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轿底上置的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8976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外轿底上置的电梯,包括轿厢,所述轿厢上端安装有轿顶,所述轿厢前侧活动安装有移动式轿门,所述轿厢下侧安装有预留框,所述预留框呈矩形预留框,所述预留框上侧壁四角处均设置有限位柱,所述轿厢内部左侧壁、后侧壁和右侧壁下侧开设有限位槽,三组所述限位槽活动插接有轿底,所述轿底下侧壁四角均开设有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轿厢内部左侧壁、后侧壁和右侧壁下侧开设有限位槽,且三组限位槽活动插接有轿底,使轿底在安装时更为便捷,同时在轿底下侧壁的四组卡槽与预留框上限位柱相互契合,进一步增加的轿底的牢固,有利于更为实用的使用外轿底上置的电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轿底上置的电梯
本技术涉及电梯
,具体为一种外轿底上置的电梯。
技术介绍
目前,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4米/秒以下)、快速电梯4~12米/秒)和高速电梯(12米/秒以上)。在实现本专利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现市场在安装电梯时,需要轿厢、轿顶、轿门和轿底等多个工件依次安装,使安装工序不仅繁琐复杂,而且费时费力。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外轿底上置的电梯,通过在轿厢内部左侧壁、后侧壁和右侧壁下侧开设有限位槽,且三组限位槽活动插接有轿底,使轿底在安装时更为便捷,同时在轿底下侧壁的四组卡槽与预留框上限位柱相互契合,进一步增加的轿底的牢固,有利于更为实用的使用外轿底上置的电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轿底上置的电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轿底上置的电梯,包括轿厢,所述轿厢上端安装有轿顶,所述轿厢前侧活动安装有移动式轿门,所述轿厢下侧安装有预留框,所述预留框呈矩形预留框,所述预留框上侧壁四角处均设置有限位柱,所述轿厢内部左侧壁、后侧壁和右侧壁下侧开设有限位槽,三组所述限位槽活动插接有轿底,所述轿底下侧壁四角均开设有卡槽,四组所述卡槽与四组所述限位柱相互对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四组所述限位柱上端均通过弹簧与四组卡槽内部上侧壁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轿底下侧壁中间安装有感应磁铁。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感应磁铁下侧与称重件顶端相互对应,所述称重件通过连接件上的预留孔固定在轿底下梁外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感应磁铁与称重件空载间隙为15到2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在轿厢内部左侧壁、后侧壁和右侧壁下侧开设有限位槽,且三组限位槽活动插接有轿底,使轿底在安装时更为便捷,同时在轿底下侧壁的四组卡槽与预留框上限位柱相互契合,进一步增加的轿底的牢固,有利于更为实用的使用外轿底上置的电梯。2.本技术由于在限位柱上端均通过弹簧与四组卡槽内部上侧壁连接,且所述弹簧的弹性系数大难以发生形变,当轿底承重达到一定值时可以弹簧发生一定的形变,使轿底下侧的感应磁铁与称重件对接,从提示轿厢内是否超重,有利于更为实用的使用外轿底上置的电梯。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外轿底上置的电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外轿底上置的电梯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轿厢;2、轿顶;3、轿门;4、预留框;5、限位柱;6、限位槽;7、轿底;8、弹簧;9、感应磁铁;10、称重件;11、连接件;12、轿底下梁;13、预留孔;14、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外轿底上置的电梯,包括轿厢1,所述轿厢1上端安装有轿顶2,所述轿厢1前侧活动安装有移动式轿门3,所述轿厢1下侧安装有预留框4,所述预留框4呈矩形预留框,所述预留框4上侧壁四角处均设置有限位柱5,所述轿厢1内部左侧壁、后侧壁和右侧壁下侧开设有限位槽6,三组所述限位槽6活动插接有轿底7,所述轿底7下侧壁四角均开设有卡槽14,四组所述卡槽14与四组所述限位柱5相互对应。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通过在轿厢1内部左侧壁、后侧壁和右侧壁下侧开设有限位槽6,且三组限位槽6活动插接有轿底7,使轿底7在安装时更为便捷,同时在轿底7下侧壁的四组卡槽14与预留框4上限位柱5相互契合,进一步增加的轿底7的牢固,有利于更为实用的使用外轿底上置的电梯。其中,四组所述限位柱5上端均通过弹簧8与四组卡槽14内部上侧壁连接。其中,所述轿底7下侧壁中间安装有感应磁铁9。其中,所述感应磁铁9下侧与称重件10顶端相互对应,所述称重件10通过连接件11上的预留孔13固定在轿底下梁12外侧。其中,所述感应磁铁9与称重件10空载间隙为15到20mm。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通过在限位柱5上端均通过弹簧8与四组卡槽14内部上侧壁连接,且弹簧8的弹性系数大难以发生形变,当轿底7承重达到一定值时可以弹簧8发生一定的形变,使轿底7下侧的感应磁铁9与称重件10对接,从提示轿厢1内是否超重,有利于更为实用的使用外轿底上置的电梯。在一种外轿底上置的电梯使用的时候,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外轿底上置的电梯,各个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使用时,通通过在轿厢1内部左侧壁、后侧壁和右侧壁下侧开设有限位槽6,且三组限位槽6活动插接有轿底7,使轿底7在安装时更为便捷,同时在轿底7下侧壁的四组卡槽14与预留框4上限位柱5相互契合,进一步增加的轿底7的牢固,同时在通过在限位柱5上端均通过弹簧8与四组卡槽14内部上侧壁连接,且弹簧8的弹性系数大难以发生形变,当轿底7承重达到一定值时可以弹簧8发生一定的形变,使轿底7下侧的感应磁铁9与称重件10对接,从提示轿厢1内是否超重。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轿底上置的电梯,包括轿厢(1),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1)上端安装有轿顶(2),所述轿厢(1)前侧活动安装有移动式轿门(3),所述轿厢(1)下侧安装有预留框(4),所述预留框(4)呈矩形预留框,所述预留框(4)上侧壁四角处均设置有限位柱(5),所述轿厢(1)内部左侧壁、后侧壁和右侧壁下侧开设有限位槽(6),三组所述限位槽(6)活动插接有轿底(7),所述轿底(7)下侧壁四角均开设有卡槽(14),四组所述卡槽(14)与四组所述限位柱(5)相互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轿底上置的电梯,包括轿厢(1),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1)上端安装有轿顶(2),所述轿厢(1)前侧活动安装有移动式轿门(3),所述轿厢(1)下侧安装有预留框(4),所述预留框(4)呈矩形预留框,所述预留框(4)上侧壁四角处均设置有限位柱(5),所述轿厢(1)内部左侧壁、后侧壁和右侧壁下侧开设有限位槽(6),三组所述限位槽(6)活动插接有轿底(7),所述轿底(7)下侧壁四角均开设有卡槽(14),四组所述卡槽(14)与四组所述限位柱(5)相互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轿底上置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四组所述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珊珊李成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升华电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