉装置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第二连接件与第二管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密封圈连接后的截面示意图。图中,1-底座;2-磨粉装置;3-支架;4-进料斗;5-出料管;51-第一管体;52-第二管体;53-第一连接件;54-第二连接件;55-密封圈;521-凸起;531-插块;532-螺栓;541-底板;542-连接圈;5311-第一螺纹孔;5312-凹陷;5411-圆形通孔;5412-第二螺纹孔;5421-插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2~图4所示,一种立式磨粉机,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固定设置有磨粉装置2,底座1的左侧固定设置有支架3,支架3顶部固定设置有进料斗4,进料斗4底部与磨粉装置2连通,磨粉装置2右侧的下部设置有出料管5,出料管5包括从左到右依次设置且均呈圆柱型的第一管体51和第二管体52,第一管体51左端与磨粉装置2一体设置,第二管体52设置在第一管体51右端,第一管体51的表面设置有螺纹,第一管体51外侧螺纹连接有环形的第一连接件53,第二管体52外侧套设有环形的第二连接件54,第一连接件53可拆卸设置在第二连接件54内部。第一管体51与磨粉装置2一体设置,因此磨粉装置2和出料管5的拆分只需要将第一管体51和第二管体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式磨粉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设置有磨粉装置,所述底座的左侧固定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顶部固定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底部与磨粉装置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粉装置右侧的下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包括从左到右依次设置且均呈圆柱型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左端与磨粉装置一体设置,所述第二管体设置在第一管体右端,所述第一管体的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管体外侧螺纹连接有环形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管体外侧套设固定有环形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设置在第二连接件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磨粉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设置有磨粉装置,所述底座的左侧固定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顶部固定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底部与磨粉装置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粉装置右侧的下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包括从左到右依次设置且均呈圆柱型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左端与磨粉装置一体设置,所述第二管体设置在第一管体右端,所述第一管体的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管体外侧螺纹连接有环形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管体外侧套设固定有环形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设置在第二连接件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磨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一体成型的底板和连接圈,所述底板中间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第二管体的直径与通孔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二管体的本体穿出通孔设置,所述第二管体的顶部设置有一圈凸起,所述凸起与底板的左侧表面接触设置。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长红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立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