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波压制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87510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0:44
公开了一种多次波压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可以包括:针对原始海洋地震数据,进行确定性水层多次波压制,获得第一海洋地震数据;针对第一海洋地震数据,进行逆散射级数法压制,获得第二海洋地震数据;针对第二海洋地震数据,进行radon多次波压制,获得最终的海洋地震数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逆散射级数法、DWD和高精度radon变换进行组合多次波压制,对多次波进行有效压制,对今后海上资料多次波的处理具有较好的参考及指导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次波压制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震勘探资料处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次波压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多次波是海洋资料的主要噪声之一,是困扰海上资料处理和成像的最大问题。多次波的存在降低地震资料的分辨率,造成了构造假象,严重影响地震资料成像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因此,有效地消除或压制多次波是海洋地震资料处理的一个关键环节。现有的多次波压制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多次波和一次波之间特性差异的滤波法,在不同变换域中用滤波法将多次波滤除,从而压制多次波,包括预测反褶积法、拉东变换、F-K滤波等,这类方法计算量小,效率高,易于实现,但不适用于复杂的地下构造,且易损伤有效波;另一类是基于波动理论的多次波预测相减法,这类方法通过反演或模拟来预测原始资料中的多次波,然后把预测的多次波从初始数据中有效减掉,以达到压制多次波的目的,包括波场延拓法、反馈迭代法、逆散射级数法,这类方法几乎不需要先验估计,适应任意复杂的地下结构,但计算量大,对数据预处理要求高。多次波产生机理非常复杂,类型多种多样,而每种多次波压制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缺点,都有其运用的前提假设及使用条件,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一次消除所有类型多次波。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多种方法组合的多次波压制方法及系统。公开于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次波压制方法及系统,其能够通过逆散射级数法、DWD和高精度radon变换进行组合多次波压制,对多次波进行有效压制,对今后海上资料多次波的处理具有较好的参考及指导意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多次波压制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针对原始海洋地震数据,进行确定性水层多次波压制,获得第一海洋地震数据;针对所述第一海洋地震数据,进行逆散射级数法压制,获得第二海洋地震数据;针对所述第二海洋地震数据,进行radon多次波压制,获得最终的海洋地震数据。优选地,所述针对原始海洋地震数据,进行确定性水层多次波压制,获得第一海洋地震数据包括:将所述原始海洋地震数据转换至τ-p域,计算τ-p域各偏移距处的海底反射时间;根据所述海底反射时间与海底反射系数,计算海底自由表面多次波;在所述原始海洋地震数据中减去所述海底自由表面多次波,获得所述第一海洋地震数据。优选地,所述针对所述第一海洋地震数据,进行逆散射级数法压制,获得第二海洋地震数据包括:针对所述第一海洋地震数据去除鬼波,获得去鬼波地震数据;根据所述去鬼波地震数据,获得所述第二海洋地震数据。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去鬼波地震数据,获得所述第二海洋地震数据包括:根据所述去鬼波地震数据,获得一阶自由表面多次波;根据所述一阶自由表面多次波,获得多阶自由表面多次波;将所述去鬼波地震数据中的所述一阶自由表面多次波与所述多阶自由表面多次波均去除,获得所述第二海洋地震数据。优选地,所述针对所述第二海洋地震数据,进行radon多次波压制,获得最终的海洋地震数据:针对所述第二海洋地震数据,进行radon多次波压制,去除层间多次波,获得最终的海洋地震数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多次波压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执行以下步骤:针对原始海洋地震数据,进行确定性水层多次波压制,获得第一海洋地震数据;针对所述第一海洋地震数据,进行逆散射级数法压制,获得第二海洋地震数据;针对所述第二海洋地震数据,进行radon多次波压制,获得最终的海洋地震数据。优选地,所述针对原始海洋地震数据,进行确定性水层多次波压制,获得第一海洋地震数据包括:将所述原始海洋地震数据转换至τ-p域,计算τ-p域各偏移距处的海底反射时间;根据所述海底反射时间与海底反射系数,计算海底自由表面多次波;在所述原始海洋地震数据中减去所述海底自由表面多次波,获得所述第一海洋地震数据。优选地,所述针对所述第一海洋地震数据,进行逆散射级数法压制,获得第二海洋地震数据包括:针对所述第一海洋地震数据去除鬼波,获得去鬼波地震数据;根据所述去鬼波地震数据,获得所述第二海洋地震数据。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去鬼波地震数据,获得所述第二海洋地震数据包括:根据所述去鬼波地震数据,获得一阶自由表面多次波;根据所述一阶自由表面多次波,获得多阶自由表面多次波;将所述去鬼波地震数据中的所述一阶自由表面多次波与所述多阶自由表面多次波均去除,获得所述第二海洋地震数据。优选地,所述针对所述第二海洋地震数据,进行radon多次波压制,获得最终的海洋地震数据:针对所述第二海洋地震数据,进行radon多次波压制,去除层间多次波,获得最终的海洋地震数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它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共同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原理。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次波压制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海平面存在时的格林函数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速度谱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的示意图。图5a、图5b与图5c分别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原始海洋地震数据、第一海洋地震数据与DWD去除的噪音的示意图。图6a、图6b与图6c分别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海洋地震数据、第二海洋地震数据与逆散射级数法去除的噪音的示意图。图7a、图7b与图7c分别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海洋地震数据、最终的海洋地震数据与高精度radon压制去除的噪音的示意图。图8a、图8b、图8c与图8d分别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原始海洋地震数据、第一海洋地震数据、第二海洋地震数据、最终的海洋地震数据的速度谱的示意图。图9a、图9b、图9c与图9d分别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原始海洋地震数据、第一海洋地震数据、第二海洋地震数据、最终的海洋地震数据的CMP道集的示意图。图10a与图10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原始海洋地震数据与最终的海洋地震数据的偏移剖面的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次波压制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次波压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针对原始海洋地震数据,进行确定性水层多次波压制,获得第一海洋地震数据;/n针对所述第一海洋地震数据,进行逆散射级数法压制,获得第二海洋地震数据;/n针对所述第二海洋地震数据,进行radon多次波压制,获得最终的海洋地震数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次波压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针对原始海洋地震数据,进行确定性水层多次波压制,获得第一海洋地震数据;
针对所述第一海洋地震数据,进行逆散射级数法压制,获得第二海洋地震数据;
针对所述第二海洋地震数据,进行radon多次波压制,获得最终的海洋地震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次波压制方法,其中,所述针对原始海洋地震数据,进行确定性水层多次波压制,获得第一海洋地震数据包括:
将所述原始海洋地震数据转换至τ-p域,计算τ-p域各偏移距处的海底反射时间;
根据所述海底反射时间与海底反射系数,计算海底自由表面多次波;
在所述原始海洋地震数据中减去所述海底自由表面多次波,获得所述第一海洋地震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次波压制方法,其中,所述针对所述第一海洋地震数据,进行逆散射级数法压制,获得第二海洋地震数据包括:
针对所述第一海洋地震数据去除鬼波,获得去鬼波地震数据;
根据所述去鬼波地震数据,获得所述第二海洋地震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次波压制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去鬼波地震数据,获得所述第二海洋地震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去鬼波地震数据,获得一阶自由表面多次波;
根据所述一阶自由表面多次波,获得多阶自由表面多次波;
将所述去鬼波地震数据中的所述一阶自由表面多次波与所述多阶自由表面多次波均去除,获得所述第二海洋地震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次波压制方法,其中,所述针对所述第二海洋地震数据,进行radon多次波压制,获得最终的海洋地震数据:
针对所述第二海洋地震数据,进行radon多次波压制,去除层间多次波,获得最终的海洋地震数据。


6.一种多次波压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岚杰杨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