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导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9253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陶瓷导线器,包括陶瓷材质的下导线板与上导线板,下导线板与上导线板锁紧于同一转轴上;下导线板与上导线板上分别沿圆周方向分布有复数个第一导线孔与第二导线孔,第一导线孔与第二导线孔一一对应且互相重叠;下导线板上设有由第一导线孔向下导线板的边缘延伸的第一进线开口,上导线板上设有由第二导线孔向下导线板的边缘延伸的第二进线开口,第一进线开口与第二进线开口错开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解决导线器使用场景单一,无法满足旋转送线或者绞线需求的问题;以及纱线在频繁振动的工况下容易从进线开口滑出来,导线作业的可靠性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陶瓷导线器
本技术属于陶瓷纺丝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陶瓷导线器。
技术介绍
陶瓷导线器是一种纺丝引导器件,其利用了陶瓷材质的硬度高、表面光滑、耐磨性好、耐高温等优良性能。现有的陶瓷导线器通常是梳状导线器或者单孔导线器,使用场景单一,无法满足旋转送线或者绞线需求。此外,导线器上的导线孔具有进线开口,纱线在频繁振动的工况下容易从进线开口滑出来,降低了导线作业的连续性与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陶瓷导线器,以解决导线器使用场景单一,无法满足旋转送线或者绞线需求;以及纱线在频繁振动的工况下容易从进线开口滑出来,导线作业的可靠性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陶瓷导线器,包括陶瓷材质的下导线板与上导线板,所述下导线板与所述上导线板锁紧于同一转轴上;所述下导线板与上导线板上分别沿圆周方向分布有复数个第一导线孔与第二导线孔,所述第一导线孔与第二导线孔一一对应且互相重叠;所述下导线板上设有由第一导线孔向下导线板的边缘延伸的第一进线开口,所述上导线板上设有由第二导线孔向上导线板的边缘延伸的第二进线开口,所述第一进线开口与所述第二进线开口错开设置。进一步的,所述下导线板的上表面设有复数个锁线凸起,所述锁线凸起的分布与所述第二进线开口的分布相对应,所述锁线凸起嵌入所述第二进线开口内且堵住所述第二导线孔的开口。优选的,所述第一进线开口与所述第二进线开口均包括扩口部和缩口部,所述扩口部呈弧形延伸至上导线板或者下导线板的边缘。进一步的,所述下导线板的上表面中央设有向上凸起的套筒,所述套筒向下贯穿下导线板,转轴安装于所述套筒上;所述上导线板的中央设有与所述套筒配合的套孔,所述套筒与所述套孔过盈配合。或者所述下导线板的上表面中央设有向上凸起的套筒,所述套筒向下贯穿下导线板,转轴安装于所述套筒上,所述套筒不伸出所述上导线板外;所述转轴于上导线板与下导线板外部的轴段上加工有螺纹,所述上导线板与所述下导线板分别由两颗螺母锁紧于所述转轴的螺纹段上。优选的,所述套孔与所述套筒之间键连接。优选的,所述上导线板与所述下导线板均为圆形,所述第一导线孔分布于与所述下导线板共圆心的圆周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陶瓷导线器采用上导线板与下导线板互相配合的结构,并且两个导线板安装于转轴上,因此适用于转动式送线或者绞线的场合。两个导线板上分别设有互相重叠的第一导线孔与第二导线孔,以及互相错开的第一进线开口与第二进线开口,纱线穿线时,先分离上导线板与下导线板,使二者之间出现缝隙,然后将纱线由第一进线开口穿进第一导线孔内,由第二进线开口穿进第二导线孔内,再压紧两个导线板,由于第一进线开口与第二进线开口是互相错开的,因此当导线器旋转时,纱线不会从第一导线孔或者第二导线孔内滑出,保证了导线作业的可靠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装配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下导线板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上导线板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上导线板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种装配结构侧视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下导线板;2.上导线板;3.转轴;4.第一导线孔;5.第二导线孔;6.第一进线开口;7.第二进线开口;8.锁线凸起;9.扩口部;10.缩口部;11.套筒;12.套孔;13.螺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陶瓷导线器包括陶瓷材质的下导线板1与上导线板2,上导线板1与下导线板2均为圆形,下导线板1与上导线板2装配于同一转轴3上而可以同步旋转。下导线板1与上导线板2上分别沿圆周方向分布有复数个第一导线孔4与第二导线孔5。第一导线孔4与第二导线孔5一一对应且分布于与上/下导线板共圆心的圆周上,相应的第一导线孔4与第二导线孔5之间互相重叠。如图2和图3所示,下导线板1上设有由第一导线孔4向下导线板1的边缘延伸的第一进线开口6,上导线板2上设有由第二导线孔5向上导线板的边缘延伸的第二进线开口7,第一进线开口6与第二进线开口7错开设置,因此当两个导线板锁紧时,错开的第一进线开口6与第二进线开口7阻挡导线孔,使纱线而不会从导线孔内滑出。如图1和图2所示,下导线板1的上表面设有复数个锁线凸起8,锁线凸起8的分布与第二进线开口7的分布相对应,当上导线板2与下导线板1锁紧时,锁线凸起8嵌入第二进线开口7内且堵住第二导线孔5的开口,进一步防止纱线从导线孔内滑出。为了便于快速穿线,第一进线开口6与第二进线开口7均包括扩口部9和缩口部10,扩口部9呈弧形延伸至上导线板1或者下导线板2的边缘。如图1和图5所示,下导线板1的上表面中央设有向上凸起的套筒11,套筒11的内壁光滑,其内壁向下贯穿下导线板1,转轴3安装于套筒11上,上导线板2的中央设有与套筒11配合的套孔12。具体地,当需要导线器与转轴3同步旋转时,转轴3与套筒11之间键连接,套筒11不伸出上导线板2外,转轴3位于上导线板2与下导线板1之外的轴段上加工有螺纹,上导线板2与下导线板1分别由两颗螺母13锁紧于转轴3的螺纹段上,将上导线板2与下导线板1锁紧成一体。当需要导线器相对于转轴3自转时,转轴3与套筒11之间转动连接,不安装螺母,套筒11与套孔12过盈配合,从而将上导线板2与下导线板1锁紧成一体。为了使锁线凸起8能快速地定位于第二进线开口7内,本导线器的套孔12与套筒11之间键连接,且上导线板2与下导线板1分离时,套筒12的端部仍伸入套孔11内,二者之间呈预装配状态,因此组装两个导线板时,仅需要向下导线板1一侧推压上导线板2即可使锁线凸起8插入第二进线开口7中,装配效率更高。本导线器的使用方法为:先预分离上导线板2与下导线板1,将纱线从第一进线开口6穿进第一导线孔4内、从第二进线开口7送入第二导线孔5内,依次重复该动作,然后向下导线板1一侧推压上导线板2,使二者之间互相紧配合,锁线凸起8自动嵌入第二进线开口7内且堵住第二导线孔5的开口,防止纱线从导线孔内滑出,然后视生产需要在转轴3上安装螺母13锁紧上导线板2与下导线板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陶瓷导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材质的下导线板与上导线板,所述下导线板与所述上导线板安装于同一转轴上;所述下导线板与上导线板上分别沿圆周方向分布有复数个第一导线孔与第二导线孔,所述第一导线孔与第二导线孔一一对应且互相重叠;所述下导线板上设有由第一导线孔向下导线板的边缘延伸的第一进线开口,所述上导线板上设有由第二导线孔向上导线板的边缘延伸的第二进线开口,所述第一进线开口与所述第二进线开口错开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瓷导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材质的下导线板与上导线板,所述下导线板与所述上导线板安装于同一转轴上;所述下导线板与上导线板上分别沿圆周方向分布有复数个第一导线孔与第二导线孔,所述第一导线孔与第二导线孔一一对应且互相重叠;所述下导线板上设有由第一导线孔向下导线板的边缘延伸的第一进线开口,所述上导线板上设有由第二导线孔向上导线板的边缘延伸的第二进线开口,所述第一进线开口与所述第二进线开口错开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导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线板的上表面设有复数个锁线凸起,所述锁线凸起的分布与所述第二进线开口的分布相对应,所述锁线凸起嵌入所述第二进线开口内且堵住所述第二导线孔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陶瓷导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线开口与所述第二进线开口均包括扩口部和缩口部,所述扩口部呈弧形延伸至上导线板的边缘或者下导线板的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兴威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瑞跃威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