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铆钉触头产品生产装置、方法及铆钉触头产品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8317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触头产品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铆钉触头产品生产装置、方法及铆钉触头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可以对铆钉脚部材料进行两次镦制,在保证铆钉结合强度的同时缩小了铆钉脚部直径和铆钉头部直径的尺寸比例,从而可以减少铆钉产品铆接时钉头与簧片需要接触的面积,降低因钉头与簧片接触面积过大而造成的电性能不稳定。通过此发明专利技术在保证铆钉结合强度的同时,提高了铆钉产品的电寿命,提高了铆钉产品在下游产品中的使用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铆钉触头产品生产装置、方法及铆钉触头产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触头产品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铆钉触头产品生产装置、方法及铆钉触头产品。
技术介绍
铆钉产品铆钉机是采用冷镦压制生产复合铆钉触点的自动冲压设备,具有生产效率高、运用范围广等特点。铆钉型电触头由于受结合强度要求制约,一般产品钉头直径和钉脚直径的尺寸比例为2:1,采用比钉脚直径更小线径的丝材生产,此目的是为了在冷镦成型过程中通过扩大丝材的横向变形量,增加银铜结合面积,从而保证银、铜材料之间的结合力。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如图9(A)所示,目前的铆钉触头在铆接后容易在铆钉触点和簧片之间的接触面产生间隙,因此带来的问题就是铆钉产品接触不良,工作时温度升高,从而导致电寿命降低的风险,较大的原因是由于铆钉触头的钉头直径和钉脚直径比例过大,而如图9(B)所示,适当减小钉头直径与钉脚直径的尺寸比例,可以提高铆接工序后的产品质量。然而,采用目前的铆钉电触头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减小钉头直径与钉脚直径的尺寸比例会使产品的结合强度随之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调试方便、产品质量稳定的铆钉触头产品生产装置、方法及铆钉触头产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铆钉触头产品生产装置,包括冲模架、头冲模、头冲模针、一次成型底模、固定模架、一次成型底模针、二冲模、二次成型底模、二次成型底模针;所述头冲模和二冲模均固定在冲模架上;所述头冲模针设置在头冲模针内且与头冲模针滑动配合;所述一次成型底模和二次成型底模均固定在固定模架上;所述一次成型底模针设置在一次成型底模内且与一次成型底模滑动配合;所述二次成型底模针设置在二次成型底模内且与二次成型底模滑动配合;所述冲模架设置在固定模架一侧,所述冲模架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可驱动冲模架向固定模架方向前进或后退以及驱动冲模架使一次成型底模与头冲模相对或使二次成型底模与头冲模相对或二次成型底模与二冲模相对;所述二次成型底模模腔直径大于一次成型底模模腔直径。当所述一次成型底模与头冲模相对时,所述二次成型底模与二冲模相对。所述头冲模、头冲模针、一次成型底模、一次成型底模针、二冲模、二次成型底模、二次成型底模针与材料接触的表面均采用钨钢材质。所述一次成型底模针直径比一次成型底模孔径小0.01mm~0.02mm。所述二次成型底模模腔直径与一次成型底模模腔直径的差值至少为0.1mm。一种铆钉触头产品生产方法,其采用如上述的铆钉触头产品生产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裁切后的触头线材置于一次成型底模中,所述触头材料的直径比一次成型底模孔径小0.05mm~0.1mm,比头冲模孔径小0.02mm~0.05mm;步骤二:驱动冲模架使头冲模与一次成型底模相对,驱动冲模架使头冲模靠近一次成型底模,使触头线材在头冲模、头冲模针、一次成型底模和一次成型底模针的约束下挤压完成一次预镦球变形;步骤三:驱动冲模架使头冲模远离一次成型底模,同时,顶出头冲模针使一次预镦球变形的触头材料保留在二冲模中;步骤四:驱动冲模架使二冲模与一次成型底模相对,驱动冲模架使二冲模靠近一次成型底模,使一次预镦球变形的触头材料在二冲模、一次成型底模和一次成型底模针的约束下二次预镦成型;步骤五:驱动冲模架使二冲模远离一次成型底模,同时,顶出一次成型底模针使二次预镦成型的铆钉电触头半成品保留在二冲模中;步骤六:驱动冲模架使二冲模与二次成型底模相对,驱动冲模架使二冲模靠近二次成型底模,二次预镦成型的铆钉电触头半成品在二冲模、二次成型底模和二次成型底模针的约束下完成终镦成型,得到铆钉电触头产品;步骤七,驱动冲模架使二冲模远离二次成型底模;步骤八,顶出二次成型底模针完成铆钉电触头产品的落料。如上述的铆钉触头产品生产方法制备的铆钉触头产品。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通过对铆钉脚部材料的两次镦制的方式,在保证铆钉结合强度的同时缩小了铆钉脚部直径和铆钉头部直径的尺寸比例,从而减少了铆钉产品铆接时钉头与簧片需要接触的面积,降低了因钉头与簧片接触面积过大而造成的电性能不稳定。通过此专利技术在保证铆钉结合强度的的同时,提高了铆钉产品的电寿命,提高了铆钉产品在下游产品中的使用稳定性。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制备银铜复合型铆钉电触头产品和单一材料铆钉电触头产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畴。图1为本专利技术初始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次预镦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冲模架向上移模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次终镦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冲模向下移模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二次终镦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冲模架向上移模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产品脱模示意图;图9为不同钉头直径和钉脚直径的尺寸比例接触面示意图,(A)为钉头直径和钉脚直径的尺寸比例为2:1的铆钉电触头,(B)为钉头直径和钉脚直径的尺寸比例更小的铆钉电触头;图中:1、冲模架;2、头冲模;3、头冲模针;4、银层;5、铜基;6、一次成型底模;7、固定模架;8、一次成型底模针;9、二冲模;10、二次成型底模;11、二次成型底模针。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顶部」、「底部」、「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或位置。因此,使用的方向和位置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如图1所示,一种铆钉触头产品生产装置,包括冲模架1、头冲模2、头冲模针3、一次成型底模6、固定模架7、一次成型底模针8、二冲模9、二次成型底模10、二次成型底模针11;所述头冲模2和二冲模9均固定在冲模架1上;所述头冲模针3设置在头冲模针3内且与头冲模针3滑动配合;所述一次成型底模6和二次成型底模10均固定在固定模架7上;所述一次成型底模针8设置在一次成型底模6内且与一次成型底模6滑动配合;所述二次成型底模针11设置在二次成型底模10内且与二次成型底模10滑动配合;所述冲模架1设置在固定模架7一侧,所述冲模架1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可驱动冲模架1向固定模架7方向前进或后退以及驱动冲模架1使一次成型底模6与头冲模2相对或使二次成型底模10与头冲模2相对或二次成型底模10与二冲模9相对;所述二次成型底模10模腔直径大于一次成型底模6模腔直径。通过如上述的铆钉触头产品生产装置进行制造铆钉触头产品,包括以下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铆钉触头产品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冲模架(1)、头冲模(2)、头冲模针(3)、一次成型底模(6)、固定模架(7)、一次成型底模针(8)、二冲模(9)、二次成型底模(10)、二次成型底模针(11);/n所述头冲模(2)和二冲模(9)均固定在冲模架(1)上;所述头冲模针(3)设置在头冲模针(3)内且与头冲模针(3)滑动配合;/n所述一次成型底模(6)和二次成型底模(10)均固定在固定模架(7)上;所述一次成型底模针(8)设置在一次成型底模(6)内且与一次成型底模(6)滑动配合;所述二次成型底模针(11)设置在二次成型底模(10)内且与二次成型底模(10)滑动配合;/n所述冲模架(1)设置在固定模架(7)一侧,所述冲模架(1)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可驱动冲模架(1)向固定模架(7)方向前进或后退以及驱动冲模架(1)使一次成型底模(6)与头冲模(2)相对或使二次成型底模(10)与头冲模(2)相对或二次成型底模(10)与二冲模(9)相对;/n所述二次成型底模(10)模腔直径大于一次成型底模(6)模腔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铆钉触头产品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冲模架(1)、头冲模(2)、头冲模针(3)、一次成型底模(6)、固定模架(7)、一次成型底模针(8)、二冲模(9)、二次成型底模(10)、二次成型底模针(11);
所述头冲模(2)和二冲模(9)均固定在冲模架(1)上;所述头冲模针(3)设置在头冲模针(3)内且与头冲模针(3)滑动配合;
所述一次成型底模(6)和二次成型底模(10)均固定在固定模架(7)上;所述一次成型底模针(8)设置在一次成型底模(6)内且与一次成型底模(6)滑动配合;所述二次成型底模针(11)设置在二次成型底模(10)内且与二次成型底模(10)滑动配合;
所述冲模架(1)设置在固定模架(7)一侧,所述冲模架(1)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可驱动冲模架(1)向固定模架(7)方向前进或后退以及驱动冲模架(1)使一次成型底模(6)与头冲模(2)相对或使二次成型底模(10)与头冲模(2)相对或二次成型底模(10)与二冲模(9)相对;
所述二次成型底模(10)模腔直径大于一次成型底模(6)模腔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钉触头产品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一次成型底模(6)与头冲模(2)相对时,所述二次成型底模(10)与二冲模(9)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钉触头产品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冲模(2)、头冲模针(3)、一次成型底模(6)、一次成型底模针(8)、二冲模(9)、二次成型底模(10)、二次成型底模针(11)与材料接触的表面均采用钨钢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钉触头产品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成型底模针(8)直径比一次成型底模(6)孔径小0.01mm~0.0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钉触头产品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成型底模(10)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培颜小芳邹吉鸿缪循晓陈松扬石大松
申请(专利权)人: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