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带接头结构及输送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8713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胶带接头结构及输送带,胶带接头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待组配胶带和第二待组配胶带上的第一接头结构和第二接头结构;第一接头结构的宽度小于第一待组配胶带的宽度,且第一接头结构的相对两侧边沿与第一待组配胶带的相对两侧边沿均保留预设距离;第二接头结构嵌入固定在第一接头结构内,使得第一待组配胶带和第二待组配胶带实现无缝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胶带接头结构及输送带,第二接头结构嵌入固定在第一接头结构内后,来自外侧的摩擦力作用在胶带接头结构外侧的第一待组配胶带上,而不是胶带接头结构上,进而避免因摩擦造成的开胶,提高胶带接头结构的连接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胶带接头结构及输送带
本技术涉及胶带接头结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胶带接头结构输送带。
技术介绍
带式输送机是一种用于输送物料的机械装置,通常采用胶带作为输送带,输送带呈环形,胶带上设置有至少一组接头结构,才能形成环形的输送带。现有的胶带接头结构是分别在胶带靠近相对两端的位置上设置垂直阶梯结构,每层阶梯结构均贯穿胶带宽度设置,两端的垂直阶梯结构搭接后使用胶体固定形成输送带。在使用过程中,一旦输送带发生跑偏,尤其是胶带接头结构发生跑偏,会刮到跑偏托辊上造成开胶,容易造成物料撒落和断带的危险,给带式输送机安全运行带来隐患,也给检修工作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胶带接头结构输送带,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胶带接头结构输送带,来解决上述问题。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胶带接头结构,胶带接头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待组配胶带和第二待组配胶带上的第一接头结构和第二接头结构,所述第二接头结构嵌入固定在所述第一接头结构内,使得所述第一待组配胶带和所述第二待组配胶带实现无缝连接;所述第一接头结构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待组配胶带的宽度,且所述第一接头结构的相对两侧边沿与所述第一待组配胶带的相对两侧边沿均保留预设距离。优选地,所述第一待组配胶带和所述第二待组配胶带均包括在厚度方向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在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接头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待组配胶带上且从所述第一端面向所述第一表面延伸的第一阶梯结构;所述第一阶梯结构在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边沿分别与所述第一待匹配胶带的在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边沿均保留预设距离;所述第二接头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待组配胶带上且从所述第二端面向所述第二表面延伸的第二阶梯结构,所述第二台阶结构可嵌入固定在所述第一台阶结构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台阶结构在所述第一待组配胶带上沿宽度方向的中线呈轴对称结构;所述第二台阶结构在所述第二待组配胶带上沿宽度方向的中线呈轴对称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阶梯结构包括多个依次分布且高度相等的第一台阶,所述第二台阶结构包括多个依次分布且高度相等的第二台阶。优选地,所述第一台阶呈第一楔形块,所述第二台阶呈第二楔形块,所述第一楔形块和所述第二楔形块对扣后形成长方体结构。优选地,所述预设距离不小于20mm。优选地,所述第一待组配胶带和所述第二待组配胶带可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阶梯结构和所述第二阶梯结构分别位于所述一体结构的相对两端以及相背两侧表面。优选地,所述第一阶梯结构和所述第二阶梯结构两者的接触面上均设置有粗糙层。另外,优选地,所述第一阶梯结构和所述第二阶梯结构两者的接触面设置有胶层。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输送带,所述输送带包括如上述的胶带接头结构。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胶带接头结构输送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在第一待组配胶带上设置第一接头结构时,在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边沿上均预留预设距离的胶带,第二接头结构嵌入固定在第一接头结构内后,来自外侧的摩擦力作用在胶带接头结构外侧的胶带上,而不是胶带接头结构上,进而避免因摩擦造成的开胶,提高胶带接头结构的连接稳定性。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胶带接头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胶带接头结构的立体图。图3为图1所示的胶带接头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第一待组配胶带;10':第二待组配胶带;11:第一表面;12:第二表面;13:第一端面;14:第二端面;15:第一阶梯结构;15':第二阶梯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胶带接头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胶带接头结构的立体图。图3为图1所示的胶带接头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胶带接头结构包括:第一接头结构和第二接头结构。胶带接头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待组配胶带10和第二待组配胶带10'上的第一接头结构和第二接头结构,第二接头结构嵌入固定在第一接头结构内,使得第一待组配胶带10和第二待组配胶带10'实现无缝连接;第一接头结构的宽度小于第一待组配胶带10的宽度,且第一接头结构的相对两侧边沿与第一待组配胶带10的相对两侧边沿均保留预设距离。在第一待组配胶带上设置第一接头结构时,在宽度方向上并不贯穿设置,而是在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边沿上均预留预设距离的胶带,第二接头结构嵌入固定在第一接头结构内后,预设距离的胶带对胶带接头结构进行密封,胶带接头结构在宽度方向上的接触面并没有暴露在环境中,一旦发生跑偏,来自外侧的摩擦力作用在胶带接头结构外侧的胶带上,而不是胶带接头结构上,进而避免因摩擦造成的开胶,提高胶带接头结构的连接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在制作第一接头结构时,在第一待组配胶带10沿宽度方向从相对两侧边沿各向内预留至少20mm的胶带,在制作第二接头结构时,在第二待组配胶带10'沿宽度方向从相对两侧边沿各向内切除至少20mm的胶带,使得第二接头结构10'可嵌入固定在第一接头结构内10。优选地,第一待组配胶带10和第二待组配胶带10'均包括在厚度方向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以及在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3和第二端面14;第一接头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待组配胶带10上且从第一端面13向第一表面11延伸的第一阶梯结构15;第一阶梯结构15在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边沿分别与第一待匹配胶带10的在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边沿均保留预设距离;第二接头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待组配胶带10'上且从第二端面14向第二表面12延伸的第二阶梯结构15',第二台阶结构15'可嵌入固定在第一台阶结构15内。通常,用于输送带的胶带在厚度方向上包括多个依次叠加的橡胶层,沿着橡胶层的厚度依次设置第一台阶结构15或第二台阶结构15';例如第一待装配胶带10和第二待装配胶带10'均采用5层橡胶层,在处理第一待装配胶带10时,从第二表面起,将第一层橡胶层上方的四层橡胶层均切除一定距离,然后切除后的新断面开始,将第二橡胶层上方的三层橡胶层均切除一定距离,以此类推,直至将第五橡胶层切除一定距离,则第一台阶15结构形成;第二台阶结构的制作方法与第一台阶结构的制作方法相同,不再赘述。第一台阶结构15和第二台阶结构15'互相嵌入搭接,使得两者能够充分接触,以便提高连接强度。采用上述胶带接头结构按照层数制作台阶,方便制作,连接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胶带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胶带接头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待组配胶带和第二待组配胶带上的第一接头结构和第二接头结构,所述第二接头结构嵌入固定在所述第一接头结构内,使得所述第一待组配胶带和所述第二待组配胶带实现无缝连接;所述第一接头结构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待组配胶带的宽度,且所述第一接头结构的相对两侧边沿与所述第一待组配胶带的相对两侧边沿均保留预设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带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胶带接头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待组配胶带和第二待组配胶带上的第一接头结构和第二接头结构,所述第二接头结构嵌入固定在所述第一接头结构内,使得所述第一待组配胶带和所述第二待组配胶带实现无缝连接;所述第一接头结构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待组配胶带的宽度,且所述第一接头结构的相对两侧边沿与所述第一待组配胶带的相对两侧边沿均保留预设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带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待组配胶带和所述第二待组配胶带均包括在厚度方向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在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所述第一接头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待组配胶带上且从所述第一端面向所述第一表面延伸的第一阶梯结构;所述第一阶梯结构在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边沿分别与所述第一待匹配胶带的在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边沿均保留预设距离;
所述第二接头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待组配胶带上且从所述第二端面向所述第二表面延伸的第二阶梯结构,所述第二阶梯结构可嵌入固定在所述第一阶梯结构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带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阶梯结构在所述第一待组配胶带上沿宽度方向的中线呈轴对称结构;所述第二阶梯结构在所述第二待组配胶带上沿宽度方向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播朱长勇马宏君张福庆魏英华付君利杨程高希新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