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木结构建筑墙体用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944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竹木结构建筑墙体用连接装置,中转件的两端均设有多个固定插槽,竹板的端头插入固定插槽内,左夹板和右夹板对称设置在中转件端面的两侧,左夹板和右夹板之间设有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支撑桶,支撑桶两侧分布有多条透声孔,支撑桶内设有支撑板,多个支撑板首尾连接呈之字形,支撑板的至少一侧设有插杆,相邻支撑板之间构成容纳区,保温棉和/或吸音棉设置在容纳区内并通过插杆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转件的两端均设有多个固定插槽,竹板的端头插入固定插槽内,左夹板和右夹板之间设有支撑部件,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具有保温和降噪功能,方便安装,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环保卫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木结构建筑墙体用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竹林墙体
,特别是一种竹木结构建筑墙体用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常规建筑体积庞大、笨重,建造比较费时费力,因此在许多休闲度假区出现了采用竹子做的建筑物,不仅外形美观,丰富了人们视野,且无污染,绿色,原生态,受到了人们的欢迎。现有的竹结构建筑都是将若干竹子或者竹片绑在一起形成外墙,并在外墙的竹子上固定内装饰板组成墙体;但这种墙体不保温,在温度较低的冬天使用时舒适度不佳,另外,隔音效果较差,从而无法实现大规模使用。再者,采用现有的安装方式安装速度较慢,劳动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竹木结构建筑墙体用连接装置,中转件的两端均设有多个固定插槽,竹板的端头插入固定插槽内,左夹板和右夹板之间设有支撑部件,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具有保温和降噪功能,方便安装,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环保卫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较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竹木结构建筑墙体用连接装置,包括中转件,所述中转件的两端均设有多个固定插槽,竹板的端头插入固定插槽内,中转件的端面上活动连接有多个左夹板和右夹板,左夹板和右夹板对称设置在中转件端面的两侧,左夹板和右夹板之间设有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支撑桶,支撑桶两侧分布有多条透声孔,支撑桶内设有支撑板,多个支撑板首尾连接呈之字形,支撑板的至少一侧设有插杆,相邻支撑板之间构成容纳区,保温棉和/或吸音棉设置在容纳区内并通过插杆固定。优选的是,所述多个固定插槽凹陷设置在中转件的两端且对称设置,多个固定插槽的深度相同。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左夹板和右夹板竖直设置,相邻左夹板和右夹板位于同一平面内。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中转件整体形状为L形、T形、一字型中的至少一种。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相邻支撑板之间的夹角角度为60°-90°。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左夹板和右夹板通过合页连接件活动连接在中转件的端面上,左夹板和右夹板的长度为15-20cm。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桶设置在与同一侧相邻固定插槽之间对应的中转件外侧,支撑桶为矩形空心桶且竖直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一种竹木结构建筑墙体用连接装置,包括中转件,中转件的两端均设有多个固定插槽,竹板的端头插入固定插槽内,中转件的端面上活动连接有多个左夹板和右夹板,左夹板和右夹板对称设置在中转件端面的两侧,左夹板和右夹板之间设有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支撑桶,支撑桶两侧分布有多条透声孔,支撑桶内设有支撑板,多个支撑板首尾连接呈之字形,支撑板的至少一侧设有插杆,相邻支撑板之间构成容纳区,保温棉和/或吸音棉设置在容纳区内并通过插杆固定。本技术中转件的两端均设有多个固定插槽,竹板的端头插入固定插槽内,左夹板和右夹板之间设有支撑部件,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具有保温和降噪功能,方便安装,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环保卫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较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竹木结构建筑墙体用连接装置一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一局部结构侧视图;图4为图2的一局部结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竹木结构建筑墙体用连接装置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1、中转件,2、固定插槽,3、左夹板,4、右夹板,5、支撑部件,51、支撑桶,52、透声孔,6、支撑板,7、插杆,8、容纳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一种竹木结构建筑墙体用连接装置,包括中转件1,中转件1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保证结构的牢固性,为了保持美观性,在其表面喷涂上和竹板相近的颜色。中转件1的两端均设有多个固定插槽2,具体的,在同一端的中转件1内,上下设有多排固定插槽,多个固定插槽2凹陷设置在中转件1的两端且对称设置,多个固定插槽2的深度相同,竹板的端头插入固定插槽2内,从而实现墙体的拼接固定,方便快速安装。中转件1整体形状为L形、T形或一字型,从而实现更为广泛为用途,如为一字型时,可以用于同一面墙体的连接固定,当为L形时,可以设置在夹角处,从而实现相邻两面墙体的固定,如图5所示。中转件1的侧端面上活动连接有多个左夹板3和右夹板4,左夹板3和右夹板4对称设置在中转件1端面的两侧。具体的,左夹板3和右夹板4竖直设置,相邻左夹板3和右夹板4位于同一平面内。左夹板3和右夹板4通过合页连接件活动连接在中转件1的端面上,左夹板3和右夹板4的长度为15-20cm。竹板的端头插入固定插槽2内后,转动左夹板3、右夹板4使其夹紧竹板,并通过螺栓等连接件进行辅助加固使竹板更牢固。本技术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是,左夹板3和右夹板4之间设有支撑部件5,支撑部件5即能够实现对竹板的支撑作用,还可以通过内部设置的保温层或者吸音层实现保温、降噪作用。具体的,支撑部件5包括支撑桶51,支撑桶51设置在与同一侧相邻固定插槽2之间对应的中转件1外侧,支撑桶51为矩形空心桶且竖直设置。支撑桶51两侧分布有多条透声孔52,支撑桶51内设有支撑板6,如图2所示,多个支撑板6首尾连接呈之字形,支撑板6的至少一侧垂直设有插杆7,插杆7的长度小于相邻支撑板6之间的间距,从而方便固定内部的保温棉和/或吸音棉。具体的,相邻支撑板6之间构成容纳区8,相邻支撑板6之间的夹角角度为60°-90°。保温棉和/或吸音棉设置在容纳区8内并通过插杆7固定。声音通过透声孔52传播进入支撑桶51内,最终被容纳区8内的吸音棉吸收降噪。本技术中转件1的两端均设有多个固定插槽2,竹板的端头插入固定插槽2内,左夹板3和右夹板4之间设有支撑部件,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具有保温和降噪功能,方便安装,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环保卫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较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竹木结构建筑墙体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转件(1),所述中转件(1)的两端均设有多个固定插槽(2),竹板的端头插入固定插槽(2)内,中转件(1)的端面上活动连接有多个左夹板(3)和右夹板(4),左夹板(3)和右夹板(4)对称设置在中转件(1)端面的两侧,左夹板(3)和右夹板(4)之间设有支撑部件(5),所述支撑部件(5)包括支撑桶(51),支撑桶(51)两侧分布有多条透声孔(52),支撑桶(51)内设有支撑板(6),多个支撑板(6)首尾连接呈之字形,支撑板(6)的至少一侧设有插杆(7),相邻支撑板(6)之间构成容纳区(8),保温棉和/或吸音棉设置在容纳区(8)内并通过插杆(7)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木结构建筑墙体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转件(1),所述中转件(1)的两端均设有多个固定插槽(2),竹板的端头插入固定插槽(2)内,中转件(1)的端面上活动连接有多个左夹板(3)和右夹板(4),左夹板(3)和右夹板(4)对称设置在中转件(1)端面的两侧,左夹板(3)和右夹板(4)之间设有支撑部件(5),所述支撑部件(5)包括支撑桶(51),支撑桶(51)两侧分布有多条透声孔(52),支撑桶(51)内设有支撑板(6),多个支撑板(6)首尾连接呈之字形,支撑板(6)的至少一侧设有插杆(7),相邻支撑板(6)之间构成容纳区(8),保温棉和/或吸音棉设置在容纳区(8)内并通过插杆(7)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木结构建筑墙体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固定插槽(2)凹陷设置在中转件(1)的两端且对称设置,多个固定插槽(2)的深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鹏陈鑫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景华竹木结构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