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可调的路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7199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可调的路灯,此种结构可调的路灯包括路灯杆和升降件,路灯杆上安装有若干个灯头,灯头可上下滑动的安装在路灯杆上,灯头均通过支撑件安装在路灯杆上,支撑件一端安装灯头,另一端均伸入路灯杆内侧相互联结,升降件安装在路灯杆内侧,升降件连接各支撑件的联结处用于支撑灯头,通过升降件上下移动调节灯头的高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升降件调节灯头高度,通过转动升降件中的曲柄摇手即可实现调节,方便快捷,简化了路灯维修保养的流程和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无论是使用还是后期的保障上,都充分减少了人力物力的参与,并且所有设备都安装于灯杆内部,也避免了日常使用被恶意破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可调的路灯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
,尤其涉及一种结构可调的路灯。
技术介绍
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路灯在城市里的安装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路灯一旦安装后,就要长期的处于户外环境中进行工作,在使用一定周期后往往就会发生故障,需要进行人工处理。而路灯自身高度太高,由检修员直接攀爬路灯杆到达灯头安装处进行维修养护的话安装性又不能保障,若利用工程车进行检修的话常遇到工程车调派困难,无法及时赶到现场的问题,也浪费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因此有必要针对现有路灯进行改进,提出能够自身调节灯头升降便于维修养护的路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现有路灯存在维修养护不够便捷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可调的路灯,其通过升降件调节灯头高度,通过转动升降件中的曲柄摇手即可实现调节,方便快捷,不需要过多的人力和其他机械设备,升降结构也简单实用,同时本专利技术中还安装了阻落件,针对灯头长久使用时可能存在的掉落提供了安全保障,安全可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此种结构可调的路灯包括路灯杆和升降件,所述路灯杆上安装有若干个灯头,所述灯头可上下滑动的安装在路灯杆上,所述灯头均通过支撑件安装在路灯杆上,所述支撑件一端安装灯头,另一端均伸入路灯杆内侧相互联结,所述路灯杆上还开设有与支撑件数目相等的竖直向的滑槽,所述支撑件均滑动设置于滑槽中;所述升降件安装在路灯杆内侧,所述升降件连接各支撑件的联结处用于支撑灯头,通过所述升降件上下移动调节灯头的高度。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结构可调的路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升降件包括曲柄摇手和推杆,所述推杆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内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为椭圆形,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杆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同一平面,且所述第二连接部垂直于条形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一端与第一连接部的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另一端连接各支撑件的联结处;所述曲柄摇手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伸入第一连接部的条形孔中,且所述第一端部的直径等于条形孔的内径,所述第二端部可自旋,所述第二端部转动时带动第一端部以第二端部为圆心作圆周运动,所述第一端部在第一连接部中作直线运动。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结构可调的路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与路灯杆的中心轴在同一条直线上。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结构可调的路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滑槽底部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延伸方向与滑槽相同。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结构可调的路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端部连接有电机,电机驱动第二端部旋动。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结构可调的路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端部连接有摇把,摇把一端套入第二端部,所述摇把另一端为可作圆周转动的自由端。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结构可调的路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路灯杆中安装有阻落件,所述阻落件包括圆环和若干个弧板,所述圆环安装在路灯杆内侧,所述圆环的中心轴与路灯杆的中心轴在同一条竖直线上,且所述圆环上对称安装有用于拉动圆环转动的拉杆,所述拉杆伸出路灯杆,所述弧板均匀安装在圆环的上侧,且弧板与滑槽的位置一一对应,转动圆环后,弧板均位于滑槽所在处用于支撑支撑件限制支撑件下落。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结构可调的路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路灯杆上开设有用于拉杆转动的转槽。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结构可调的路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路灯杆底部安装有箱体,所述路灯杆内侧连通箱体,所述箱体中安装升降件,所述箱体设有箱门用于开启和关闭箱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升降件调节灯头高度,通过转动升降件中的曲柄摇手即可实现调节,方便快捷,不需要过多的人力和其他机械设备,简化了路灯维修保养的流程和设备。本专利技术升降结构简单实用,同时结合升降结构还安装了阻落件,在灯头使用时为灯头提供支撑,为可能存在的掉落提供了安全保障,安全可靠。本专利技术无论是使用还是后期的保障上,都能够便捷,充分减少了人力物力的参与,并且所有设备都安装于灯杆内部,也避免了日常使用被恶意破坏的情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可调的路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可调的路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可调的路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可调的路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再其次,本专利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实施例1参照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可调的路灯,此种结构可调的路灯包括路灯杆100和升降件200,路灯杆100上安装有若干个灯头101,灯头101可上下滑动的安装在路灯杆100上。具体的,灯头101均通过支撑件101a安装在路灯杆100上,支撑件101a一端安装灯头101,另一端均伸入路灯杆100内侧相互联结,且支撑件101a的联结处在路灯杆100的内部中心轴上。路灯杆100上还开设有与支撑件101a数目相等的竖直向的滑槽102,支撑件101a均滑动设置于滑槽102中,支撑件101a在滑槽102中的升降带动灯头101高度的调节。支撑件101a的升降通过升降件200来完成,升降件200安装在路灯杆100内侧,能够对升降设备进行保护。升降件200连接各支撑件101a的联结处用于支撑灯头101,通过升降件200上下移动调节灯头101的高度。具体的,升降件200包括曲柄摇手201和推杆202,推杆202包括第一连接部202a和第二连接部202b,第一连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构可调的路灯,其特征在于:包括,/n路灯杆(100),所述路灯杆(100)上安装有若干个灯头(101),所述灯头(101)可上下滑动的安装在路灯杆(100)上,所述灯头(101)均通过支撑件(101a)安装在路灯杆(100)上,所述支撑件(101a)一端安装灯头(101),另一端均伸入路灯杆(100)内侧相互联结,所述路灯杆(100)上还开设有与支撑件(101a)数目相等的竖直向的滑槽(102),所述支撑件(101a)均滑动设置于滑槽(102)中;/n升降件(200),所述升降件(200)安装在路灯杆(100)内侧,所述升降件(200)连接各支撑件(101a)的联结处用于支撑灯头(101),通过所述升降件(200)上下移动调节灯头(101)的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可调的路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路灯杆(100),所述路灯杆(100)上安装有若干个灯头(101),所述灯头(101)可上下滑动的安装在路灯杆(100)上,所述灯头(101)均通过支撑件(101a)安装在路灯杆(100)上,所述支撑件(101a)一端安装灯头(101),另一端均伸入路灯杆(100)内侧相互联结,所述路灯杆(100)上还开设有与支撑件(101a)数目相等的竖直向的滑槽(102),所述支撑件(101a)均滑动设置于滑槽(102)中;
升降件(200),所述升降件(200)安装在路灯杆(100)内侧,所述升降件(200)连接各支撑件(101a)的联结处用于支撑灯头(101),通过所述升降件(200)上下移动调节灯头(101)的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可调的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件(200)包括曲柄摇手(201)和推杆(202),所述推杆(202)包括第一连接部(202a)和第二连接部(202b),所述第一连接部(202a)内开设有条形孔(202a-1),所述条形孔(202a-1)为椭圆形,所述第二连接部(202b)为杆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202a)和第二连接部(202b)在同一平面,且所述第二连接部(202b)垂直于条形孔(202a-1),所述第二连接部(202b)一端与第一连接部(202a)的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02b)另一端连接各支撑件(101a)的联结处;
所述曲柄摇手(201)包括第一端部(201a)和第二端部(201b),所述第一端部(201a)伸入第一连接部(202a)的条形孔(202a-1)中,且所述第一端部(201a)的直径等于条形孔(202a-1)的内径,所述第二端部(201b)可自旋,所述第二端部(201b)转动时带动第一端部(201a)以第二端部(201b)为圆心作圆周运动,所述第一端部(201a)在第一连接部(202a)中作直线运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北方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