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子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9266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梭子安装结构,包括跑道、梭板以及设置于梭板的纱管座与跑轮,当纱管安装于纱管座时,所述纱管的轴向与梭板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跑道包括上跑道与下跑道,所述跑轮包括上跑轮与下跑轮,所述上跑道与上跑轮滚动配合、下跑道与下跑轮滚动配合,所述上跑轮与上跑道之间、下跑轮与下跑道之间均设有使跑轮沿着跑道运动的限位组件,当所述纱管安装于纱管座时,所述限位组件限制跑轮沿纱管的轴向往复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梭子在跑道上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梭子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圆织机,特别涉及一种梭子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圆织机是将塑料扁丝纱锭挂在主机两端的纵向纱架上,聚乙烯或聚丙烯扁丝经梳径、均布排线,由径电机带动牵引辊使线径纵向向主机中心移动,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进行穿筘,最后经梭子沿着跑道做圆周运动,进行径向编织。圆织机作为编制圆筒形的编织袋、吨包等包装材料工艺中重要的设备,在编制圆筒形的编织袋、吨包等包装材料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圆织机可以分为四梭、六梭、八梭等。现有的梭子主要包括梭板、设置于梭板的跑轮与梭轮以及设置于梭板且供纱管安装的纱管座;当纱管安装于纱管座时,纱管的轴向与梭板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由于该种纱管的安装方式导致现有的梭子长度较长,只能在圆织机上安装较少数量的梭子。为了提升圆织机的织布产能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提升各个梭子在跑道内的移动速度,第二种是增加跑道内的梭子数量。如果通过提升梭子的移动速度来增加产能,当速度加快之后圆织机的故障率、噪音就都相应的增加了,部件磨损也加快了,圆织机寿命大大缩短。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人员研发出了一种新的梭子结构,该种梭子结构是安装于梭子上的纱管轴向与梭子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以此来减小梭子的长度,增加跑道内的梭子数量,来提升圆织机的织布产能。由于与梭板成竖直设置的纱管增大了纱管与梭板之间的力臂距离,导致以现有的梭板结构难以实现对该种梭子的稳定支撑,使得现有的该种梭子在运行的过程中极易发生倾倒,最终影响到梭子运动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梭子安装结构,通过安装结构实现梭子在跑道上的稳定运行。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梭子安装结构,包括跑道、梭板以及设置于梭板的纱管座与跑轮,当纱管安装于纱管座时,所述纱管的轴向与梭板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跑道包括上跑道与下跑道,所述跑轮包括上跑轮与下跑轮,所述上跑道与上跑轮滚动配合、下跑道与下跑轮滚动配合,所述上跑轮与上跑道之间、下跑轮与下跑道之间均设有使跑轮沿着跑道运动的限位组件,当所述纱管安装于纱管座时,所述限位组件限制跑轮沿纱管的轴向往复运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组件的设置使得梭板沿着跑道运动并对梭板沿其垂直于运动的方向进行限位,从而使跑道与梭子之间在限位组件的作用下能对运动中的梭子进行更好的限位,从而确保梭子在跑道上的稳定运行。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跑轮与下跑轮均沿梭板的运动方向排列设置多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成多个的方式增加梭子与跑道之间的接触面积与限位面积,对运动中的梭子进行更好的限位,进一步提升梭子运行的稳定性。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跑轮包括第一下轮体与第二下轮体,位于所述下跑轮与下跑道之间的限位组件为第一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下轮体与第二下轮体两者之间的限位开口以及设置于下跑道且延伸进限位开口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沿着下跑道延伸设置,所述限位凸起具有两个相背对的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下轮体与其中一个第一限位面滚动配合、第二下轮体与其中另一个第一限位面滚动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相背对的第一限位面配合第一下轮体与第二下轮体,对梭子沿其垂直于运动的方向进行限位,从而确保梭子运行的稳定性,且该种结构简单、小巧,方便加工且成本低。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面沿下跑道至梭板方向延伸且逐渐向内呈收缩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缩设置的方式形成一个夹角限位,达到更好的限位作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跑轮包括第一上轮体与第二上轮体,位于所述上跑轮与上跑道之间的限位组件为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的结构与第一限位组件的结构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限位组件配合第一限位组件对运动中的梭子实现上下两侧的稳定限位,从而提升梭子运行的稳定性。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跑轮包括第一下轮体与第二下轮体,位于所述下跑轮与下跑道之间的限位组件为第三限位组件,所述第三限位组件包括设置于下跑道且供第一下轮体与第二下轮体进入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着下跑道延伸设置,所述限位槽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下轮体与其中一个第二限位面滚动配合、第二下轮体与其中另一个第二限位面滚动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相对的第二限位面配合第一下轮体与第二下轮体,对梭子沿其垂直于运动的方向进行限位,从而确保梭子运行的稳定性。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第二限位面沿下跑道至梭板方向延伸且逐渐向外呈扩张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扩张设置的方式形成一个夹角限位,达到更好的限位作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跑轮包括第一上轮体与第二上轮体,位于所述上跑轮与上跑道之间的限位组件为第四限位组件,所述第四限位组件的结构与第三限位组件的结构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限位组件配合第四限位组件对运动中的梭子实现上下两侧的稳定限位,提升梭子运行的稳定性。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于上跑轮外周与下跑轮外周的限位凸环以及设置于上跑道与下跑道且供限位凸环嵌设并与之滚动配合的限位轨道,所述限位轨道沿着跑道延伸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凸环配合限位轨道对梭子沿其垂直于运动的方向进行限位,从而确保梭子运行的稳定性,且该种结构简单、小巧,加工方便且成本低。进一步设置为:包括上梭道以及下梭道,所述梭板上设有与上梭道滚动配合的上梭轮以及与下梭道滚动配合的下梭轮,所述上梭轮与下梭轮位于上梭道与下梭道之间,所述梭板上设有驱动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梭轮、下梭轮、上梭道与下梭道四者之间的配合对运动中的梭子进行进一步支撑,提升梭子运动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能实现梭子在跑道上的稳定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立体图;图2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二的立体图;图5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二的局部爆炸图;图7为实施例三的立体图;图8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三的局部爆炸图。图中:1、梭板;2、纱管座;3、上跑道;4、下跑道;5、上跑轮;51、第一上轮体;52、第二上轮体;6、下跑轮;61、第一下轮体;62、第二下轮体;71、第一限位组件;711、限位开口;712、限位凸起;713、第一限位面;72、第二限位组件;73、第三限位组件;731、限位槽;732、第二限位面;74、第四限位组件;751、限位凸环;752、限位轨道;8、上梭道;9、下梭道;10、上梭轮;11、下梭轮;12、驱动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参考图1至图3,一种梭子安装结构,包括上梭道8、下梭道9、跑道、梭板1以及设置于梭板1的纱管座2与跑轮,纱管座2固定设置于梭板1,当纱管安装于纱管座2时,纱管的轴向与梭板1的长度方向相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梭子安装结构,包括跑道、梭板(1)以及设置于梭板(1)的纱管座(2)与跑轮,当纱管安装于纱管座(2)时,所述纱管的轴向与梭板(1)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跑道包括上跑道(3)与下跑道(4),所述跑轮包括上跑轮(5)与下跑轮(6),所述上跑道(3)与上跑轮(5)滚动配合、下跑道(4)与下跑轮(6)滚动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跑轮(5)与上跑道(3)之间、下跑轮(6)与下跑道(4)之间均设有使跑轮沿着跑道运动的限位组件,当所述纱管安装于纱管座(2)时,所述限位组件限制跑轮沿纱管的轴向往复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梭子安装结构,包括跑道、梭板(1)以及设置于梭板(1)的纱管座(2)与跑轮,当纱管安装于纱管座(2)时,所述纱管的轴向与梭板(1)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跑道包括上跑道(3)与下跑道(4),所述跑轮包括上跑轮(5)与下跑轮(6),所述上跑道(3)与上跑轮(5)滚动配合、下跑道(4)与下跑轮(6)滚动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跑轮(5)与上跑道(3)之间、下跑轮(6)与下跑道(4)之间均设有使跑轮沿着跑道运动的限位组件,当所述纱管安装于纱管座(2)时,所述限位组件限制跑轮沿纱管的轴向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跑轮(5)与下跑轮(6)均沿梭板(1)的运动方向排列设置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跑轮(6)包括第一下轮体(61)与第二下轮体(62),位于所述下跑轮(6)与下跑道(4)之间的限位组件为第一限位组件(71),所述第一限位组件(71)包括设置于第一下轮体(61)与第二下轮体(62)两者之间的限位开口(711)以及设置于下跑道(4)且延伸进限位开口(711)的限位凸起(712),所述限位凸起(712)沿着下跑道(4)延伸设置,所述限位凸起(712)具有两个相背对的第一限位面(713),所述第一下轮体(61)与其中一个第一限位面(713)滚动配合、第二下轮体(62)与其中另一个第一限位面(713)滚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梭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面(713)沿下跑道(4)至梭板(1)方向延伸且逐渐向内呈收缩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梭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跑轮(5)包括第一上轮体(51)与第二上轮体(52),位于所述上跑轮(5)与上跑道(3)之间的限位组件为第二限位组件(72),所述第二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君明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天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