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电机的导风组件及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9496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双电机的导风组件及空调,所述导风组件包括: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具有第一输出轴;摆杆,所述摆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轴驱动连接,所述摆杆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驱动下可摆动;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安装在所述摆杆上,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具有第二输出轴;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摆杆上,所述导风板与所述第二输出轴驱动连接;所述摆杆包括驱动盒,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安装在所述驱动盒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风组件通过在设置驱动盒,使第二驱动单元可以安装在驱动盒内,可以将第二驱动单元更好的固定在摆杆上,另外,还可以有效防止振动影响导风板的转动,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和平稳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双电机的导风组件及空调
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双电机的导风组件及空调。
技术介绍
目前搭配风管机的风口部件一般是散流器结构或者摆叶结构,散流器结构类似一层层的回字形,叶片不能摆动,无法控制气流的方向,若用户感觉温度偏低,那用户只能调高空调温度或者调整自己的位置,所以并不能给用户提供舒适的体验。摆叶结构的风口部件虽然可以调整气流的方向,但是摆叶结构在制冷制热时只能按照相同的动作进行摆动送风,而且送风范围小。现有的一些产品中,通过双电机驱动整个导风组件,从而实现大范围送风,然而,这种导风组件中,通常有一个电机是安装在导风板上的,这就导致电机运行时噪音较大,降低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双电机的导风组件及空调,解决了电机运行时噪音较大,降低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导风组件,包括: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具有第一输出轴;摆杆,所述摆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轴驱动连接,所述摆杆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驱动下可摆动;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安装在所述摆杆上,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具有第二输出轴;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摆杆上,所述导风板与所述第二输出轴驱动连接;所述摆杆包括驱动盒,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安装在所述驱动盒内。进一步地,所述摆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轴驱动连接,所述驱动盒连接在所述摆杆的第二端。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盒具有安装空间,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摆杆内设置有走线通道,所述摆杆上设置有出线孔,所述走线通道一端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所述走线通道另一端与所述出线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出风面板,所述出风面板具有出风口;汇集风道,所述汇集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安装在所述出风面板上,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位于所述汇集风道的外部。进一步地,所述摆杆的摆动圆心位于所述汇集风道的外部。进一步地,所述摆杆包括第一直线摆臂和第二直线摆臂,所述第一直线摆臂和所述第二直线摆臂相连并形成避让弯折。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盒包括两个分壳体,两个所述分壳体卡接扣合以围成所述安装空间。进一步地,所述摆杆与所述驱动盒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摆杆为L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变速齿轮箱,所述变速齿轮箱的输出端为所述第一输出轴;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变速齿轮箱的输入端驱动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出风面板上,用于显示空调的当前状态和/或导风板的位置。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空调,包括上述的导风组件。本技术的导风组件通过在设置驱动盒,使第二驱动单元可以安装在驱动盒内,从而可以将第二驱动单元更好的固定在摆杆上,更加可靠,另外,将第二驱动单元内置可以减少振动噪音直接传递到导风板上,有效防止振动影响导风板的转动,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和平稳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驱动单元与摆杆的装配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摆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导风板在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导风板在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A的局部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在空调制冷模式下的导风组件工作状态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在空调制热模式下的导风组件工作状态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板在打开状态的立体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板在关闭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变速箱的爆炸图;图例:10、第一驱动单元;11、变速齿轮箱;12、第一电机;20、摆杆;21a、第一直线摆臂;21b、第二直线摆臂;211、走线通道;212、出线孔;22、驱动盒;221、安装空间;30、第二驱动单元;40、导风板;50、出风面板;51、出风口;60、汇集风道;70、风口框架;80、显示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导风组件,包括第一驱动单元10、摆杆20、第二驱动单元30和导风板40,第一驱动单元10具有第一输出轴;摆杆20的一端与第一输出轴驱动连接,摆杆20在第一驱动单元10的驱动下可摆动;第二驱动单元30安装在摆杆20上,第二驱动单元30具有第二输出轴;导风板40可转动地设置在摆杆20上,导风板40与第二输出轴驱动连接;摆杆20包括驱动盒22,第二驱动单元30安装在驱动盒22内。本技术的导风组件通过在设置驱动盒22,使第二驱动单元30可以安装在驱动盒22内,从而可以将第二驱动单元30更好的固定在摆杆20上,更加可靠,另外,将第二驱动单元30内置可以减少振动噪音直接传递到导风板上,有效防止振动影响导风板的转动,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和平稳性。在上述实施例中,摆杆20的第一端与第一输出轴驱动连接,驱动盒22连接在摆杆20的第二端。本技术的导风组件通过将驱动盒22设置在摆杆20的第二端,由于摆杆20第二端是外露端,将第二驱动单元30内置可以更加美观。在上述实施例中,驱动盒22具有安装空间221,第二驱动单元30安装在安装空间221内;摆杆20内设置有走线通道211,摆杆20上设置有出线孔212,走线通道211一端与安装空间221连通,走线通道211另一端与出线孔212连通。本技术的导风组件通过设置安装空间221和走线通道211,可以使第二驱动单元30包括电机在内的部件安装在安装空间221内,将电机的电机线穿设在走线通道211内,并通过出线孔212穿出,从而使电机线走线更加美观,而且不易磨损,防止缠绕。传统的导风装置,将驱动摆杆的驱动单元通常设置在出风风道内,这样的结构会使出风在经过驱动单元时形成扰流,从而影响出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7所示,导风组件还包括出风面板50、汇集风道60和风口框架7,出风面板50具有出风口51;汇集风道60的一端与出风口51连通;风口框架70设置在出风面板50上,风口框架70位于汇集风道60的外部,第一驱动单元10通过风口框架70安装在出风面板50上,使第一驱动单元10位于汇集风道60的外部。本技术的导风组件通过将第一驱动单元10设置在汇集风道60的外部,从而汇集风道60内的扰流,提高舒适度。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改变第一驱动单元10的位置,可以避免汇集风道60内产生扰流,但是由于第一驱动单元10为位置改变,会对导风板的摆动范围产生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导风板40的摆动范围,同时还可以使导风板40完全闭合在出风口41上,如图3和图4所示,摆杆20的摆动圆心位于汇集风道60的外部。如图3所示,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驱动单元(10),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0)具有第一输出轴;/n摆杆(20),所述摆杆(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轴驱动连接,所述摆杆(20)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0)的驱动下可摆动;/n第二驱动单元(30),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0)安装在所述摆杆(20)上,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0)具有第二输出轴;/n导风板(40),所述导风板(4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摆杆(20)上,所述导风板(40)与所述第二输出轴驱动连接;/n所述摆杆(20)包括驱动盒(22),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0)安装在所述驱动盒(22)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驱动单元(10),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0)具有第一输出轴;
摆杆(20),所述摆杆(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轴驱动连接,所述摆杆(20)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0)的驱动下可摆动;
第二驱动单元(30),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0)安装在所述摆杆(20)上,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0)具有第二输出轴;
导风板(40),所述导风板(4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摆杆(20)上,所述导风板(40)与所述第二输出轴驱动连接;
所述摆杆(20)包括驱动盒(22),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0)安装在所述驱动盒(2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杆(2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轴驱动连接,所述驱动盒(22)连接在所述摆杆(20)的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盒(22)具有安装空间(221),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0)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221)内;
所述摆杆(20)内设置有走线通道(211),所述摆杆(20)上设置有出线孔(212),所述走线通道(211)一端与所述安装空间(221)连通,所述走线通道(211)另一端与所述出线孔(21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
出风面板(50),所述出风面板(50)具有出风口(51);
汇集风道(60),所述汇集风道(60)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51)连通;
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冠宏曹凌辉杜辉朱江程邓晶刘小康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