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厚覆盖层边坡工程场地围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9380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深厚覆盖层边坡工程场地围护结构,涉及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领域。深厚覆盖层边坡工程场地围护结构,包含覆盖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结构还包含嵌入设置在覆盖层中的纵横桩墙,所述纵横桩墙的延伸方向与覆盖层边坡的走向垂直,所述纵横桩墙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挡土墙,所述挡土墙面向覆盖层的坡顶的一侧堆叠设置有土工格栅,所述土工格栅堆叠形成的坡面表面覆盖有护坡,土工格栅顶部表面形成有所需的场地平整平台。在施工场地条件极为紧张的高山峡谷地区,该结构不仅能大大提高工程建设区附近珍贵场地的利用效率,还能将原本几乎无法利用大坡比覆盖层边坡场地利用起来,为工程建设提供优质的施工场地,大大减小工程建设的施工组织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深厚覆盖层边坡工程场地围护结构
本技术属于土木工程施工领域,更进一步涉及深厚覆盖层边坡工程场地围护结构。
技术介绍
高山峡谷地区的土木工程建设中,施工场地往往比较紧张,通常只能对有限的河漫滩和阶地进行回填和防护,平整为施工场地。由于自然条件限制,一般很难在工程建设区附近找到合适的河漫滩和阶地,只能向更远的地方拓展,这不仅会增大工程建设施工组织难度,还会产生更多的工程运输成本。高山峡谷地区一般分布有较多的崩坡积覆盖层边坡,这种边坡坡比较大,采用传统的回填方式很多时候只能够形成鸡肋的小场地,对工程建设的帮助很小。更有甚者,工程建设区附近好不容易正好有一个较大的场地,采用渣料回填形成场地的过程中,为了保护场地边坡的稳定,回填形成的边坡坡比一般要考虑达到1:1.5或更大,这就使得回填边坡所占范围很大,最终形成的场地相对较小,这亦将造成场地浪费,不得不为新的较远的场地浪费资源和增加投资。另外,由于高山峡谷地区平缓的阶地都十分珍贵,通常都会被利用起来种植粮食或者经济作物,这种场地的征地成本和难度无疑非常高。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上所述,在土木工程施工
,亟需在高山峡谷为代表的大坡比边坡地区进行土木工程建设中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结构稳定的围护结构。为此,本技术提供了深厚覆盖层边坡工程场地围护结构用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深厚覆盖层边坡工程场地围护结构,包含覆盖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结构还包含嵌入设置在覆盖层中的纵横桩墙,所述纵横桩墙的延伸方向与覆盖层边坡的走向垂直,所述纵横桩墙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挡土墙,所述挡土墙面向覆盖层的坡顶的一侧堆叠设置有土工格栅,所述土工格栅堆叠形成的坡面表面覆盖有护坡,土工格栅顶部表面形成有所需的场地平整平台。如上所述,该技术方案通过在边坡覆盖层中嵌入纵横桩墙,形成该围护结构的基础,再在纵横桩墙上设置挡土墙和土工格栅的分层填筑体,在土木格栅的坡面覆盖护坡进行防护,最终土工格栅顶部表面形成的场地平整平台作为所需的施工场地。纵横桩墙、挡土墙、护坡共同增强了该围护结构的强度与刚度,抵抗边坡对围护结构产生的滑坡推力。该护围结构能够增加现有技术中的填筑体的坡比,减少填筑体边坡占地面积,增加填筑场地实得面积,进而提高土木工程建设效率。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纵横桩墙包含平行设置的外桩墙和内桩墙,所述外桩墙与内桩墙的水平延伸方向与覆盖层边坡的走向垂直,所述外桩墙与内桩墙之间连接设置有若干桩隔墙,所述桩隔墙与内外桩墙之间围合形成的空间内填充满覆盖层。由于天然形成的边坡一般处于临界稳定状态,采用纵横交错、互成角度设置的内桩墙、桩隔墙、外桩墙,形成刚度较大的纵横桩墙,纵横桩墙作为抗滑结构深嵌入覆盖层,能够保证边坡的整体稳定。所述纵横桩墙的顶部设置有顶板,用于将内桩墙、桩隔墙、外桩墙连接成整体。该技术特征中,顶板的设置可以将桩墙结构在顶部连接成整体,使纵横桩墙截面的抗弯模量增大,增加了结构承受弯矩的总刚度,提升了抗滑能力。由于混凝土材料具有施工工艺简易、多变、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度等优点,设置为,所述顶板由混凝土浇筑形成。所述覆盖层上设置有通过旋挖机嵌套钻孔形成的桩墙槽,所述桩墙槽用于配合浇筑混凝土形成所述纵横桩墙。与现有技术中常用人工挖孔埋入抗滑柱相比,使用旋挖机更加安全快速。所述外桩墙是靠近覆盖层边坡坡底一侧的桩墙,内桩墙是靠近靠近覆盖层边坡坡顶一侧的桩墙,所述外桩墙的埋入深度大于内桩墙的埋入深度。由于山坡的坡度较大,天然形成的边坡覆盖层会沿着倾斜的基岩面或者某一圆弧滑动面滑动,靠近坡底的滑动面更深,因此所述外桩墙的埋入深度应大于内撞墙的埋入深度。所述土木格栅堆叠形成的坡面表面覆盖有护坡,所述护坡是格宾石笼。格宾石笼具有经济、施工便捷、可就地取材迅速形成护坡结构体的等优点。格宾石笼的设置可以保护土工格栅,避免土工格栅风化老化,保护场地的长久稳定。所述挡土墙是混凝土挡墙,所诉挡土墙内部贯穿设置有排水孔。该围护结构的内桩墙与外桩墙的间距、桩隔墙的间距、桩墙的厚度、混凝土顶板的厚度、上部挡墙的厚度、上部挡墙的高度、上部填筑体形成的坡比、桩墙结构的材质及挡土墙排水孔的布置等均可根据工程条件进行针对性设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为了保证原覆盖层边坡及填筑形成的边坡基础的整体稳定,引入了采用旋挖机嵌套钻孔形成的纵横交错的混凝土桩墙抗滑结构;为了保证上部填筑体的整体稳定,增加上部填筑体的坡比,引入B混凝土挡墙、土工格栅和格宾石笼护坡。该结构各部位的施工工艺目前均比较成熟,不存在技术制约因素。该围护结构的实施,可以将上部填筑体坡比由1:1.5左右增加到1:0.3,10m高场地的边坡断面坡比由1:1.5增加到1:0.3,场地顶部将增加12m的场地宽度,效果极为可观。特别是施工场地条件极为紧张的高山峡谷地区,不仅能大大提高工程建设区附近珍贵场地的利用效率,还能将原本几乎无法利用大坡比覆盖层边坡场地利用起来,为工程建设提供优质的施工场地,大大减小工程建设的施工组织难度。另外,还能大大降低征地移民的成本和难度,进一步降低工程建设成本。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布局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纵横桩墙结构三维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挡土墙示意图;图中:1、覆盖层;2、边坡;3、纵横桩墙;301、外桩墙;302、内桩墙;303、桩隔墙;304、顶板;4、挡土墙;401、排水孔;5、土工格栅;6、护坡;7、场地平整平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深厚覆盖层边坡工程场地围护结构,包含覆盖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结构还包含嵌入设置在覆盖层1中的纵横桩墙3,所述纵横桩墙3的延伸方向与覆盖层1边坡2的走向垂直,所述纵横桩墙3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挡土墙4,所述挡土墙4面向覆盖层1的坡顶的一侧堆叠设置有土工格栅5,所述土工格栅5堆叠形成的坡面表面覆盖有护坡6,土工格栅5顶部表面形成有所需的场地平整平台7。如上所述,该技术方案通过在边坡2覆盖层1中嵌入纵横桩墙3,形成该围护结构的基础,再在纵横桩墙3上设置挡土墙4和土工格栅5的分层填筑体,在土木格栅的坡面覆盖护坡6进行防护,最终土工格栅5顶部表面形成的场地平整平台7作为所需的施工场地。纵横桩墙3、挡土墙4、护坡6共同增强了该围护结构的强度与刚度,抵抗边坡2对围护结构产生的滑坡推力。该护围结构能够增加现有技术中的填筑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深厚覆盖层边坡工程场地围护结构,包含覆盖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结构还包含嵌入设置在覆盖层(1)中的纵横桩墙(3),所述纵横桩墙(3)的延伸方向与覆盖层(1)边坡(2)的走向垂直,所述纵横桩墙(3)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挡土墙(4),所述挡土墙(4)面向覆盖层(1)的坡顶的一侧堆叠设置有土工格栅(5),所述土工格栅(5)堆叠形成的坡面表面覆盖有护坡(6),土工格栅(5)顶部表面形成有所需的场地平整平台(7)。/n

【技术特征摘要】
1.深厚覆盖层边坡工程场地围护结构,包含覆盖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结构还包含嵌入设置在覆盖层(1)中的纵横桩墙(3),所述纵横桩墙(3)的延伸方向与覆盖层(1)边坡(2)的走向垂直,所述纵横桩墙(3)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挡土墙(4),所述挡土墙(4)面向覆盖层(1)的坡顶的一侧堆叠设置有土工格栅(5),所述土工格栅(5)堆叠形成的坡面表面覆盖有护坡(6),土工格栅(5)顶部表面形成有所需的场地平整平台(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厚覆盖层边坡工程场地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横桩墙(3)包含平行设置的外桩墙(301)和内桩墙(302),所述外桩墙(301)与内桩墙(302)的水平延伸方向与覆盖层(1)边坡(2)的走向垂直,所述外桩墙(301)与内桩墙(302)之间连接设置有若干桩隔墙(303),所述桩隔墙(303)与内外桩墙之间围合形成的空间内填充满覆盖层(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厚覆盖层边坡工程场地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横桩墙(3)顶部设置有顶板(304),用于将内桩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科袁木张有山秦光辉何文学王一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