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水草的自动清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9088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水草的自动清理装置,包括:牵引装置,包括固定在岸上的自动收缩绳装置以及连接自动收缩绳装置和人工水草的牵引绳,自动收缩绳装置用于往复拉动牵引绳从而带动人工水草上下运动;水平固定布置于人工水草下方、上部开槽的开槽圆管,开槽圆管的槽上还设有若干个避让孔;曝气装置,包括风机、曝气主管和若干根侧面开孔、固定在人工水草上的曝气支管软管,曝气主管分为与风机连接的前段和穿设在开槽圆管内的后段,各曝气支管软管的一端穿过各避让孔后并联接入曝气主管的后段,另一端密封,曝气主管位于后段的一端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用于河道领域的生物填料自动清洗,解决现有人工清理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水草的自动清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河道生态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水草的自动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人工水草是用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的,仿水草枝叶,能在水中自由飘动,形成上中下立体结构层,具有多孔结构、高比表面积;微生物富集于人工水草表面,形成“好氧-兼氧-厌氧”复合结构的微环境,实现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按其结构形态主要分为生态基、生物填料及碳素纤维草三种类型。在河道生态治理中,人工水草比表面积大、性价比高、使用寿命长、表面吸附性强,微生物易附着,且易挂膜。如公开号为CN110526387A的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基于充氧式复合纤维人工水草的河道生态修复装置。然而,常用的人工水草中均存在脱膜困难的问题:碳素纤维生态草纤维束之间负载的生物膜易结成团块状;生态基和辫带式生物填料依靠表面的微孔结构吸附污染物和微生物,微生物残体不能完全脱落,长期使用会出现堵塞现象。现有对负载生物膜的人工水草均以人工刮除的方式去除,耗费人力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本领域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人工水草的自动清理装置,用于河道领域的生物填料自动清洗,解决现有人工清理费时费力的问题。一种人工水草的自动清理装置,包括:牵引装置,包括固定在岸上的自动收缩绳装置以及连接所述自动收缩绳装置和人工水草的牵引绳,所述自动收缩绳装置用于往复拉动所述牵引绳从而带动人工水草上下运动;水平固定布置于人工水草下方、上部开槽的开槽圆管,所述开槽圆管的槽上还设有若干个避让孔;曝气装置,包括风机、曝气主管和若干根侧面开孔、固定在人工水草上的曝气支管软管,所述曝气主管分为与所述风机连接的前段和穿设在所述开槽圆管内的后段,所述各曝气支管软管的一端穿过所述各避让孔后并联接入所述曝气主管的后段,另一端密封,所述曝气主管位于后段的一端密封。上述自动清理装置工作时,自动收缩绳装置往复拉动牵引绳从而带动人工水草上下运动,同时风机开启,各曝气支管软管曝气,协同清理人工水草长期运行时导致其下沉的泥沙、悬浮物、坏死的生物膜等。作为优选,所述的自动清理装置还包括设于人工水草上、位于水体表面的浮球和用于感应所述浮球位置并反馈至所述自动收缩绳装置的液位感应器。人工水草下沉会带动其上的浮球下沉,自动收缩绳装置根据液位感应器感应到的浮球下沉距离适时往复拉动牵引绳,进行人工水草的清理。进一步优选,所述浮球尺寸为6~10mm。作为优选,所述牵引装置还包括用于限制牵引幅度的限位器,所述限位器内设有活动限位件,所述牵引绳穿过所述活动限位件;所述牵引绳向上牵引人工水草时,所述活动限位件受所述限位器限制进而限制所述牵引绳的牵引幅度。进一步优选,所述活动限位件在所述限位器内的上下移动距离为10~20cm。作为优选,所述自动收缩绳装置为两个,分别固定于水体两岸,所述牵引绳穿过人工水草上沿并针缝后两端分别与两个自动收缩绳装置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开槽圆管通过若干管箍固定,所述管箍底部固定连接插入水底的支撑柱。作为优选,所述开槽圆管的管径为32~40mm,槽宽为5~10mm,所述避让孔的孔径为18~20mm,进一步优选为20mm。作为优选,所述曝气支管软管的管径为12~16mm,进一步优选为12mm,各曝气支管软管之间的水平间距为0.2~0.3m,进一步优选为0.25m。作为优选,所述的自动清理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用于监控和控制各装置(如自动收缩绳装置、风机等)工作状况。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优点包括:本技术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作业,可自控及时清理人工水草生物膜及其他杂物,减少人力物力。本技术所用材料造价低廉,可现场安装拼接,不受时间、季节、场地限制,施工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人工水草的自动清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的开槽圆管局部俯视放大图;1-自动收缩绳装置2-限位器3-液位感应器4-牵引绳5-中空圆柱体6-浮球7-管箍固定装置8-开槽圆管9-曝气主管10-人工水草11-三通12-堵头13-扎带14-风机15-自控箱16-岸壁17-曝气支管软管18-避让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操作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人工水草的自动清理装置,包括:牵引装置、固定装置、曝气装置和自控装置。牵引装置包括分别固定在水体两岸上的两个自动收缩绳装置1、牵引绳4和用于限制牵引幅度的限位器2。牵引绳4穿过人工水草10上沿并针缝后两端分别与两个自动收缩绳装置1连接。限位器2内设有竖向设置可活动的中空圆柱体5,牵引绳2穿过中空圆柱体5。自动收缩绳装置1拉动牵引绳4向上牵引人工水草时,中空圆柱体5受限位器2上下面限制进而限制牵引绳4的牵引幅度。中空圆柱体5在限位器2内的上下移动距离为10~20cm。固定装置包括开槽圆管8和管箍固定装置7。管箍固定装置7包括若干管箍以及与所述管箍底部固定连接、底部插入水底床层的支撑柱。开槽圆管8通过所述若干管箍水平固定布置于人工水草10下方。如图2所示,开槽圆管8上部开槽,且槽上还设有若干个供曝气支管软管17穿过的避让孔18。避让孔18和曝气支管软管17一一对应。开槽圆管8的管径为32~40mm,开槽的槽宽为5~10mm,避让孔18的孔径为18~20mm。曝气装置包括风机14、曝气主管9和若干根侧面开孔、通过扎带13固定在人工水草10上的曝气支管软管17。风机14设在岸上。曝气主管9分为与风机14连接的前段和穿设在开槽圆管8内的后段,后段由若干短管通过三通11连接起来。各曝气支管软管17的底端穿过各避让孔18后通过三通11的第三个口并联接入曝气主管9的后段,各曝气支管软管17的顶端通过堵头12密封。曝气主管9位于后段的一端密封。曝气支管软管17的管径为12~16mm,各曝气支管软管17之间的水平间距为0.2~0.3m。自控装置包括设于人工水草10上、位于水体表面的浮球6和设于岸避16上、用于感应浮球6位置并反馈至自动收缩绳装置1的液位感应器3,以及设于岸上、带有控制系统的自控箱15。自控箱15将液位感应器3、自动收缩绳装置1和风机14联动控制。浮球6尺寸为6~10mm。本实施例的人工水草的自动清理装置工作时,人工水草10下沉会带动其上的浮球6下沉,以液位感应器3感应浮球6下沉1~2cm为信号,通过自控箱15反馈至自动收缩绳装置1和风机14,自动收缩绳装置1往复拉动牵引绳30~60s,同时风机14开启曝气30~60s,协同清理人工水草10长期运行时导致其下沉的泥沙、悬浮物、坏死的生物膜等。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的上述描述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水草的自动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牵引装置,包括固定在岸上的自动收缩绳装置以及连接所述自动收缩绳装置和人工水草的牵引绳,所述自动收缩绳装置用于往复拉动所述牵引绳从而带动人工水草上下运动;/n水平固定布置于人工水草下方、上部开槽的开槽圆管,所述开槽圆管的槽上还设有若干个避让孔;/n曝气装置,包括风机、曝气主管和若干根侧面开孔、固定在人工水草上的曝气支管软管,所述曝气主管分为与所述风机连接的前段和穿设在所述开槽圆管内的后段,所述各曝气支管软管的一端穿过所述各避让孔后并联接入所述曝气主管的后段,另一端密封,所述曝气主管位于后段的一端密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水草的自动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牵引装置,包括固定在岸上的自动收缩绳装置以及连接所述自动收缩绳装置和人工水草的牵引绳,所述自动收缩绳装置用于往复拉动所述牵引绳从而带动人工水草上下运动;
水平固定布置于人工水草下方、上部开槽的开槽圆管,所述开槽圆管的槽上还设有若干个避让孔;
曝气装置,包括风机、曝气主管和若干根侧面开孔、固定在人工水草上的曝气支管软管,所述曝气主管分为与所述风机连接的前段和穿设在所述开槽圆管内的后段,所述各曝气支管软管的一端穿过所述各避让孔后并联接入所述曝气主管的后段,另一端密封,所述曝气主管位于后段的一端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人工水草上、位于水体表面的浮球和用于感应所述浮球位置并反馈至所述自动收缩绳装置的液位感应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尺寸为6~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还包括用于限制牵引幅度的限位器,所述限位器内设有活动限位件,所述牵引绳穿过所述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林杨敏厉炯慧冯华军郑海涛刘菲菲陈东东钟程陈卓贤张彦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裕腾百诺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