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丙烯腈安全卸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8863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丙烯腈安全卸车装置,其包括:槽车罐(4)和卸料管(7),所述槽车罐(4)用于储存丙烯腈,且所述槽车罐(4)上设置有卸料口(11),所述卸料口(11)设置在所述槽车罐(4)的底部,且所述卸料管(7)的一端与所述卸料口(11)连通设置,以能够从所述卸料口(11)导出丙烯腈物料以进行卸车。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卸车作业完成后便进行有效的解毒措施,防止从高处取下卸料管等装置时而发生物料泄漏等的情况,避免发生安全隐患、造成环境污染;并且从槽车罐底部进行卸料的方式能够对槽车内的物料起到完全抽取的作用,物料残留量小,卸车速度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丙烯腈安全卸车装置
本技术涉及石油化工
,具体涉及一种丙烯腈安全卸车装置。
技术介绍
丙烯腈作为一种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工产品,在其生产、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安全规定执行。丙烯腈一般采用槽车运输的方式,因此丙烯腈槽车卸车作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丙烯腈卸车基本采用的方式为鹤管从槽车罐顶插入到液面下进行抽取。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氮气保护,易混入空气,存在安全隐患;又因卸车采用罐顶作业的方式,卸车装置在高处,在卸车作业完成后无法进行有效的解毒措施。另外罐顶卸车的方式无法对槽车内液体进行完全抽取,残留量大,且卸车速度慢。由于现有技术中的丙烯腈卸车采用罐顶作业的方式,卸车装置在高处,在卸车作业完成后无法进行有效的解毒措施;另外罐顶卸车的方式无法对槽车内液体进行完全抽取,残留量大,且卸车速度慢;并且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氮气保护,易混入空气,存在安全隐患;卸车使用管路容易被人接触而发生安全隐患,造成污染等技术问题,因此本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丙烯腈安全卸车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丙烯腈卸车采用罐顶作业的方式,卸车装置在高处,在卸车作业完成后无法进行有效的解毒措施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丙烯腈安全卸车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丙烯腈安全卸车装置,其包括:槽车罐和卸料管,所述槽车罐用于储存丙烯腈,且所述槽车罐上设置有卸料口,所述卸料口设置在所述槽车罐的底部,且所述卸料管的一端与所述卸料口连通设置,以能够从所述卸料口导出丙烯腈物料以进行卸车。优选地,所述卸料管为金属软管。优选地,还包括输送管道和储罐,所述卸料管的另一端与输送管道的一端连通设置,且所述输送管道的另一端连通设置有储罐。优选地,所述输送管道上设置有输送泵。优选地,所述槽车罐的顶部还设置有补气口,与所述补气口还连通设置有补气管路,所述补气管路的与所述补气口连通的一端还设置有密封部件。优选地,所述密封部件包括锥形橡胶连接头。优选地,所述补气管路中通入氮气。优选地,还包括软管箱,用于储存非卸料状态下的所述卸料管。优选地,还包括解毒剂配制箱,所述解毒剂配制箱中储存有解毒剂,用于将卸车完成后的卸料管和/或所述输送管道中的残留的丙烯腈排入所述解毒剂配制箱中、并进行解毒。优选地,所述解毒剂配制箱中储存的所述解毒剂为硫代硫酸钠与水的混合液。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丙烯腈安全卸车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将储存和运输丙烯腈的槽车罐的卸料口设置在槽车罐的底部,并通过连通设置卸料管的方式,能够有效地从槽车罐的底部对丙烯腈物料进行卸料,相比于现有的通过鹤管从槽车罐顶插入到液面以下进行抽取的方式而言,能够在卸车作业完成后便进行有效的解毒措施,防止从高处取下卸料管等装置时而发生物料泄漏等的情况,避免发生安全隐患、造成环境污染;并且从槽车罐底部进行卸料的方式能够对槽车内的物料起到完全抽取的作用,物料残留量小,卸车速度快;现有的顶部卸车方式中鹤管不能完全紧贴槽车底部,必须留有一定高度进行卸车,这就会导致不能完全抽取;本技术采用下卸式,丙烯腈可在重力及泵抽提力作用下卸车,可实现完全卸车,现有上卸的方式需要依靠泵的抽提力,并需要克服物料重力,会增大泵的负荷,同时鹤管在上卸过程中存在气体混入的现象,这同样会增大泵的负荷,同时会降低物料的卸车效率,卸车时间延长,本技术无需克服物料的重力、避免气体混入、且有效地利用了重力进行卸料,泵的负荷小,卸车时间短、效率高;2.本技术还通过在槽车罐顶部设置补气口的方式,能够在卸料的过程中通入补气、以保证槽车罐内部的压力而完成卸料,且通过补气口位置设置的密封部件,能够提高补气管路与槽车罐相接位置的密封性,减小气体泄漏,从而保证卸料过程正常进行,氮气起到有效保护丙烯腈不会发生氧化,起到保护气的作用;并且本技术还通过设置软管箱,能够有效储存非卸料状态下的卸料管,卸车金属软管在非卸料时放置在专用软管箱内,防止人员接触,既保证了人员安全,又防止外界污染;本技术还通过设置解毒剂配制箱,能够在卸车完成后对输送管或卸料管内残留丙烯腈进行有效快速解毒,防止残留丙烯腈挥发造成人员中毒。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丙烯腈安全卸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储罐;2、输送泵;3、解毒剂配制箱;4、槽车罐;5、输送管道;6、软管箱;7、卸料管;8、密封部件;9、补气管路;10、补气口;11、卸料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丙烯腈安全卸车装置,其包括:槽车罐4和卸料管7,所述槽车罐4用于储存丙烯腈,且所述槽车罐4上设置有卸料口11,所述卸料口11设置在所述槽车罐4的底部,且所述卸料管7的一端与所述卸料口11连通设置,以能够从所述卸料口11导出丙烯腈物料以进行卸车。本技术通过将储存和运输丙烯腈的槽车罐的卸料口设置在槽车罐的底部,并通过连通设置卸料管的方式,能够有效地从槽车罐的底部对丙烯腈物料进行卸料,相比于现有的通过鹤管从槽车罐顶插入到液面以下进行抽取的方式而言,能够在卸车作业完成后便进行有效的解毒措施,防止从高处取下卸料管等装置时而发生物料泄漏等的情况,避免发生安全隐患、造成环境污染;并且从槽车罐底部进行卸料的方式能够对槽车内的物料起到完全抽取的作用,物料残留量小,卸车速度快;现有的顶部卸车方式中鹤管不能完全紧贴槽车底部,必须留有一定高度进行卸车,这就会导致不能完全抽取;本技术采用下卸式,丙烯腈可在重力及泵抽提力作用下卸车,可实现完全卸车,现有上卸的方式需要依靠泵的抽提力,并需要克服物料重力,会增大泵的负荷,同时鹤管在上卸过程中存在气体混入的现象,这同样会增大泵的负荷,同时会降低物料的卸车效率,卸车时间延长,本技术无需克服物料的重力、避免气体混入、且有效地利用了重力进行卸料,泵的负荷小,卸车时间短、效率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丙烯腈安全卸车装置,包括储罐、输送泵、解毒剂配制箱、槽车、输送管道、软管箱、金属软管、锥形橡胶连接头、氮气管路、槽车顶部气相口。其特征是:槽车底部卸料口通过金属软管与丙烯腈输送泵、输送管道连接,实现输送丙烯腈的目的;槽车顶部气相口与氮气管道通过锥形橡胶连接头连接,为槽车内部提供氮气保护并保证一定的压力,在实现丙烯腈稳定输送的同时保证安全,防止丙烯腈气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卸料完成后,金属软管及输送管道残留的丙烯腈排入预先配制的硫代硫酸钠解毒剂配制箱中;金属软管在非卸料时放置在专用软管箱内,防止人员接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槽车罐内形成氮气保护,防止丙烯腈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安全性提高。2、卸车完成后对输送管内残留丙烯腈进行有效快速解毒,防止残留丙烯腈挥发造成人员中毒。3、卸车金属软管在非卸料时放置在专用软管箱内,防止人员接触,既保证了人员安全,又防止外界污染。...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丙烯腈安全卸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槽车罐(4)和卸料管(7),所述槽车罐(4)用于储存丙烯腈,且所述槽车罐(4)上设置有卸料口(11),所述卸料口(11)设置在所述槽车罐(4)的底部,且所述卸料管(7)的一端与所述卸料口(11)连通设置,以能够从所述卸料口(11)导出丙烯腈物料以进行卸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丙烯腈安全卸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槽车罐(4)和卸料管(7),所述槽车罐(4)用于储存丙烯腈,且所述槽车罐(4)上设置有卸料口(11),所述卸料口(11)设置在所述槽车罐(4)的底部,且所述卸料管(7)的一端与所述卸料口(11)连通设置,以能够从所述卸料口(11)导出丙烯腈物料以进行卸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腈安全卸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卸料管(7)为金属软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腈安全卸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输送管道(5)和储罐(1),所述卸料管(7)的另一端与输送管道(5)的一端连通设置,且所述输送管道(5)的另一端连通设置有储罐(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丙烯腈安全卸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管道(5)上设置有输送泵(2)。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丙烯腈安全卸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车罐(4)的顶部还设置有补气口(10),与所述补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建刚李艳常春报刘纳新郝俊杰马跃文黄超曹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