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确定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8821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1:59
一种确定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向至少两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组播信息;第一终端设备基于组播的组内终端设备的总数和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的资源组确定每个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每个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接收来自于至少两个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发送的反馈信息。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实现为组播的组内的终端设备分配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确定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确定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在新通信协议(newradio,NR)系统中,在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覆盖范围外和部分覆盖情况下均支持终端设备之间的物理直连(sidelink)组播传输。用于传输组播消息的物理信道包括物理直连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sidelinkcontrolchannel,PSCCH)、物理直连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sidelinksharedchannel,PSSCH)和物理直连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sidelinkfeedbackchannel,PSFCH)。一个PSSCH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HARQ)反馈信息由PSFCH传输。在一种现有方案中,接收组播消息的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针对承载组播消息的PSSCH解码成功则传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以下简称ACK),针对承载组播消息的PSSCH解码失败则传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否定确认(HARQ-NACK)(以下简称NACK)。其中,每个UE使用一个PSFCH资源承载ACK,使用另一个PSFCH资源承载NACK。但是,现有方案并未给出如何为每个UE分配PSFCH资源的分配细节,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确定PFSCH方法,用于实现为组播的组内的UE分配PFSCH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的方法及装置,用于实现为组播的组内的UE分配PFSCH。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向至少两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组播信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组播的组内终端设备的总数和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的资源组确定每个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每个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接收来自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发送的反馈信息。采用上述方法,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组播的组内终端设备的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的分配情况。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总数和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的资源组确定每个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总数和所述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的资源组占用的物理资源块PRB个数Ni确定每个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占用的PRB。采用上述设计,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确定每个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占用的PRB。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Ni≥2M,M个终端设备中的第i个终端设备对应第i个PRB以及第i+1个PRB,M表示所述终端设备的总数或所述终端设备的总数减1。采用上述设计,能够降低误检导致重传的概率,保证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的可靠性。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Ni≥2M,M个终端设备中的第i个终端设备对应第i个PRB以及第Ni-i+1个PRB,M表示所述终端设备的总数或所述终端设备的总数减1。采用上述设计,能够降低误检导致重传的概率,保证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的可靠性。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Ni<2M,且Ni为偶数,PRB的序号排在前Ni/2位的Ni/2个PRB承载ACK,PRB的序号排在后Ni/2位的Ni/2个PRB承载NACK;或者,PRB的序号排在前Ni/2位的Ni/2个PRB承载NACK,PRB的序号排在后Ni/2位的Ni/2个PRB承载ACK;若Ni<2M,且Ni为奇数,PRB的序号排在前位的个PRB承载ACK,PRB的序号排在后位的个PRB承载NACK,PRB的序号排在第位的1个PRB承载ACK和NACK,或者,PRB的序号排在前位的个PRB承载NACK,PRB的序号排在后位的个PRB承载ACK,PRB的序号排在第位的1个PRB承载ACK和NACK;其中,M表示所述终端设备的总数或所述终端设备的总数减1。采用上述设计,能够降低误检导致重传的概率,保证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的可靠性。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总数和所述资源组确定每个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总数和所述资源组占用的PRB个数Ni确定所述资源组对应的最小序列间隔;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于网络设备或其他终端设备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所述资源组对应的最小序列间隔;其中,所述资源组对应的最小序列间隔是指Ni个PRB中每个PRB对应的最小序列间隔中的最小值;每个PRB对应的最小序列间隔是指每个PRB内任意两个序列的间隔的最小值;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所述资源组对应的最小序列间隔确定每个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对应的序列。采用上述设计,通过确定资源组对应的最小序列间隔进一步确定每个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对应的序列,可以实现资源组对应的最小序列间隔最大化,进而使得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得到有效分配,降低误码率。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Ni≥2M,所述最小序列间隔为Nsc,Nsc表示序列总数,M表示所述终端设备的总数或所述终端设备的总数减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Ni<2M,x个PRB中的每个PRB对应的最小序列间隔为所述资源组对应的最小序列间隔Δ1,剩余(Ni-x)个PRB中的每个PRB对应的最小序列间隔为Δ2,其中,或者,x为正整数,M表示所述终端设备的总数或所述终端设备的总数减1,Nsc表示序列总数。采用上述设计,通过确定资源组对应的最小序列间隔进一步确定每个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对应的序列,可以实现资源组对应的最小序列间隔最大化,进而使得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得到有效分配,降低误码率。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Ni<2M,个PRB中的每个PRB对应的最小序列间隔为所述资源组对应的最小序列间隔其余个PRB中的每个PRB对应的最小序列间隔为采用上述设计,通过确定资源组对应的最小序列间隔进一步确定每个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对应的序列,可以实现资源组对应的最小序列间隔最大化,进而使得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得到有效分配,降低误码率。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总数和所述资源组确定每个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若Ni<2M,且第一序列数与Ni的乘积不等于2M,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序列数为以及第二序列数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序列数、所述第二序列数以及序列数与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序列数对应的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以及所述第一序列数对应的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序列数对应的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以及所述第二序列数对应的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确定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n第一终端设备向至少两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组播信息;/n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组播的组内终端设备的总数和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的资源组确定每个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n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每个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接收来自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发送的反馈信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确定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向至少两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组播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组播的组内终端设备的总数和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的资源组确定每个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每个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接收来自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发送的反馈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总数和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的资源组确定每个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总数和所述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的资源组占用的物理资源块PRB个数Ni确定每个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占用的PRB。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Ni≥2M,M个终端设备中的第i个终端设备对应第i个PRB以及第i+1个PRB,M表示所述终端设备的总数或所述终端设备的总数减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Ni≥2M,M个终端设备中的第i个终端设备对应第i个PRB以及第Ni-i+1个PRB,M表示所述终端设备的总数或所述终端设备的总数减1。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Ni<2M,且Ni为偶数,PRB的序号排在前Ni/2位的Ni/2个PRB承载ACK,PRB的序号排在后Ni/2位的Ni/2个PRB承载NACK;或者,PRB的序号排在前Ni/2位的Ni/2个PRB承载NACK,PRB的序号排在后Ni/2位的Ni/2个PRB承载ACK;
若Ni<2M,且Ni为奇数,PRB的序号排在前位的个PRB承载ACK,PRB的序号排在后位的个PRB承载NACK,PRB的序号排在第位的1个PRB承载ACK和NACK,或者,PRB的序号排在前位的个PRB承载NACK,PRB的序号排在后位的个PRB承载ACK,PRB的序号排在第位的1个PRB承载ACK和NACK;
其中,M表示所述终端设备的总数或所述终端设备的总数减1。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总数和所述资源组确定每个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总数和所述资源组占用的PRB个数Ni确定所述资源组对应的最小序列间隔;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于网络设备或其他终端设备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所述资源组对应的最小序列间隔;其中,所述资源组对应的最小序列间隔是指Ni个PRB中每个PRB对应的最小序列间隔中的最小值;每个PRB对应的最小序列间隔是指每个PRB内任意两个序列的间隔的最小值;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所述资源组对应的最小序列间隔确定每个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对应的序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Ni≥2M,所述最小序列间隔为Nsc,Nsc表示序列总数,M表示所述终端设备的总数或所述终端设备的总数减1。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Ni<2M,x个PRB中的每个PRB对应的最小序列间隔为所述资源组对应的最小序列间隔Δ1,剩余(Ni-x)个PRB中的每个PRB对应的最小序列间隔为Δ2,其中,

或者



x为正整数,M表示所述终端设备的总数或所述终端设备的总数减1,Nsc表示序列总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Ni<2M,个PRB中的每个PRB对应的最小序列间隔为所述资源组对应的最小序列间隔其余个PRB中的每个PRB对应的最小序列间隔为


10.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总数和所述资源组确定每个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包括:
若Ni<2M,且第一序列数与Ni的乘积不等于2M,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序列数为以及第二序列数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序列数、所述第二序列数以及序列数与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序列数对应的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以及所述第一序列数对应的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序列数对应的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以及所述第二序列数对应的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确定每个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对应的序列;
若Ni<2M,且第一序列数与Ni的乘积等于2M,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序列数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序列数以及序列数与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序列数对应的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序列数对应的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确定每个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对应的序列;
其中,Ni表示所述资源组占用的PRB个数,M表示所述终端设备的总数或所述终端设备的总数减1。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数与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的映射关系包括:
若所述序列数为2,所述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为0,6;或,
若所述序列数为3,所述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为0,4,8;或,
若所述序列数为4,所述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为0,3,6,9;或,
若所述序列数为5,所述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为0,2,4,6,9;或,
若所述序列数为6,所述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为0,2,4,6,8,10;或,
若所述序列数为7,所述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为0,1,2,4,6,8,10;或,
若所述序列数为8,所述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为0,1,2,3,4,6,8,10;或,
若所述序列数为9,所述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为0,1,2,3,4,5,6,8,10;或,
若所述序列数为10,所述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为0,1,2,3,4,5,6,7,8,10;或,
若所述序列数为11,所述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为0,1,2,3,4,5,6,7,8,9,10;或,
若所述序列数为12,所述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为0,1,2,3,4,5,6,7,8,9,10,11。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数与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的映射关系包括:
若所述序列数为2,所述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为0,6;或,
若所述序列数为3,所述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为0,4,8;或,
若所述序列数为4,所述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为0,3,6,9;或,
若所述序列数为5,所述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为0,3,6,8,10;或,
若所述序列数为6,所述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为0,2,4,6,8,10;或,
若所述序列数为7,所述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为0,2,4,6,8,10,11;或,
若所述序列数为8,所述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为0,2,4,6,8,9,10,11;或,
若所述序列数为9,所述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为0,2,4,6,7,8,9,10,11;或,
若所述序列数为10,所述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为0,2,4,5,6,7,8,9,10,11;或,
若所述序列数为11,所述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为0,2,3,4,5,6,7,8,9,10,11;或,
若所述序列数为12,所述序列采用循环移位标号的组合为0,1,2,3,4,5,6,7,8,9,10,11。


13.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资源组的周期大于1个时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资源组的周期内发起一次组播传输。


14.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所述资源组的周期大于1个时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资源组的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隙传输所述组播信息,在其余时隙重复传输所述组播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其余时隙重复传输所述组播信息采用的频域资源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个时隙传输所述组播信息采用的频域资源相同。


16.一种确定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于第一终端设备的组播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基于组播的组内终端设备的总数和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的资源组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物理直连反馈信道资源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反馈信息。


17.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王键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