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凤芹专利>正文

一种塑料管间歇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886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管间歇输送装置,包括:条形框;底板,从右至左向下倾斜固定设置在所述条形框的内侧底端;立柱,所述条形框的底端四角均固定设置有立柱;壳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条形框的顶端右侧;输送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输送直径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侧;管料,所述壳体的内腔放置有若干个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管料,且若干个所述管料的直径相同。该塑料管间歇输送装置,可完成对多个塑料管的间歇性传递,极大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了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管间歇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塑料加工设备
,具体为一种塑料管间歇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塑料管一般是以合成树脂,也就是聚酯为原料、加入稳定剂、润滑剂、增塑剂等,以"塑"的方法在制管机内经挤压加工而成,主要用作房屋建筑的自来水供水系统配管、排水、排气和排污卫生管、地下排水管系统、雨水管以及电线安装配套用的穿线管等,塑料管,分为热塑性塑料管和热固性塑料管两大类,属于热塑性的有聚氯乙烯管,聚乙烯管,聚丙烯管、聚甲醛管等,属于热固性的有酚塑料管等;塑料管在进行多种后续的生产加工时,往往需要对塑料管以流水线的形式进行传递输送,以提高对塑料管的加工效率,目前通常是工作人员将塑料管依次放置在传送带上进行传递,以完成对塑料管的间歇性传递,但人工操作无法保证对管料进行匀速传递,且极大地消耗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浪费了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管间歇输送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塑料管进行传递时,无法保证对管料进行匀速传递,且极大地消耗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浪费了人力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管间歇输送装置,包括:条形框;底板,从右至左向下倾斜固定设置在所述条形框的内侧底端;立柱,所述条形框的底端四角均固定设置有立柱;壳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条形框的顶端右侧;输送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输送直径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侧;管料,所述壳体的内腔放置有若干个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管料,且若干个所述管料的直径相同。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腔左右两侧均从上至下向内侧倾斜设置。优选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减速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后侧右端;转轴,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进所述壳体的内腔并通过联轴器锁紧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前侧通过轴承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腔内侧,所述轴承的内环与转轴的外壁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腔内侧;菱形柱,所述壳体的右侧开设有矩形孔,所述菱形柱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的外壁上,且所述菱形柱的部分延伸出所述矩形孔的内腔;出料筒,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腔底端,并与所述壳体的内腔相通。优选的,所述矩形孔的内腔顶端高度高于菱形柱的外壁顶端高度。优选的,所述输送直径调节机构包括:矩形托板,所述壳体的内腔左侧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内腔顶端转动设置在矩形托板;螺栓,与所述壳体的内腔左侧底端相螺接,且所述螺栓的内侧延伸进所述矩形槽的内腔并与所述矩形托板的内侧相接触。优选的,所述矩形托板的内侧与菱形柱的外壁之间的间距小于管料的外壁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塑料管间歇输送装置,通过设置有输送直径连接机构可对矩形托板与菱形柱外壁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从而可对不同直径的管料进行间歇送料,通过设置有输送机构可使菱形柱绕着自身轴线顺时针转动,以使菱形柱能够拨动管料,并使管料间歇性的通过出料筒掉落至底板上,该装置可完成对多个塑料管的间歇性传递,极大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了人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壳体的正面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的A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右视图。图中:1、条形框,2、底板,3、立柱,4、壳体,5、输送机构,51、减速电机,52、转轴,53、菱形柱,54、矩形孔,55、出料筒,6、输送直径调节机构,61、矩形托板,62、矩形槽,63、螺栓,7、管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塑料管间歇输送装置,包括:条形框1、底板2、立柱3、壳体4、输送机构5、输送直径调节机构6和管料7,底板2从右至左向下倾斜固定设置在条形框1的内侧底端,掉落在底板2上的管料7可在底板2上进行滚动,以对其进行传递,条形框1的底端四角均固定设置有立柱3,壳体4固定设置在条形框1的顶端右侧,输送机构5设置在壳体4内,输送直径调节机构6设置在壳体4的一侧,壳体4的内腔放置有若干个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管料7,且若干个管料7的直径相同。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壳体4的内腔左右两侧均从上至下向内侧倾斜设置,以便于管料7掉落进壳体4的内腔底端。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输送机构5包括:减速电机51、转轴52、菱形柱53、矩形孔54和出料筒55,减速电机51固定设置在壳体4的后侧右端,减速电机51的输出端延伸进壳体4的内腔并通过联轴器锁紧有转轴52,减速电机51为现有技术,减速电机51可驱动转轴52绕自身轴线顺时针转动,符合本案的减速电机型号均可使用,转轴52的前侧通过轴承固定设置在壳体4的内腔内侧,轴承的内环与转轴52的外壁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固定设置在壳体4的内腔内侧,壳体4的右侧开设有矩形孔54,菱形柱53固定设置在转轴52的外壁上,且菱形柱53的部分延伸出矩形孔54的内腔,当菱形柱53开始转动后,管料7可通过菱形柱53与矩形托板61形成的最小间隙处掉落进出料筒55内,并在菱形柱53的继续转动下将后续的管料7进行暂时分离,出料筒55固定设置在壳体4的内腔底端,并与壳体4的内腔相通。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矩形孔54的内腔顶端高度高于菱形柱53的外壁顶端高度,从而可避免菱形柱53转动时与矩形孔54的内壁接触。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输送直径调节机构6包括:矩形托板61、矩形槽62和螺栓63,壳体4的内腔左侧开设有矩形槽62,矩形槽62的内腔顶端转动设置在矩形托板61,矩形托板61可在矩形槽62内转动,螺栓63与壳体4的内腔左侧底端相螺接,且螺栓63的内侧延伸进矩形槽62的内腔并与矩形托板61的内侧相接触,螺栓63的内侧形状为半圆形,从而可便于螺栓63推动矩形托板61转动。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矩形托板61的内侧与菱形柱53的外壁之间的间距小于管料7的外壁直径,以避免壳体4内的管料7直接通过矩形托板61与菱形柱53之间掉落。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在对电气控制做说明,具体工作如下。使用时,将若干个管料7通过壳体4的顶端开口处放置在壳体4内,转动螺栓63,以使螺栓63向内侧移动,并可推动矩形托板61绕着与矩形槽62的内腔连接柱向内侧转动,以使矩形托板61与菱形柱53的外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变小,直至管料7不会通过矩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料管间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条形框(1);/n底板(2),从右至左向下倾斜固定设置在所述条形框(1)的内侧底端;/n立柱(3),所述条形框(1)的底端四角均固定设置有立柱(3);/n壳体(4),固定设置在所述条形框(1)的顶端右侧;/n输送机构(5),设置在所述壳体(4)内;/n输送直径调节机构(6),设置在所述壳体(4)的一侧;/n管料(7),所述壳体(4)的内腔放置有若干个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管料(7),且若干个所述管料(7)的直径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管间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条形框(1);
底板(2),从右至左向下倾斜固定设置在所述条形框(1)的内侧底端;
立柱(3),所述条形框(1)的底端四角均固定设置有立柱(3);
壳体(4),固定设置在所述条形框(1)的顶端右侧;
输送机构(5),设置在所述壳体(4)内;
输送直径调节机构(6),设置在所述壳体(4)的一侧;
管料(7),所述壳体(4)的内腔放置有若干个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管料(7),且若干个所述管料(7)的直径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管间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的内腔左右两侧均从上至下向内侧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管间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5)包括:
减速电机(51),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4)的后侧右端;
转轴(52),所述减速电机(51)的输出端延伸进所述壳体(4)的内腔并通过联轴器锁紧有转轴(52),所述转轴(52)的前侧通过轴承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4)的内腔内侧,所述轴承的内环与转轴(52)的外壁过盈配合,且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林凤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