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7239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流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包括:导流壳体,导流壳体上设置有流通腔体、第一通道口、第二通道口以及第三通道口,第一通道口、第二通道口以及第三通道口均与流通腔体连通;导流部,导流部设置在第三通道口处,导流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流通腔体的内侧;沿导流部的导流方向,导流部逐渐靠近第一通道口所在的平面,以使由第二通道口进入流通腔体的气流在导流部的导流作用下流出第三通道口并流向第一通道口所在的平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导流部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进风量较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流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流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空调器中,提升空调在室内的冷热交替能力以及提升用户的舒适度已经成为研究的必要课题,上下出风的空调产品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然而,对于现有的具有气流可逆功能的空调器,通常存在进风面积较小等问题,从而导致进风量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流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进风量较小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导流部件,包括:导流壳体,导流壳体上设置有流通腔体、第一通道口、第二通道口以及第三通道口,第一通道口、第二通道口以及第三通道口均与流通腔体连通;导流部,导流部设置在第三通道口处,导流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流通腔体的内侧;沿导流部的导流方向,导流部逐渐靠近第一通道口所在的平面,以使由第二通道口进入流通腔体的气流在导流部的导流作用下流出第三通道口并流向第一通道口所在的平面。进一步地,导流部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导流板,相邻两条导流板之间形成导流间隙。进一步地,导流间隙和导流板均为条形,导流间隙的宽度为导流板的宽度的50%至70%。进一步地,各个导流板可拆卸地安装在导流壳体上。进一步地,各个导流板可转动地设置,以使导流部具有用于遮挡第三通道口的遮挡状态和用于打开第三通道口且进行导流的导流状态。进一步地,各个导流板均固定在导流壳体上。进一步地,导流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顶板,第一通道口设置在顶板上,顶板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连接;底板,底板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顶板均连接,第三通道口设置在底板上,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顶板围成第二通道口;其中,底板的至少部分为弧形板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包括:风道部件,风道部件具有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与第二进风口相对设置;导流部件,导流部件为上述的导流部件,导流部件的第一通道口与风道部件的第一出风口连通,第二通道口与第一进风口位于风道部件的同一侧,导流部件的第三通道口用于与风道部件的第二进风口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包括:风道部件,风道部件具有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与第二进风口相对设置;导流部件,导流部件具有第一通道口、第二通道口以及第三通道口,第一通道口与第一出风口连通,第二通道口和第一进风口位于风道结构的同一侧,第三通道口与第二进风口连通,以使气流依次流过第二通道口和第三通道口后流进第二进风口,或者使风道部件内的气流经过第一通道口由第二通道口流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机壳内的风道结构,风道结构为上述的风道结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导流部件包括:导流壳体和导流部,导流壳体上设置有流通腔体、第一通道口、第二通道口以及第三通道口,第一通道口、第二通道口以及第三通道口均与流通腔体连通;导流部设置在第三通道口处,导流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流通腔体的内侧;沿导流部的导流方向,导流部逐渐靠近第一通道口所在的平面,以使由第二通道口进入流通腔体的气流在导流部的导流作用下流出第三通道口并流向第一通道口所在的平面。采用上述设置,使进入流通腔体内的气流可以从导流部穿过。并且,沿导流部的导流方向,导流部逐渐靠近第一通道口所在的平面,可以使得进入流通腔体内的气流沿着气流流通的方向穿过导流部。这样,使得气流可以更加顺畅地通入导流部外侧的气流通道,为空调器的提供更多的进风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进风量较小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导流部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风道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导流部件的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以及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导流壳体;11、流通腔体;12、第一通道口;13、第二通道口;14、第三通道口;101、第一侧板;102、第二侧板;103、顶板;104、底板;20、风道部件;201、第一出风口;202、第二出风口;203、第一进风口;204、第二进风口;3、导流部;31、导流板;32、导流间隙;6、机壳;10、导流部件;20、风道部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导流部件,包括:导流壳体1,导流壳体1上设置有流通腔体11、第一通道口12、第二通道口13以及第三通道口14,第一通道口12、第二通道口13以及第三通道口14均与流通腔体11连通;导流部3,导流部3设置在第三通道口14处,导流部3的至少部分位于流通腔体11的内侧;沿导流部3的导流方向,导流部3逐渐靠近第一通道口12所在的平面,以使由第二通道口13进入流通腔体11的气流在导流部3的导流作用下流出第三通道口14并流向第一通道口12所在的平面。采用上述设置,使进入流通腔体11内的气流可以从导流部3穿过。并且,沿导流部3的导流方向,导流部3逐渐靠近第一通道口12所在的平面,可以使得进入流通腔体11内的气流沿着气流流通的方向穿过导流部3。这样,使得气流可以更加顺畅地通入导流部3外侧的气流通道,为空调器的提供更多的进风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进风量较小的问题。在本实施例的导流部件中,如图1、图3所示,导流部3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导流板31,相邻两条导流板31之间形成导流间隙32。在本实施例中,导流部3包括导流部3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导流板31和相邻两条导流板31之间形成导流间隙32。导流板31的作用是将流通至流通腔体11内的气体进行导流。被导流的气流经导流间隙32穿过导流部3,以完成气流的输送工作。为了到达使气流更好的流通的效果,在本实施例的导流部件中,导流间隙32和导流板31均为条形,导流间隙32的宽度为导流板31的宽度的50%至70%。其中,导流间隙32的宽度为形成该导流间隙32的两个导流板31之间的距离。为了便于导流板31的更换以及检修,在本实施例的导流部件中,如图1、图3所示,各个导流板31可拆卸地安装在导流壳体1上。通过上述设置,提高了导流部件的使用寿命。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导流部件,各个导流板31可转动地设置,以使导流部3具有用于遮挡第三通道口14的遮挡状态和用于打开第三通道口14且进行导流的导流状态。在本实施例的导流部件中,各个导流板31可转动地设置,以使导流部3具有用于遮挡第三通道口14的遮挡状态和用于打开第三通道口14且进行导流的导流状态。当导流部件需要将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流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导流壳体(1),所述导流壳体(1)上设置有流通腔体(11)、第一通道口(12)、第二通道口(13)以及第三通道口(14),所述第一通道口(12)、所述第二通道口(13)以及所述第三通道口(14)均与所述流通腔体(11)连通;/n导流部(3),所述导流部(3)设置在所述第三通道口(14)处,所述导流部(3)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流通腔体(11)的内侧;沿所述导流部(3)的导流方向,所述导流部(3)逐渐靠近所述第一通道口(12)所在的平面,以使由所述第二通道口(13)进入所述流通腔体(11)的气流在所述导流部(3)的导流作用下流出所述第三通道口(14)并流向所述第一通道口(12)所在的平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流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流壳体(1),所述导流壳体(1)上设置有流通腔体(11)、第一通道口(12)、第二通道口(13)以及第三通道口(14),所述第一通道口(12)、所述第二通道口(13)以及所述第三通道口(14)均与所述流通腔体(11)连通;
导流部(3),所述导流部(3)设置在所述第三通道口(14)处,所述导流部(3)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流通腔体(11)的内侧;沿所述导流部(3)的导流方向,所述导流部(3)逐渐靠近所述第一通道口(12)所在的平面,以使由所述第二通道口(13)进入所述流通腔体(11)的气流在所述导流部(3)的导流作用下流出所述第三通道口(14)并流向所述第一通道口(12)所在的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3)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导流板(31),相邻两条所述导流板(31)之间形成导流间隙(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间隙(32)和所述导流板(31)均为条形,所述导流间隙(32)的宽度为所述导流板(31)的宽度的50%至7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流部件,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导流板(31)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导流壳体(1)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流部件,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导流板(31)可转动地设置,以使所述导流部(3)具有用于遮挡所述第三通道口(14)的遮挡状态和用于打开所述第三通道口(14)且进行导流的导流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流部件,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导流板(31)均固定在所述导流壳体(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壳体(1)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101)和第二侧板(102);
顶板(103),所述第一通道口(12)设置在所述顶板(103)上,所述顶板(103)与所述第一侧板(101)和所述第二侧板(102)均连接;
底板(10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冲何振健陈红光潘龙腾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