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付龙专利>正文

一种细菌检验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9205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细菌检验分离装置,包括底座、导气管、进液管、注液孔、第一排液管、第一过滤器、导液管、第一电磁阀、第二过滤器、第二排液管、第一杀菌腔、第一紫外线灯、检验杯、第二杀菌腔、第二紫外线灯、过滤板、圆形通孔、无菌气腔、充气泵、矩形腔和第二电磁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通过快速分离结构,使充气泵鼓出的风导向进液管的一端,加快分离溶液流动的速度,提高了分离的效率,且对进入无菌气腔的空气进行过滤和杀菌,防止注入的空气携带灰尘和细菌等物质,通过防污染结构,对第一杀菌腔和第二杀菌腔的内腔以及检验杯进行杀菌,防止其表面附着细菌,对分离好的溶液造成污染,提高了细菌检验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细菌检验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离装置,具体是一种细菌检验分离装置,属于细菌检验应用

技术介绍
细菌学检验是对血液或者组织中的细菌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如: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学检验、血液及骨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等检查。在细菌检验过程中,所需将被检测溶液内的不同细菌进行分离,但是传统的细菌检验分离装置,细菌分离速度时间长,降低了细菌检验的效率,同时分离好的溶液易造成污染,降低了细菌检验的精确度。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细菌检验分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细菌检验分离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细菌检验分离装置,包括底座、加快分离结构和防污染结构,所述底座安装有第一过滤器;所述加快分离结构包括过滤板、无菌气腔和导气管,所述过滤板的环形面与圆形通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圆形通孔开设在无菌气腔的一内侧壁上,所述无菌气腔的两内侧壁安装有若干个第二紫外线灯,且所述无菌气腔通过导管与充气泵上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充气泵上的出气口与导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与进液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液管的上开设有注液孔,且所述进液管的另一端与第一过滤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另一端与导液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液管上开设有第一排液管,且所述导液管的另一端与第二过滤器连接,所述第二过滤器的另一端与第二排液管连接;所述防污染结构包括第二杀菌腔、第一杀菌腔和第一紫外线灯,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第一杀菌腔和第二杀菌腔,所述第一杀菌腔和第二杀菌腔的两内侧壁上均等距安装有若干个第一紫外线灯,且所述第一杀菌腔和第二杀菌腔内均放置有检验杯。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液管和第二排液管的末端分别贯穿两个导孔位于两个检验杯的上端,且两个导孔分别开设在第二杀菌腔和第一杀菌腔的顶部。优选的,所述导液管和第一排液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的底部分别与两个支撑块的顶部连接,且两个支撑块的底部均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充气泵的底部通过螺栓与矩形腔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矩形腔开设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上开设有无菌气腔。优选的,所述第一杀菌腔和第二杀菌腔的一侧均通过铰链安装有矩形门,且矩形门上安装有把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种细菌检验分离装置设计合理,通过快速分离结构,使充气泵鼓出的风导向进液管的一端,加快分离溶液流动的速度,提高了分离的效率,且对进入无菌气腔的空气进行过滤和杀菌,防止注入的空气携带灰尘和细菌等物质。2、该种细菌检验分离装置设计合理,通过防污染结构,对第一杀菌腔和第二杀菌腔的内腔以及检验杯进行杀菌,防止其表面附着细菌,对分离好的溶液造成污染,提高了细菌检验的精确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导气管和进液管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过滤板和圆形通孔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导气管,3、进液管,4、注液孔,5、第一排液管,6、第一过滤器,7、导液管,8、第一电磁阀,9、第二过滤器,10、第二排液管,11、第一杀菌腔,12、第一紫外线灯,13、检验杯,14、第二杀菌腔,15、第二紫外线灯,16、过滤板,17、圆形通孔,18、无菌气腔,19、充气泵,20、矩形腔,21、第二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细菌检验分离装置,包括底座1、加快分离结构和防污染结构,所述底座1安装有第一过滤器6;所述加快分离结构包括过滤板16、无菌气腔18和导气管2,所述过滤板16的环形面与圆形通孔17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圆形通孔17开设在无菌气腔18的一内侧壁上,所述无菌气腔18的两内侧壁安装有若干个第二紫外线灯15,且所述无菌气腔18通过导管与充气泵19上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充气泵19上的出气口与导气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气管2的另一端与进液管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液管3的上开设有注液孔4,且所述进液管3的另一端与第一过滤器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器6的另一端与导液管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液管7上开设有第一排液管5,且所述导液管7的另一端与第二过滤器9连接,所述第二过滤器9的另一端与第二排液管10连接,达到加快分离的效果;所述防污染结构包括第二杀菌腔14、第一杀菌腔11和第一紫外线灯12,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第一杀菌腔11和第二杀菌腔14,所述第一杀菌腔11和第二杀菌腔14的两内侧壁上均等距安装有若干个第一紫外线灯12,且所述第一杀菌腔11和第二杀菌腔14内均放置有检验杯13,达到防污染的效果。所述第一排液管5和第二排液管10的末端分别贯穿两个导孔位于两个检验杯13的上端,且两个导孔分别开设在第二杀菌腔14和第一杀菌腔11的顶部,合理利用空间;所述导液管7和第一排液管5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阀8和第二电磁阀21,有利于分离;所述第一过滤器6和第二过滤器9的底部分别与两个支撑块的顶部连接,且两个支撑块的底部均与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便于第一过滤器6和第二过滤器9的固定;所述充气泵19的底部通过螺栓与矩形腔20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矩形腔20开设在底座1上,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无菌气腔18,合理利用空间;所述第一杀菌腔11和第二杀菌腔14的一侧均通过铰链安装有矩形门,且矩形门上安装有把手,便于使用。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本装置中的电器元件均外接控制开关和电源,启动第一紫外线灯12,通过第一紫外线灯12释放紫外线,对第一杀菌腔11和第二杀菌腔14的内腔以及检验杯13进行杀菌,防止第一杀菌腔11和第二杀菌腔14的内腔以及检验杯13上存在细菌,对分离好的溶液造成污染,提高了细菌检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细菌检验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加快分离结构和防污染结构,所述底座(1)安装有第一过滤器(6);/n所述加快分离结构包括过滤板(16)、无菌气腔(18)和导气管(2),所述过滤板(16)的环形面与圆形通孔(17)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圆形通孔(17)开设在无菌气腔(18)的一内侧壁上,所述无菌气腔(18)的两内侧壁安装有若干个第二紫外线灯(15),且所述无菌气腔(18)通过导管与充气泵(19)上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充气泵(19)上的出气口与导气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气管(2)的另一端与进液管(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液管(3)上开设有注液孔(4),且所述进液管(3)的另一端与第一过滤器(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器(6)的另一端与导液管(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液管(7)上开设有第一排液管(5),且所述导液管(7)的另一端与第二过滤器(9)连接,所述第二过滤器(9)的另一端与第二排液管(10)连接;/n所述防污染结构包括第二杀菌腔(14)、第一杀菌腔(11)和第一紫外线灯(12),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第一杀菌腔(11)和第二杀菌腔(14),所述第一杀菌腔(11)和第二杀菌腔(14)的两内侧壁上均等距安装有若干个第一紫外线灯(12),且所述第一杀菌腔(11)和第二杀菌腔(14)内均放置有检验杯(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菌检验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加快分离结构和防污染结构,所述底座(1)安装有第一过滤器(6);
所述加快分离结构包括过滤板(16)、无菌气腔(18)和导气管(2),所述过滤板(16)的环形面与圆形通孔(17)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圆形通孔(17)开设在无菌气腔(18)的一内侧壁上,所述无菌气腔(18)的两内侧壁安装有若干个第二紫外线灯(15),且所述无菌气腔(18)通过导管与充气泵(19)上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充气泵(19)上的出气口与导气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气管(2)的另一端与进液管(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液管(3)上开设有注液孔(4),且所述进液管(3)的另一端与第一过滤器(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器(6)的另一端与导液管(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液管(7)上开设有第一排液管(5),且所述导液管(7)的另一端与第二过滤器(9)连接,所述第二过滤器(9)的另一端与第二排液管(10)连接;
所述防污染结构包括第二杀菌腔(14)、第一杀菌腔(11)和第一紫外线灯(12),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第一杀菌腔(11)和第二杀菌腔(14),所述第一杀菌腔(11)和第二杀菌腔(14)的两内侧壁上均等距安装有若干个第一紫外线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付龙
申请(专利权)人:曹付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