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氧化碳驱动煤层气的光纤井中地震监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87511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驱动煤层气的光纤井中地震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时移井中地震数据;S2、对时移井中地震数据进行处理;S3、对时移井中地震数据进行差异成像,得到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差异和井中地震数据差异成像结果;S4、进行二氧化碳驱动效果分析,利用步骤S3得到的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差异和井中地震数据差异成像结果进行二氧化碳驱动效果分析,得到最终的预测成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时移地震数据采集、处理解释中的一致性问题,为煤层气运移及替代情况监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氧化碳驱动煤层气的光纤井中地震监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球物理勘探中地震数据采集、处理解释技术,涉及二氧化碳驱动煤层气的注采监测技术,属于时移井中地球物理范畴,尤其涉及一种二氧化碳驱动煤层气的光纤井中地震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时移或四维地震是被证明的最有效的二氧化碳贮存和二氧化碳驱动油藏监测方法,但是其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另外,二氧化碳驱动煤层气的运移和替代情况监测难度较多,这种“气驱动气”、“气替代气”的模式对地震响应的影响非常微弱,需要一致性更好、精度更高的地震观测方法,因此,如何进行经济、有效地监测方法,或将若干种方法集成创新成为经济有效的监测技术体系,实现二氧化碳驱动前缘和煤层气替代情况的长期监测是急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随着近年来分布式光纤传感(DAS)技术的逐步成熟,可以获得空间采样率更高的、一致性更好的井中地震数据,为二氧化碳驱动煤层气运移及替代情况监测提供了先决条件,对于煤层气勘探开发等方面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二氧化碳驱动煤层气运移及替代情况监测方法,解决了时移地震数据采集、处理解释中的一致性问题,为煤层气运移及替代情况监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二氧化碳驱动煤层气的光纤井中地震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时移井中地震数据;S2、对时移井中地震数据进行处理;S3、对时移井中地震数据进行差异成像,得到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差异和井中地震数据差异成像结果;S4、进行二氧化碳驱动效果分析,利用步骤S3得到的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差异和井中地震数据差异成像结果进行二氧化碳驱动效果分析,得到最终的预测成果。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具体实现方法为:利用现有一致性最佳的激发和接收设备采集得到时移井中地震数据;包括以下子步骤:S11、一致性采集观测系统的确定:利用现有的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和软件,设计两期次或多期次的时移井中地震数据采集观测系统;所述时移井中地震是指在井中记录的多期次地震数据;S12、激发点位与激发参数的确定:测量并选用激发环境稳定的激发点位,利用可控震源激发地震数据,要求多期次的震源型号和激发参数严格一致;所述稳定的激发点位是指地表岩性稳定,交通便利,受季节变化和人文活动影响不大的激发点位;所述可控震源激发是指利用可控震源车在所选择的点位进行激发作业;S13、接收方式与接收参数的确定:采用套管外设置分布式光纤的接收方式记录井中地震数据,分布式光纤的间距不大于1m;所述套管外设置分布式光纤的接收方式,是指将分布式光纤布置在钻井的套管外侧,并且利用水泥固井。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具体实现方法为:S21、处理流程一致性确定,建立时移井中地震一致性处理流程,作为多期次井中地震数据处理的标准流程;所述一致性处理流程,是指提升了一致性要求的井中地震数据的处理流程,依《井中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技术规程SYT7450-2019》建立;所述一致性处理流程中不包括激发点一致性处理,该步骤会改变时移地震的数据振幅分布关系;S22、处理参数一致性确定,根据一致性处理流程,选择一致性处理参数进行时移井中地震数据处理;S23、以初至为标准的剩余差异校正,对一致性处理成果进行以初至振幅为标准的剩余振幅差异校正;所述初至是指井中地震的直达下行波,是井中地震数据中最稳定的波场;所述剩余振幅差异校正,是指利用数学方法消除时移数据的剩余差异的方法,所选用初至波为驱气作业的上部分井段数据。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具体实现方法为:S31、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差异计算,利用步骤S1采集得到的地震数据,拾取初至波的时间-深度关系,计算得到地震波速度,并对相同深度的地震波速度进行求商计算,计算结果定义为地震速度差异数据;S32、数据振幅差异成像处理,利用步骤S2中得到的多次期的处理后数据,根据地震波速度,采用现有的井中地震成像方法得到多次期的成像结果,并进行减法计算,得到用于时移分析的差异成像处理。所述减法计算,是指对相同大小的地震数据进行相减。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具体实现方法为:S41、驱动替代情况的估算分析:利用步骤S3所得到的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差异成果进行驱动替代情况的估算,具体是对速度差异成果进行评估,依照5:1的经验注采比例,定义速度差异小于1%为较低替低率、1%至3%为中等替代率、大于3%为较高替代率;S42、驱动边缘的探测分析:利用步骤S3得到的井中地震数据差异成像结果,预测得到二氧化碳驱动前缘分析成果;所述的二氧化碳驱动前缘,指识别差异成像中的异常区域,并读取异常区域所能达到的最大的横向距离。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利用二氧化碳驱动煤层气运移及替代情况监测方法,解决了时移地震数据采集、处理解释中的一致性问题,为煤层气运移及替代情况监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光纤井中地震监测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采集时移井中地震数据的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对时移井中地震数据进行处理的流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对时移井中地震数据进行差异成像的流程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进行二氧化碳驱动效果分析的流程图;图6为本实施例中二氧化碳驱动前的光纤井中地震模型数据;图7为本实施例中二氧化碳驱动后的光纤井中地震模型数据;图8为本实施例中二氧化碳驱动前、后的差异地震数据;图9为本实施例中驱动后成像差异结果(左)与初始模型的对比(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二氧化碳驱动煤层气的光纤井中地震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时移井中地震数据;具体实现方法为:利用现有一致性最佳的激发和接收设备采集得到时移井中地震数据,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子步骤:S11、一致性采集观测系统的确定:利用现有的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和软件,设计两期次或多期次的时移井中地震数据采集观测系统;所述时移井中地震是指在井中记录的多期次地震数据;可选择的,两期次或多期次的时移井中地震数据采集观测系统,可以分期采集也可以连续采集,采集方式取决于煤层气监测的现场需求。S12、激发点位与激发参数的确定:测量并选用激发环境稳定的激发点位,利用可控震源激发地震数据,要求多期次的震源型号和激发参数严格一致;所述稳定的激发点位是指地表岩性稳定,交通便利,受季节变化和人文活动影响不大的激发点位;所述可控震源激发是指利用可控震源车在所选择的点位进行激发作业,由于可控震源的输出一致性被行业内广泛认可,因此是目前时移井中地震研究的最佳激发方式;S13、接收方式与接收参数的确定:采用套管外设置分布式光纤的接收方式记录井中地震数据,分布式光纤的间距不大于1m,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氧化碳驱动煤层气的光纤井中地震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采集时移井中地震数据;/nS2、对时移井中地震数据进行处理;/nS3、对时移井中地震数据进行差异成像,得到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差异和井中地震数据差异成像结果;/nS4、进行二氧化碳驱动效果分析,利用步骤S3得到的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差异和井中地震数据差异成像结果进行二氧化碳驱动效果分析,得到最终的预测成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碳驱动煤层气的光纤井中地震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时移井中地震数据;
S2、对时移井中地震数据进行处理;
S3、对时移井中地震数据进行差异成像,得到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差异和井中地震数据差异成像结果;
S4、进行二氧化碳驱动效果分析,利用步骤S3得到的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差异和井中地震数据差异成像结果进行二氧化碳驱动效果分析,得到最终的预测成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驱动煤层气的光纤井中地震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实现方法为:利用现有一致性最佳的激发和接收设备采集得到时移井中地震数据;包括以下子步骤:
S11、一致性采集观测系统的确定:利用现有的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和软件,设计两期次或多期次的时移井中地震数据采集观测系统;
所述时移井中地震是指在井中记录的多期次地震数据;
S12、激发点位与激发参数的确定:测量并选用激发环境稳定的激发点位,利用可控震源激发地震数据,要求多期次的震源型号和激发参数严格一致;
所述稳定的激发点位是指地表岩性稳定,交通便利,受季节变化和人文活动影响不大的激发点位;
所述可控震源激发是指利用可控震源车在所选择的点位进行激发作业;
S13、接收方式与接收参数的确定:采用套管外设置分布式光纤的接收方式记录井中地震数据,分布式光纤的间距不大于1m;
所述套管外设置分布式光纤的接收方式,是指将分布式光纤布置在钻井的套管外侧,并且利用水泥固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驱动煤层气的光纤井中地震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实现方法为:
S21、处理流程一致性确定,建立时移井中地震一致性处理流程,作为多期次井中地震数据处理的标准流程;
所述一致性处理流程,是指提升了一致性要求的井中地震数据的处理流程,依《井中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技术规程SYT7450-2019》建立;
所述一致性处理流程中不包括激发点一致性处理,该步骤会改变时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志东王熙明余刚王阳刘杜来夏淑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油奥博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