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过井剖面的VSP深度域层速度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89655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6:04
公开了一种结合过井剖面的VSP深度域层速度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零井源距VSP资料,计算VSP井位置处的地下地层的深度域层速度进行时深转换,获得VSP井位置处的地下地层的时间域层速度;根据过井剖面的地震层位,确定主要反射层;根据过井剖面的反射同相轴,确定每个主要反射层的次级反射层;根据VSP井位置处的地下地层的时间域层速度,确定对应的主要反射层与次要反射层的层速度,确定VSP时间域层速度模型;将VSP时间域层速度模型进行时深转换,获得VSP深度域层速度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过井剖面构建VSP深度域层速度模型,提高VSP速度模型的准确度,消除由常规VSP速度建模方法所带来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结合过井剖面的VSP深度域层速度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球物理勘探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结合过井剖面的VSP深度域层速度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非零偏VSP勘探技术在地震勘探领域的推广应用,有关非零偏VSP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目前,对非零偏VSP资料的处理主要还是采用常规的VSP-CDP转换以及Kirchhoff积分偏移,然而,不管是VSP-CDP转换还是Kirchhoff积分偏移,都要求事先建立速度模型,只有在已知速度模型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接下来进行VSP-CDP转换或Kirchhoff积分偏移。目前,建立VSP速度模型主要还是通过直接利用零井源距VSP初至时间求取地层层速度的方式来建立,所以,建立的VSP速度模型其实为水平层速度模型,这样的速度模型往往导致VSP-CDP转换以及Kirchhoff积分偏移存在以下局限性:1、VSP-CDP转换仅对水平层状介质或横向变速缓慢的介质才能取得比较好的处理结果;2、利用Kirchhoff积分偏移方法对VSP数据成像时,要求速度场横向变化不能太大。换句话说,按照常规的VSP速度模型构建方法,只有当横向速度变化较为缓慢的情况下,才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处理结果,如果地层横向速度变化较大,地下地质产状不是水平产状,则很难得到高质量的非零偏VSP资料处理结果,因此,为了使构建的VSP速度模型更符合地下的实际构造情况,有必要寻找一种更有效的VSP速度模型的构建方法,在过去的这些年内,不少从事非零偏VSP资料处理方法研究的科研人员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例如通过利用VSP旅行时进行层析反演来得到速度模型的层速度,但是该方法由于受到VSP旅行时信息量较少的限制,所以导致反演得到的层速度不是很理想。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结合过井剖面的VSP深度域层速度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公开于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结合过井剖面的VSP深度域层速度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其能够通过过井剖面构建VSP深度域层速度模型,提高VSP速度模型的准确度,消除由常规VSP速度建模方法所带来的局限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结合过井剖面的VSP深度域层速度模型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根据零井源距VSP资料,计算VSP井位置处的地下地层的深度域层速度进而进行时深转换,获得VSP井位置处的地下地层的时间域层速度;根据过井剖面的地震层位,确定VSP时间域层速度模型的主要反射层;根据所述过井剖面的反射同相轴,确定所述VSP时间域层速度模型的每个主要反射层的次级反射层;根据所述VSP井位置处的地下地层的时间域层速度,确定对应的所述主要反射层与所述次要反射层的层速度,进而确定VSP时间域层速度模型;将所述VSP时间域层速度模型的时间域层速度转换为深度域层速度,获得VSP深度域层速度模型。优选地,所述根据过井剖面的地震层位,确定主要反射层包括:根据所述VSP时间域层速度模型的空间范围,确定所述过井剖面对应的范围;在所述范围内的过井剖面上确定主要地震层位,以VSP井所在位置为起点,对每个主要地震层位的主同相轴进行追踪,确定所述主同相轴上每个共深度点所对应的时间;根据所述每个共深度点所对应的时间,确定所述VSP时间域层速度模型的主要反射层在每个共深度点所对应的时间位置。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过井剖面的反射同相轴,确定每个主要反射层的次级反射层包括:判断所述过井剖面的反射层内是否出现反射同相轴;若是,则该反射层内存在次级反射层,以所述VSP井所在位置为起点,对所述反射同相轴进行追踪,确定所述反射同相轴在所述VSP时间域层速度模型上每个共深度点所对应的时间,进而确定所述次级反射层在每个共深度点所对应的时间位置;若否,则该反射层内不存在次级反射层。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VSP井位置处的地下地层的时间域层速度,确定对应的所述主要反射层与所述次要反射层的层速度为:将反射层在VSP井位置处所对应的地层的时间域层速度作为该反射层的层速度。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VSP井位置处的地下地层的时间域层速度,确定对应的所述主要反射层与所述次要反射层的层速度为:若反射层的厚度大于VSP的层厚度,则计算所述反射层对应的多个时间域层速度的平均速度,作为所述反射层的层速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结合过井剖面的VSP深度域层速度模型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执行以下步骤:根据零井源距VSP资料,计算VSP井位置处的地下地层的深度域层速度进而进行时深转换,获得VSP井位置处的地下地层的时间域层速度;根据过井剖面的地震层位,确定VSP时间域层速度模型的主要反射层;根据所述过井剖面的反射同相轴,确定所述VSP时间域层速度模型的每个主要反射层的次级反射层;根据所述VSP井位置处的地下地层的时间域层速度,确定对应的所述主要反射层与所述次要反射层的层速度,进而确定VSP时间域层速度模型;将所述VSP时间域层速度模型的时间域层速度转换为深度域层速度,获得VSP深度域层速度模型。优选地,所述根据过井剖面的地震层位,确定主要反射层包括:根据所述VSP时间域层速度模型的空间范围,确定所述过井剖面对应的范围;在所述范围内的过井剖面上确定主要地震层位,以VSP井所在位置为起点,对每个主要地震层位的主同相轴进行追踪,确定所述主同相轴上每个共深度点所对应的时间;根据所述每个共深度点所对应的时间,确定所述VSP时间域层速度模型的主要反射层在每个共深度点所对应的时间位置。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过井剖面的反射同相轴,确定每个主要反射层的次级反射层包括:判断所述过井剖面的反射层内是否出现反射同相轴;若是,则该反射层内存在次级反射层,以所述VSP井所在位置为起点,对所述反射同相轴进行追踪,确定所述反射同相轴在所述VSP时间域层速度模型上每个共深度点所对应的时间,进而确定所述次级反射层在每个共深度点所对应的时间位置;若否,则该反射层内不存在次级反射层。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VSP井位置处的地下地层的时间域层速度,确定对应的所述主要反射层与所述次要反射层的层速度为:将反射层在VSP井位置处所对应的地层的时间域层速度作为该反射层的层速度。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VSP井位置处的地下地层的时间域层速度,确定对应的所述主要反射层与所述次要反射层的层速度为:若反射层的厚度大于VSP的层厚度,则计算所述反射层对应的多个时间域层速度的平均速度,作为所述反射层的层速度。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它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共同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原理。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合过井剖面的VSP深度域层速度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根据零井源距VSP资料,计算VSP井位置处的地下地层的深度域层速度,进而进行时深转换,获得VSP井位置处的地下地层的时间域层速度;/n根据过井剖面的地震层位,确定VSP时间域层速度模型的主要反射层;/n根据所述过井剖面的反射同相轴,确定所述VSP时间域层速度模型的每个主要反射层的次级反射层;/n根据所述VSP井位置处的地下地层的时间域层速度,确定对应的所述主要反射层与所述次要反射层的层速度,进而确定VSP时间域层速度模型;/n将所述VSP时间域层速度模型的时间域层速度转换为深度域层速度,获得VSP深度域层速度模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合过井剖面的VSP深度域层速度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零井源距VSP资料,计算VSP井位置处的地下地层的深度域层速度,进而进行时深转换,获得VSP井位置处的地下地层的时间域层速度;
根据过井剖面的地震层位,确定VSP时间域层速度模型的主要反射层;
根据所述过井剖面的反射同相轴,确定所述VSP时间域层速度模型的每个主要反射层的次级反射层;
根据所述VSP井位置处的地下地层的时间域层速度,确定对应的所述主要反射层与所述次要反射层的层速度,进而确定VSP时间域层速度模型;
将所述VSP时间域层速度模型的时间域层速度转换为深度域层速度,获得VSP深度域层速度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过井剖面的VSP深度域层速度模型构建方法,其中,所述根据过井剖面的地震层位,确定主要反射层包括:
根据所述VSP时间域层速度模型的空间范围,确定所述过井剖面对应的范围;
在所述范围内的过井剖面上确定主要地震层位,以VSP井所在位置为起点,对每个主要地震层位的主同相轴进行追踪,确定所述主同相轴上每个共深度点所对应的时间;
根据所述每个共深度点所对应的时间,确定所述VSP时间域层速度模型的主要反射层在每个共深度点所对应的时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过井剖面的VSP深度域层速度模型构建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过井剖面的反射同相轴,确定每个主要反射层的次级反射层包括:
判断所述过井剖面的反射层内是否出现反射同相轴;
若是,则该反射层内存在次级反射层,以所述VSP井所在位置为起点,对所述反射同相轴进行追踪,确定所述反射同相轴在所述VSP时间域层速度模型上每个共深度点所对应的时间,进而确定所述次级反射层在每个共深度点所对应的时间位置;
若否,则该反射层内不存在次级反射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过井剖面的VSP深度域层速度模型构建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VSP井位置处的地下地层的时间域层速度,确定对应的所述主要反射层与所述次要反射层的层速度为:
将反射层在VSP井位置处所对应的地层的时间域层速度作为该反射层的层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过井剖面的VSP深度域层速度模型构建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VSP井位置处的地下地层的时间域层速度,确定对应的所述主要反射层与所述次要反射层的层速度为:
若反射层的厚度大于VSP的层厚度,则计算所述反射层对应的多个时间域层速度的平均速度,作为所述反射层的层速度。


6.一种结合过井剖面的VSP深度域层速度模型构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杰张宏张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