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网联的车路协同终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8843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网联的车路协同终端设备。所述智能网联的车路协同终端设备,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的内腔横向设置有散热座,所述散热座将所述装置外壳的内腔分隔为散热腔和进风腔,所述散热腔的内腔可滑动地横向设置有缓冲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网联的车路协同终端设备,通过设置驱动电机,当风扇对终端主体散热时,随后第一转动杆带动半齿轮与第一齿条板进行啮合,使得第一齿条板带动过滤网进行移动,配合弹簧腔内腔的支撑弹簧,当半齿轮取消与第一齿条板的啮合时,支撑弹簧推动过滤网进行复位,使得过滤网进行反复抖动,避免了过滤网长时间使用导致堵塞,使得进风量减少,影响散热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网联的车路协同终端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路协同终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网联的车路协同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智能车路协同系统(IVICS),简称车路协同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最新发展方向,而终端设备是指经由通信设施向计算机输入程序和数据或接收计算机输出处理结果的设备,目前的车路协同终端设备已满足人们的需求,但仍有许多不足。现有的智能网联的车路协同终端设备在使用时,由于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大多数采用风扇进行扇热,但长时间使用时,过滤网容易被灰尘堵塞,使得进风量减少,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智能网联的车路协同终端设备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网联的车路协同终端设备,解决了长时间使用时,过滤网容易被灰尘堵塞,使得进风量减少,影响散热效果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网联的车路协同终端设备,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的内腔横向设置有散热座,所述散热座将所述装置外壳的内腔分隔为散热腔和进风腔,所述散热腔的内腔可滑动地横向设置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终端主体,所述装置外壳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所述装置外壳顶部的两侧开设有进风口,所述散热座的内部设置有风扇,所述进风腔的内腔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表面设置有半齿轮,所述进风腔内腔的顶部与底部可滑动地横向设置有第一齿条板,所述第一齿条板的一侧与所述半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条板的一端向外延伸至所述进风口的内腔,所述进风口的内腔可滑动地竖向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齿条板固定连接,所述进风口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弹簧腔,所述过滤网的两端延伸至所述弹簧腔的内腔,所述过滤网靠近所述第一齿条板的一侧与所述弹簧腔的内壁面之间可伸缩地横向设置有支撑弹簧,所述装置外壳的正面设置有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转动杆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优选的,所述装置外壳内部的底部开设有传动腔,所述装置外壳内部的两侧开设有收纳腔,所述传动腔的内腔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表面设置有蜗齿轮,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内腔的顶部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与所述蜗齿轮相啮合的蜗杆。优选的,所述蜗杆的两端设置有第三转动杆,所述第三转动杆远离所述蜗杆的一端向外延伸至所述收纳腔的内腔,所述第三转动杆位于所述收纳腔内腔的一端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收纳腔的内腔可滑动地竖向设置有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条板,所述第二齿条板的底端设置有橡胶垫,所述第二转动杆向外延伸至所述装置外壳的外部。优选的,所述散热腔内壁的两侧开设有可供缓冲板活动的滑槽,所述缓冲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散热腔内壁面之间可伸缩地竖向设置有缓冲弹簧。优选的,所述缓冲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缓冲块,所述散热腔内腔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缓冲块相适配的第二缓冲块。优选的,所述缓冲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缓冲杆,所述散热腔内腔的底端设置有缓冲座,所述缓冲杆的底端延伸至所述缓冲座的内腔。优选的,所述缓冲杆的底端横向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缓冲座内壁面的两侧开设有可供移动板活动的滑动槽。优选的,所述装置外壳的正面且位于所述散热腔的位置设置有开关门,所述开关门的表面设置有过滤出气口。优选的,所述散热座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进风腔相连通的进气孔,所述散热座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散热腔相连通的出气孔。优选的,所述散热座的上表面与所述进风腔的内壁面之间竖向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内部开设有可供第一齿条板活动的移动孔。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网联的车路协同终端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网联的车路协同终端设备,通过设置风扇可对终端主体的进行散热,防止终端主体温度过高导致终端主体损坏的问题,通过设置驱动电机,当风扇对终端主体散热时,驱动电机带动第一转动杆进行转动,随后第一转动杆带动半齿轮与第一齿条板进行啮合,使得第一齿条板带动过滤网进行移动,配合弹簧腔内腔的支撑弹簧,当半齿轮取消与第一齿条板的啮合时,支撑弹簧推动过滤网进行复位,使得过滤网进行反复抖动,避免了过滤网长时间使用导致堵塞,使得进风量减少,影响散热效果的问题,通过设置第二转动杆表面的蜗齿轮,当第二转动杆转动时,蜗齿轮与蜗杆进行啮合,随后蜗杆带动第三转动杆进行转动,当第三转动杆转动时,第三转动杆带动传动齿轮与第二齿条板进行啮合,随后第二齿条板向下移动贴合地面可对装置外壳进行固定,防止装置外壳松动,增加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网联的车路协同终端设备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C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装置外壳和驱动电机的结构正视示意图。图中标号:1、装置外壳,2、终端主体,3、缓冲板,4、散热座,5、散热腔,6、进风腔,7、风扇,8、第一齿条板,9、第一转动杆,10、半齿轮,11、滑动板,12、过滤网,13、第二转动杆,14、传动腔,15、移动轮,16、收纳腔,17、传动齿轮,18、第二齿条板,19、开关门,20、驱动电机,21、缓冲弹簧,22、蜗齿轮,23、蜗杆,24、第三转动杆,25、缓冲座,26、缓冲杆,27、移动板,28、进风口,29、弹簧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网联的车路协同终端设备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C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装置外壳和驱动电机的结构正视示意图。一种智能网联的车路协同终端设备包括装置外壳1,装置外壳1的内腔横向设置有散热座4,散热座4将装置外壳1的内腔分隔为散热腔5和进风腔6,通过设置散热腔5和进风腔6可将不同的装置分类放置。散热腔5的内腔可滑动地横向设置有缓冲板3,缓冲板3的上表面设置有终端主体2,通过设置缓冲板3,可将终端主体2固定在上面。装置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15,装置外壳1顶部的两侧开设有进风口28,散热座4的内部设置有风扇7,通过设置移动轮15可便于装置外壳1进行移动,通过设置风扇7可对终端主体2进行散热。进风腔6的内腔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第一转动杆9,第一转动杆9的表面设置有半齿轮10,进风腔6内腔的顶部与底部可滑动地横向设置有第一齿条板8,第一齿条板8的一侧与半齿轮10相啮合,通过设置第一齿条板8,当第一转动杆9转动时,第一转动杆9带动半齿轮10与第一齿条板8进行啮合,使得第一齿条板8进行移动。第一齿条板8的一端向外延伸至进风口28的内腔,进风口28的内腔可滑动地竖向设置有过滤网12,过滤网12的一侧与第一齿条板8固定连接,进风口28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弹簧腔29,过滤网12的两端延伸至弹簧腔29的内腔,过滤网12靠近第一齿条板8的一侧与弹簧腔29的内壁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网联的车路协同终端设备,包括装置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1)的内腔横向设置有散热座(4),所述散热座(4)将所述装置外壳(1)的内腔分隔为散热腔(5)和进风腔(6),所述散热腔(5)的内腔可滑动地横向设置有缓冲板(3),所述缓冲板(3)的上表面设置有终端主体(2),所述装置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15),所述装置外壳(1)顶部的两侧开设有进风口(28),所述散热座(4)的内部设置有风扇(7),所述进风腔(6)的内腔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第一转动杆(9),所述第一转动杆(9)的表面设置有半齿轮(10),所述进风腔(6)内腔的顶部与底部可滑动地横向设置有第一齿条板(8),所述第一齿条板(8)的一侧与所述半齿轮(10)相啮合,所述第一齿条板(8)的一端向外延伸至所述进风口(28)的内腔,所述进风口(28)的内腔可滑动地竖向设置有过滤网(12),所述过滤网(12)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齿条板(8)固定连接,所述进风口(28)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弹簧腔(29),所述过滤网(12)的两端延伸至所述弹簧腔(29)的内腔,所述过滤网(12)靠近所述第一齿条板(8)的一侧与所述弹簧腔(29)的内壁面之间可伸缩地横向设置有支撑弹簧,所述装置外壳(1)的正面设置有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转动杆(9)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网联的车路协同终端设备,包括装置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1)的内腔横向设置有散热座(4),所述散热座(4)将所述装置外壳(1)的内腔分隔为散热腔(5)和进风腔(6),所述散热腔(5)的内腔可滑动地横向设置有缓冲板(3),所述缓冲板(3)的上表面设置有终端主体(2),所述装置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15),所述装置外壳(1)顶部的两侧开设有进风口(28),所述散热座(4)的内部设置有风扇(7),所述进风腔(6)的内腔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第一转动杆(9),所述第一转动杆(9)的表面设置有半齿轮(10),所述进风腔(6)内腔的顶部与底部可滑动地横向设置有第一齿条板(8),所述第一齿条板(8)的一侧与所述半齿轮(10)相啮合,所述第一齿条板(8)的一端向外延伸至所述进风口(28)的内腔,所述进风口(28)的内腔可滑动地竖向设置有过滤网(12),所述过滤网(12)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齿条板(8)固定连接,所述进风口(28)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弹簧腔(29),所述过滤网(12)的两端延伸至所述弹簧腔(29)的内腔,所述过滤网(12)靠近所述第一齿条板(8)的一侧与所述弹簧腔(29)的内壁面之间可伸缩地横向设置有支撑弹簧,所述装置外壳(1)的正面设置有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转动杆(9)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网联的车路协同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1)内部的底部开设有传动腔(14),所述装置外壳(1)内部的两侧开设有收纳腔(16),所述传动腔(14)的内腔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第二转动杆(13),所述第二转动杆(13)的表面设置有蜗齿轮(22),所述第二转动杆(13)的内腔的顶部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与所述蜗齿轮(22)相啮合的蜗杆(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网联的车路协同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23)的两端设置有第三转动杆(24),所述第三转动杆(24)远离所述蜗杆(23)的一端向外延伸至所述收纳腔(16)的内腔,所述第三转动杆(24)位于所述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细政卢张宇万琴袁小芳王泽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