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房屋内墙面磨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7499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房屋内墙面磨平装置,包括主撑杆与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转向调节机构与高度调节机构,主撑杆底部设置有移动机构,主撑杆上部杆体外设置有抹平机构,抹平机构通过往复机构与主撑杆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可进行高度角度调节,方便移动,且实现往复打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房屋内墙面磨平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房屋内墙面磨平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墙体在粉刷后一般都需要进行打磨找平,这个过程在如今一般都是通过人工进行,使用机械既能够保证效率,也可以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现有技术中,墙面打磨机械多为手持装置,使用不够便利,对于墙壁高处的打磨不方便,浪费人力物力,而且其主体的高度一般难以调节,不能根据环境做出相对应的调节,同时在进行墙面打磨时,作业人员大多需要不停上下往复打磨,作业人员在进行长时间作业后十分疲累且会影响作业时间和效率。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本技术面临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可进行高度角度调节,方便移动,且实现往复打磨效果的建筑工程施工用房屋内墙面磨平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房屋内墙面磨平装置,包括主撑杆与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向调节机构与高度调节机构;所述主撑杆底部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主撑杆上部杆体外设置有抹平机构,所述抹平机构通过往复机构与所述主撑杆活动连接。所述主撑杆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杆,所述支撑杆底端通过液压机构连接有承重壳;所述液压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承重壳内的液压缸与液压缸顶端的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顶端通过内嵌板固定连接所述主撑杆内表面顶部。所述承重壳底部转动连接有重心体,所述承重壳底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短柱,所述短柱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动球,所述短柱与所述活动球均位于所述重心体内并与所述重心体转动连接;所述承重壳外侧设置有挡壳。所述转向调节机构包括侧装片、衔接柱与圆片,所述承重壳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所述侧装片,每个所述侧装片外侧均固定连接有衔接柱,每个所述衔接柱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圆片。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重心体底面的顶片,每个所述顶片均固定连接有安装体,每个所述安装体均转动连接有底轮。所述液压缸顶面设置有橡皮垫。所述往复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主撑杆内部中空处的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同轴连接有旋转柱,所述旋转柱的中心转轴与所述主撑杆中心轴同轴;所述旋转柱外、所述主撑杆内设置有与所述旋转柱同轴的滑管,所述滑管为内径与所述旋转柱外径配合的中空管体,所述滑管内壁设置有滑柱;所述旋转柱侧壁设置有曲线凹槽,所述滑柱端部位于所述曲线凹槽内并与所述曲线凹槽配合。所述滑管管体外壁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主撑杆杆壁设置有与所述横杆宽度配合的纵向滑槽,所述横杆贯穿所述纵向滑槽位于所述主撑杆外。所述横杆固定连接有所述抹平机构。本技术实际使用时:需要进行墙面磨平工作时,将本装置通过底部的底轮移动至需要作业的位置,然后启动液压缸,液压伸缩杆便可进行升降进行本装置高度的调节,调节至需要作业的高度便可停止调节,而需要转动本装置以调节作业角度时可对圆片用力,使承重壳在重心体顶面转动,使主撑杆与抹平机构转动方便作业,准备工作完成后便可打开抹平机构进行墙面磨平工作,需要时可打开电机使往复机构运作,具体为,电机带动旋转柱转动,由于旋转柱上的曲线凹槽与滑管的滑柱配合,且滑管的横杆与主撑杆的滑槽之间滑动连接,当旋转柱转动时,可实现滑管的上下往复滑动,在滑管上下滑动时,与横杆固定连接的抹平机构也跟随滑管上下往复滑动,实现对墙面的往复磨平工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本装置通过设置转向调节机构与高度调节机构可实现对位于主撑杆杆体的抹平机构的高度与角度调节,以便进行不同高度与位置的墙面进行磨平作业,装置底部设置有移动机构,可使装置移动至需要作业的位置,十分方便也节省人力,有效提高作业效率,本装置还设置有往复机构,可对墙面进行同一位置的上下往复磨平,提高磨平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部分剖面图。图3为图2的A区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主撑杆上部与抹平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主撑杆上部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主撑杆上部与往复机构的爆炸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滑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主撑杆;101、滑槽;2、抹平机构4、调节机构;401、侧装片;402、衔接柱;403、圆片;404、短柱;405、活动球;406、顶片;407、安装体;408、底轮;409、重心体;410、挡壳;411、承重壳;412、液压缸;413、橡皮垫;414、液压伸缩杆;415内嵌板;5、电机;501、旋转柱;502、曲线凹槽;6、滑管;601、滑柱;602、横杆。具体实施方式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参见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房屋内墙面磨平装置,包括主撑杆1与调节机构4,调节机构4包括转向调节机构与高度调节机构,主撑杆1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杆,支撑杆1底端通过液压机构连接有承重壳411,液压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承重壳411内的液压缸412与液压缸412顶端的液压伸缩杆414,液压伸缩杆414顶端通过内嵌板415固定连接主撑杆1内表面顶部,液压缸412顶面设置有橡皮垫413。转向调节机构包括侧装片401、衔接柱402与圆片403,承重壳411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侧装片401,每个侧装片401外侧均固定连接有衔接柱402,每个衔接柱402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圆片403。承重壳411底部转动连接有重心体409,承重壳411底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短柱404,短柱404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动球405,短柱405与活动球405均位于重心体409内并与重心体409转动连接,承重壳411外侧设置有挡壳410。主撑杆1上部杆体外设置有抹平机构2,抹平机构2通过往复机构与主撑杆1活动连接,往复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主撑杆1内部中空处的电机5,电机5输出轴同轴连接有旋转柱501,旋转柱501的中心转轴与主撑杆1中心轴同轴,旋转柱501外、主撑杆1内设置有与旋转柱501同轴的滑管6,滑管6为内径与旋转柱501外径配合的中空管体,滑管6内壁设置有滑柱601,旋转柱501侧壁设置有曲线凹槽502,滑柱601端部位于曲线凹槽502内并与曲线凹槽502配合,滑管6管体外壁固定连接有横杆602,主撑杆1杆壁设置有与横杆602宽度配合的纵向滑槽101,横杆602贯穿纵向滑槽101位于主撑杆1外,横杆602固定连接有抹平机构2。主撑杆1底部设置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重心体409底面的顶片406,每个顶片406均固定连接有安装体407,每个安装体407均转动连接有底轮408。本技术实际使用时:需要进行墙面磨平工作时,将本装置通过底部的底轮408移动至需要作业的位置,然后启动液压缸412,液压伸缩杆414便可进行升降进行本装置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房屋内墙面磨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撑杆(1)与调节机构(4),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转向调节机构与高度调节机构;/n所述主撑杆(1)底部设置有移动机构;/n所述主撑杆(1)上部杆体外设置有抹平机构(2),所述抹平机构(2)通过往复机构与所述主撑杆(1)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房屋内墙面磨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撑杆(1)与调节机构(4),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转向调节机构与高度调节机构;
所述主撑杆(1)底部设置有移动机构;
所述主撑杆(1)上部杆体外设置有抹平机构(2),所述抹平机构(2)通过往复机构与所述主撑杆(1)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施工用房屋内墙面磨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撑杆(1)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杆,所述主撑杆(1)底端通过液压机构连接有承重壳(411);
所述液压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承重壳(411)内的液压缸(412)与液压缸(412)顶端的液压伸缩杆(414),所述液压伸缩杆(414)顶端通过内嵌板(415)固定连接所述主撑杆(1)内表面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工程施工用房屋内墙面磨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壳(411)底部转动连接有重心体(409),所述承重壳(411)底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短柱(404),所述短柱(404)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动球(405),所述短柱(404)与所述活动球(405)均位于所述重心体(409)内并与所述重心体(409)转动连接;
所述承重壳(411)外侧设置有挡壳(4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工程施工用房屋内墙面磨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调节机构包括侧装片(401)、衔接柱(402)与圆片(403),所述承重壳(411)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所述侧装片(401),每个所述侧装片(401)外侧均固定连接有衔接柱(402),每个所述衔接柱(402)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圆片(4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溟民张贞湖李密徐旭顾文绪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