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9715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连接装置,其包括连接半筒体,所述连接半筒体具有供待连接部件从侧部插入的竖条状开口,所述连接半筒体上部的筒壁内表面设有向内凸进的半凸台,所述连接半筒体下部设有下环台,所述下环台上设有与竖条状开口对应设置的缺口,所述下环台的内壁内径小于连接半筒体的内壁直径,所述连接半筒体上连接有上锁止环,所述上锁止环上设有位于竖条状开口中的上内凸台,所述连接半筒体外套装有下锁止环,下锁止环上螺接有能自竖条状开口处伸入的定位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实现快速连接、提高作业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快速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当我们需要对某一地区或某一块土壤进行检测或研究时,我们不可能对整个地区或整块土壤进行检测,因而需要对具有代表性的土壤进行取样。由于地表面的土壤容易受到现实环境的干扰,因而不能代表整个地区的土壤性质,取样时,一般采用地下50-100cm左右的土壤进行取样,需要采用带有钎头的取样器进行土壤取样。传统的取样器包括旋转式取样器和直压式取样器,现有的直压式取样器,其采用液压电锤,液压电锤的动力输出轴直接与冲击杆连接,冲击杆内固定连接有钎杆,钎杆的底部装有钎头,这种结构的坏处在于,由于冲击杆和钎头不断处于冲击过程中,因而钎头容易损坏,造成钎头频繁更换和取样成本过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人员设计了冲击垫,但是这种冲击垫与上述的动力输出轴只能采用螺接或卡接的方式,其难以保证同轴度,并且无法将钎杆和钎头直接从土壤中提出,因而需要另外的专用工具进行钎杆的提拉工作,劳动效率低下且大大增大了取样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实现冲击垫和冲击杆快速连接的快速连接装置,并且能保证连接牢固程度以及能实现钎头的提拉。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提供的快速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半筒体,其结构特点是:所述连接半筒体具有供待连接部件从侧部插入的竖条状开口,所述连接半筒体上部的筒壁内表面设有向内凸进的半凸台,所述连接半筒体下部设有下环台,所述下环台上设有与竖条状开口对应设置的缺口,所述下环台的内壁内径小于连接半筒体的内壁直径,所述连接半筒体上连接有上锁止环,所述上锁止环上设有位于竖条状开口中的上内凸台,所述连接半筒体外套装有下锁止环,下锁止环上螺接有能自竖条状开口处伸入的定位螺栓。所述上锁止环上设有能搭靠在连接半筒体上部的上环沿。所述下锁止环上设有向内凸进、位于竖条状开口中的下内凸台,下内凸台的内表面与连接半筒体的内壁表面共同定位待连接部件。所述上内凸台的内表面为弧形且该内表面与连接半筒体的内壁表面共同定位待连接部件。采用上述结构后,待连接部件(可以为冲击杆和冲击垫)从侧部竖条状开口插入连接半筒体中,上部的待连接部件(可以为冲击杆)通过半凸台进行定位,上锁止环上的额上内凸台防止其脱出,下部的待连接部件(可以为冲击垫)可以通过下锁止环的定位螺栓进行夹紧,因而可以实现两个待连接部件的快速连接,且能保证连接牢固程度,并且实现了提拉过程。本技术可以应用于土壤采样器中,可以实现快速的连接和土壤的取样,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能实现快速连接、提高作业效率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实施例应用于冲击杆与冲击垫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左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沿图3中A-A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沿图3中B-B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沿图3中C-C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沿图4中D-D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快速连接装置,为方便描述,以图1中的上下位置定义本实施例的上下位置,而不是对本技术的具体限定,并且,下述的连接以及安装可以理解为直接连接,也可以理解为间接连接,间接连接的意思是指可以通过中间部件进行两个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安装。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快速连接装置,其包括连接半筒体12,所述连接半筒体12具有供待连接部件从侧部插入的竖条状开口,所述连接半筒体12上部的筒壁内表面设有向内凸进的半凸台13,所述连接半筒体12下部设有下环台14,所述下环台14上设有与竖条状开口对应设置的缺口,所述下环台14的内壁内径小于连接半筒体12的内壁直径,所述连接半筒体上连接有上锁止环16,所述上锁止环16上设有位于竖条状开口中的上内凸台161,所述连接半筒体12外套装有下锁止环15,下锁止环15上螺接有能自竖条状开口处伸入的定位螺栓17。所述上锁止环上设有能搭靠在连接半筒体12上部的上环沿162。所述下锁止环15上设有向内凸进、位于竖条状开口中的下内凸台151,下内凸台151的内表面与连接半筒体的内壁表面共同定位待连接部件。所述上内凸台161的内表面为弧形且该内表面与连接半筒体的内壁表面共同定位待连接部件。参考图3至图8所示,以土壤取样器中的冲击垫和冲击杆的连接来介绍本技术,连接半筒体12的竖条状开口开设在连接半筒体的侧壁上且自上而下贯穿,也就是半凸台13沿连接半筒体12的内壁设置,其为半圆形,冲击杆6上设有环凹槽61,冲击杆通过半凸台13和环凹槽61的卡装配合实现与连接半筒体12的快速连接,具体来说,竖条状开口的弧度小于整个圆弧的一半且竖条状开口的两壁之间的距离大于冲击杆的直径,所述冲击杆6能从连接半筒体的竖条状开口处插入且半凸台13能卡入环凹槽61中,所述上锁止环16上设有能贴靠在冲击杆上且位于竖条状开口中的上内凸台161,所述上锁止环上设有能搭靠在连接半筒体12上部的上环沿162。参考图3至图8所示,所述连接半筒体12下部设有下环台14,在本实施例中下环台14与连接半筒体一体成型,并且下环台为非环状台,其呈圆弧状,即所述下环台14上设有与竖条状开口对应设置的缺口,所述冲击垫7与下环台卡装实现连接半筒体与冲击垫的快速连接,所述连接半筒体上连接有能定位冲击杆的上锁止环16,所述连接半筒体12外套装有能锁止定位冲击垫的下锁止环15。所述下环台14的内壁内径小于连接半筒体12的内壁直径,所述冲击垫7的上部设有供下环台伸入的卡装槽71且冲击垫从竖条状开口处插入以使下环台卡入卡装槽中,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卡装槽71为冲击垫7的外壁向内缩进形成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平台槽,即使用铣床或镗床将冲击垫的外壁铣扁,当然上述卡装槽也可以为环槽,所述下锁止环15套装在连接半筒体和冲击垫的外侧,下锁止环15上螺接有能自竖条状开口处伸入且顶靠在冲击垫上的定位螺栓17,所述下锁止环15上设有向内凸进、位于竖条状开口中且贴靠在冲击垫外壁上的下内凸台151。参考图3至图8所示,该快速连接装置用于冲击杆6和冲击垫7的快速连接时,先将下锁止环15套在连接半筒体12上,下锁止环15的下内凸台对应连接半筒体的竖条状开口,上锁止环16套在冲击杆6上,将冲击垫7自竖条状开口插入连接半筒体12中,即从一侧插入,此时下锁止环15沿连接半筒体的外壁滑动到连接半筒体的上部,上述下环台14位于卡装槽71中,卡装槽的槽壁抵在下环台的上下表面上,卡装后,将下锁止环15下滑,下内凸台的内壁贴靠在冲击垫7的外壁上,通过定位螺栓17将冲击垫7锁定;然后将上锁止环16沿冲击杆6向上滑移一定距离,使冲击杆6的环凹槽61露出,冲击杆6从连接半筒体12的竖条状开口处插入,使半凸台13卡入环凹槽61中,然后再向下滑移上锁止环16,直至上环沿162搭靠在连接半筒体12上部,此时上内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半筒体(12),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半筒体(12)具有供待连接部件从侧部插入的竖条状开口,所述连接半筒体(12)上部的筒壁内表面设有向内凸进的半凸台(13),所述连接半筒体(12)下部设有下环台(14),所述下环台(14)上设有与竖条状开口对应设置的缺口,所述下环台(14)的内壁内径小于连接半筒体(12)的内壁直径,所述连接半筒体上连接有上锁止环(16),所述上锁止环(16)上设有位于竖条状开口中的上内凸台(161),所述连接半筒体(12)外套装有下锁止环(15),下锁止环(15)上螺接有能自竖条状开口处伸入的定位螺栓(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半筒体(12),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半筒体(12)具有供待连接部件从侧部插入的竖条状开口,所述连接半筒体(12)上部的筒壁内表面设有向内凸进的半凸台(13),所述连接半筒体(12)下部设有下环台(14),所述下环台(14)上设有与竖条状开口对应设置的缺口,所述下环台(14)的内壁内径小于连接半筒体(12)的内壁直径,所述连接半筒体上连接有上锁止环(16),所述上锁止环(16)上设有位于竖条状开口中的上内凸台(161),所述连接半筒体(12)外套装有下锁止环(15),下锁止环(15)上螺接有能自竖条状开口处伸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义王伟曹相东宋旭邹文涛王红梅戴国英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四勘探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