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装构件及无障碍坡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9470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拼装构件及无障碍坡道结构,其拼装构件包括行道板,在行道板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容纳物体的容纳部,在行道板和/或容纳部上设置有用于向容纳部内填充物体的开口,并在开口处设置有用于开启和封闭开口的限定件。其无障碍坡道结构包括上述所述的拼装构件,且其中至少一块行道板上设置有盲道结构;多块行道板拼装成型后,位于最下方的行道板的下边缘与路缘石进行衔接,路缘石的上表面设置为倾斜面。该拼装构件及无障碍坡道结构结构新颖,可直接进行现场快速拼装,适用性强,且极大地减小了噪音、粉尘污染,可广泛适用于市政道路新建、改造工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拼装构件及无障碍坡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市政建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拼装构件及无障碍坡道结构。
技术介绍
在市政人行道与马路之间的台阶或其它具有台梯的位置处,常需设置无障碍坡道,便于人们的通行。目前,市政人行道无障碍坡道大多采用现浇混凝土、地砖现场切割拼装方式,此类无障碍坡道需现场施工作业,噪音、粉尘污染较大;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费时较长,占地空间较长,影响人们的通行,并且后续维护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拼装构件及无障碍坡道结构,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拼装构件,其包括行道板,在行道板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容纳物体的容纳部,在行道板和/或容纳部上设置有用于向容纳部内填充物体的开口,并在开口处设置有用于开启和封闭开口的限定件。进一步地,容纳部为袋体结构,且袋体的上端开口边缘与行道板的底部连接。进一步地,开口设置在行道板上,开口与容纳部内部空间相连通,限定件包括铰接在行道板上的盖板。进一步地,在袋体上设置有一防水层。一种无障碍坡道结构,其包括多块上述的拼装构件,且其中至少一块行道板上设置有盲道结构;多块行道板拼装成型后,位于最下方的行道板的下边缘与路缘石进行衔接,路缘石的上表面设置为倾斜面。进一步地,路缘石的一侧上端设置有定位凸块,多块行道板中用于与路缘石相衔接的行道板上设置有与定位凸块相适配的定位凹槽。进一步地,路缘石也为多块,且路缘石的长度与行道板的宽度相同。进一步地,路缘石为弧形路缘石,多块行道板中用于与路缘石相衔接的行道板边缘也设置为弧形结构。进一步地,多块行道板中包括有呈矩形的第一行道板和呈三角形的第二行道板,盲道结构设置在第一行道板上。进一步地,多块行道板拼装成型后,位于左、右两外侧的行道板的外边缘也与路缘石相衔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拼装构件及无障碍坡道结构通过对其结构的有效设计,使得无障碍道路的安装更加的便捷、可根据坡道尺寸直接进行现场快速拼装,适用性强,且极大地减小了噪音、粉尘污染,可广泛适用于市政道路新建、改造工程。且拼装构件可预先在工厂内批量加工制造,经济环保,还可随时进行板块更换,便于后期维护。附图说明图1示意性地给出了拼装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意性地给出了无障碍坡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意性地给出了行道板与路缘石的衔接结构示意图。图4示意性地给出了多块小尺寸拼装构件拼装而成的坡道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5示意性地给出了三大块拼装构件拼装而成的坡道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其中:1、行道板;11定位凹槽;12、第一行道板;13、第二形行道板;2、容纳部;3、开口;4、限定件;5、盲道结构;6、路缘石;61、定位凸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且为了简单起见,以下内容省略了该
技术人员所知晓的技术常识。实施例一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给出一种拼装构件,该拼装构件主要用于拼装坡道结构。如图1所示,该拼装构件包括行道板1,可供人们在其上行走。在行道板1的底部连接有容纳部2,用于容纳物体;具体地,容纳部2可选用为袋体结构,且袋体的上端开口3边缘与行道板1的底部连接,同时,可优选在袋体上设置有一防水层。在行道板1和/或容纳部2上设置有开口3,通过开口3用于向容纳部2内填充物体;当然,在开口3处还设置有限定件4,用于开启和封闭开口3。在实际操作中,该拼装构件可预先在工厂内批量加工制造;在使用时,将该拼装构件斜搭在人行道与马路之间的梯台上即可。并可直接通过开口3向位于行道板1下方的容纳部2内填充重物,如砂砾、石块或水泥等,增加拼装构件的整体重量,使拼装构件整体足够重,不会轻易移动;当然,也不限制于外加螺钉等加固等连接结构。同时,填充物还可对行道板1进行一个结构支撑,提高其结构强度,使其使用中承重量增加。并且,为了实现填充的便捷性,可将开口3设置在行道板1上,开口3与容纳部2内部空间相连通,直接通过开口3向容纳部2内填充物体。此时,限定件4可采用为铰接在行道板1上的盖板。实施例二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给出了一种无障碍坡道结构,如图2所示,该无障碍坡道结构包括多块上述所述的拼装构件。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实际的无障碍坡道尺寸要求,采用适应个数的拼装构件进行快速拼装;且拼装构件可预先在工厂内批量加工制造,现场拼装即可,操作便捷、快速,且极大地减小了占地时间,减小了噪音与粉尘污染。且其中至少一块行道板1上设置有盲道结构5,便于引导盲人的行走。在多块行道板1拼装成型后,位于最下方的行道板1的下边缘与路缘石6进行衔接,路缘石6的上表面设置为倾斜面。在此,应该说明的是,令盲道结构5的路头,即盲道结构5上、在临近路缘石6的一段设置警示盲道,用以提醒盲人前面进入另一路面情况,如前面即将进入马路。在实际操作中,在人行道与马路之间或其他台梯之间搭设无障碍坡道时,根据所需的坡道尺寸选择相应个数的行道板1进行搭设。具体可将相应个数的行道板1分别前后对接搭靠在人行道与马路之间,并且,在位于最下方的行道板1的下端处放置路缘石6,对其进行抵触,防止行道板1移动。当然,在前后对接各行道板1时,还可在行道板1的边缘涂覆粘粘剂,使得基础搭设时,前后基础连接对应,便于后续加固处理。在搭设好基础架构后,直接通过开口3向每个行道板1的下端容纳部2内加入重物,进而使拼装构件整体足够重,不会轻易移动,从而完成对无障碍道路整体的拼装;同时,如此设置,在向不同行道板1下端的容纳部2内加入重物时,可根据行道板1下端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进行添加,使得行道板1通过容纳部2内的重物与地面贴合。且填充物还可对行道板1进行一个结构支撑,提高其结构强度,使其使用中承重量增加。本设计通过对行道板1的结构设计,配合路缘石6的抵触限位设计,进而完成对无障碍道路的拼装固定设置,使得人们可在其上行走。当然,也不限制于外加螺钉等加固等连接结构,当拼装设置完成后,还可从拼装的无障碍坡道的间隙处添加滴入粘结剂等,进一步加固结构。实施例三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路缘石6的抵触限位作用,同时使得行道板1与路缘石6的有效衔接,形成一坡道结构。具体地,参见图3,可在路缘石6的一侧上端设置有定位凸块61,多块行道板1中用于与路缘石6相衔接的行道板1上设置有定位凹槽11,与定位凸块61相适配。在拼装时,直接将位于最下方的行道板1,即最靠近马路的行道板1的定位凹槽11对应插入放置在马路上设定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拼装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行道板(1),在所述行道板(1)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容纳物体的容纳部(2),在行道板(1)和/或容纳部(2)上设置有用于向容纳部(2)内填充物体的开口(3),并在开口(3)处设置有用于开启和封闭开口的限定件(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拼装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行道板(1),在所述行道板(1)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容纳物体的容纳部(2),在行道板(1)和/或容纳部(2)上设置有用于向容纳部(2)内填充物体的开口(3),并在开口(3)处设置有用于开启和封闭开口的限定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2)为袋体结构,且袋体的上端开口边缘与所述行道板(1)的底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3)设置在所述行道板(1)上,所述开口(3)与容纳部(2)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限定件(4)包括铰接在行道板(1)上的盖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拼装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袋体上设置有一防水层。


5.一种无障碍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块上述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拼装构件,且其中至少一块行道板(1)上设置有盲道结构(5);多块行道板(1)拼装成型后,位于最下方的行道板(1)的下边缘与路缘石(6)进行衔接,所述路缘石(6)的上表面设置为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杰李鑫谭琦肖东刘佳欣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城投城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