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装置以及头发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9106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16
放电装置(10)包含放电电极(1)、在第1方向上与放电电极(1)相对的对置电极(2)和将施加电压施加于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的电压施加部。对置电极(2)包含穹顶状电极(22)和突起电极(23),所述穹顶状电极(22)具有在第1方向上向与放电电极(1)相反的一侧凹陷的凹状的内表面(221),所述突起电极(23)自穹顶状电极(22)的设于与放电电极(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开口部(222)的开口端缘沿第2方向突出。在放电发生时,放电装置(10)在放电电极(1)与突起电极(23)之间形成在至少一部分被绝缘击穿的放电路径。放电路径包含在放电电极(1)的周围生成的第1绝缘击穿区域和在突起电极(23)的周围生成的第2绝缘击穿区域。由此,使酸性成分的生成量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放电装置以及头发护理装置
本公开涉及放电装置以及具备放电装置的头发护理装置。特别是,本公开涉及具备放电电极和对置电极的放电装置以及具备放电装置的头发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一种生成带电微粒子水的静电雾化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静电雾化装置具备具有顶端部的放电电极和位于与顶端部相对的位置的对置电极。静电雾化装置通过向放电电极供给水并施加电压,从而以供给到放电电极的水为基础而生成带电微粒子水。带电微粒子水包含自由基等有效成分。在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静电雾化装置(放电装置)应用于例如吹风机等的情况下,希望生成包含很多的硝酸离子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成分的带电微粒子水。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3104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增加酸性成分的生成量的放电装置以及头发护理装置。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放电装置包含放电电极、对置电极和电压施加部。对置电极在第1方向上与放电电极相对。电压施加部通过将施加电压施加于放电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而使放电发生。对置电极包含穹顶状电极和突起电极。穹顶状电极具有在第1方向上向与放电电极相反的一侧凹陷的凹状的内表面。突起电极自穹顶状电极的设于与放电电极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开口部的开口端缘沿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突出。放电装置在放电发生时,在放电电极与突起电极之间形成在至少一部分被绝缘击穿的放电路径。放电路径包含第1绝缘击穿区域和第2绝缘击穿区域。第1绝缘击穿区域在放电电极的周围生成。第2绝缘击穿区域在突起电极的周围生成。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头发护理装置包含所述的放电装置和向放电装置产生气流的气流产生装置。采用本公开,能够实现能使酸性成分的生成量增加的放电装置以及头发护理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的剖视图。图2A是实施方式的头发护理装置的立体图。图2B是表示该头发护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该放电装置的概略电路图。图4A是用于该放电装置的对置电极的俯视图。图4B是沿着图4A的4B-4B线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用于该放电装置的对置电极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6A是说明在该放电装置发生的局部击穿放电的概念图。图6B是说明在该放电装置发生的局部击穿放电的概念图。图7A是表示在放电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流动的放电电流的大小以及突起电极的有无与酸性成分的生成量比的关系的图表。图7B是表示在放电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流动的放电电流的大小以及突起电极的有无与臭氧的产生量比的关系的图表。图8是表示突起电极的有无与带电微粒子水的生成量比的关系的图表。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放电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0A是用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放电装置的对置电极的俯视图。图10B是用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放电装置的对置电极的俯视图。图10C是用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的放电装置的对置电极的俯视图。图10D是用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的放电装置的对置电极的俯视图。图11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放电装置的头发护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只不过是本公开的一个例子。本公开不限定于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即使是本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以外的形态,只要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范围内,就能根据设计等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说明的各图是示意性的图,图中的各构成要素的大小以及厚度各自的比不一定反映实际的尺寸比。(实施方式)以下,分项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以及头发护理装置。(1)概要以下,参照图1、图2A以及图2B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以及头发护理装置100的概要。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图中示出的、放电装置10的左右方向规定为X轴方向(或第2方向),前后方向规定为Y轴方向(或第1方向),上下方向规定为Z轴方向。另外,放电装置10的右方规定为X轴的正向,左方规定为X轴的负向。另外,放电装置10的前方规定为Y轴的正向,后方规定为Y轴的负向。另外,放电装置10的上方规定为Z轴的正向,下方规定为Z轴的负向。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包含放电电极1、对置电极2、电压施加部3(参照图3)和液体供给部4(参照图3)等。对置电极2在第1方向上与放电电极1相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方向是前后方向(Y轴方向)。电压施加部3通过将施加电压施加于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而使放电发生。液体供给部4具有向放电电极1供给液体40(参照图6A)的功能。对置电极2包含穹顶状电极22和突起电极23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以及图2B所示,对置电极2例如包含一对突起电极23。也就是说,对置电极2包含多个突起电极23,多个突起电极23由至少一对突起电极23构成。如图1所示,穹顶状电极22具有在第1方向上向与放电电极1相反的一侧凹陷的凹状的内表面221。突起电极23自穹顶状电极22的设于与放电电极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开口部222的开口端缘222a(例如参照图4A)沿第2方向突出地设置。这里,第2方向是与第1方向交叉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左右方向(X轴方向)。另外,放电装置10包含放电电极1、对置电极2以及电压施加部3来作为最低限度的构成要素即可。因此,放电装置10的构成要素也可以不包含液体供给部4。另外,如图2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头发护理装置100包含放电装置10和气流产生装置20等。气流产生装置20向放电装置10产生气流。另外,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对置电极2包含多个突起电极23的情况下,优选如图2B所示,多个突起电极23配置于气流产生装置20所产生的气流的流路300的中途且是气流的流速相同的位置。这里,在本公开中说明的“流速相同的位置”也可以不只是流速完全一致的位置。例如,“流速相同的位置”也包含不影响多个突起电极23处的放电的频度的程度的、流速不同的位置。此外,例如在液体40附着并被保持于放电电极1的表面的状态下,放电装置10利用电压施加部3对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施加电压。由此,在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发生放电,被保持于放电电极1的液体40因放电而被静电雾化。即,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构成所谓的静电雾化装置。这里,在本公开中,有时将被保持于放电电极1的液体40也就是成为静电雾化的对象的液体40简称为“液体40”。如图3所示,电压施加部3将施加电压施加于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由此,在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发生放电。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压施加部3以施加于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的施加电压的大小周期性地变动的方式施加电压。由此,在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间歇性地发生放电。此时,随着施加电压的周期性的变动,液体40发生机械性的振动。这里,本公开中说明的“施加电压”是指,为了使放电发生而由电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放电装置,其中,/n所述放电装置包括:/n放电电极;/n对置电极,其在第1方向上与所述放电电极相对;以及/n电压施加部,其将施加电压施加于所述放电电极与所述对置电极之间,从而使放电发生,/n所述对置电极包含:/n穹顶状电极,其具有在所述第1方向上向与所述放电电极相反的一侧凹陷的凹状的内表面;以及/n突起电极,其自所述穹顶状电极的设于与所述放电电极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开口部的开口端缘沿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突出,/n在放电发生时,在所述放电电极与所述突起电极之间形成在至少一部分被绝缘击穿的放电路径,/n所述放电路径包含:/n第1绝缘击穿区域,其在所述放电电极的周围生成;以及/n第2绝缘击穿区域,其在所述突起电极的周围生成。/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829 JP 2018-1607611.一种放电装置,其中,
所述放电装置包括:
放电电极;
对置电极,其在第1方向上与所述放电电极相对;以及
电压施加部,其将施加电压施加于所述放电电极与所述对置电极之间,从而使放电发生,
所述对置电极包含:
穹顶状电极,其具有在所述第1方向上向与所述放电电极相反的一侧凹陷的凹状的内表面;以及
突起电极,其自所述穹顶状电极的设于与所述放电电极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开口部的开口端缘沿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突出,
在放电发生时,在所述放电电极与所述突起电极之间形成在至少一部分被绝缘击穿的放电路径,
所述放电路径包含:
第1绝缘击穿区域,其在所述放电电极的周围生成;以及
第2绝缘击穿区域,其在所述突起电极的周围生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装置,其中,
所述对置电极包含多个所述突起电极,
多个所述突起电极沿所述开口部的周向以等间隔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装置,其中,
多个所述突起电极是一对突起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装置,其中,
所述突起电极的自所述第1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是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电装置,其中,
所述三角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宏之石上阳平木下雅登石原绫松井康训菊池勇人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