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易打滑的卷板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7046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易打滑的卷板机结构,涉及卷板机技术领域,包括左右对立设置的第一辊轴支架和第二辊轴支架,第一辊轴支架和第二辊轴支架之间设置有上辊和位于上辊下方的下辊,下辊包括下辊主体和固定在下辊主体端部的下辊固定端,下辊主体的表面沿轴向开设有若干卡槽,且若干卡槽沿下辊主体的圆周方向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沿下辊主体轴向开设的卡槽可以使板材和下辊主体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减少了打滑现象,可以稳定的对金属板材进行折弯操作,而且处于水平状态的卡槽可以帮助工人将板材的定位在准确的位置,并插入上、下辊之间,方便了后续的焊缝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易打滑的卷板机结构
本技术涉及卷板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不易打滑的卷板机结构。
技术介绍
三辊卷板机有机械式和液压式:机械式三辊卷板机分为对称和非对称。可将金属板材卷成圆形、弧形和一定范围内的锥形工件。机械式三辊对称式卷板机性能特点:该机结构型式为三辊对称式,上辊在两下辊中央对称位置作垂直升降运动,通过丝杆丝母蜗杆传动获得,两下辊作旋转运动,由电机带动。通过减速机的输出齿轮与下辊齿轮啮合,为卷制板材提供扭矩。目前对于金属板材在卷板机上进行折弯时不易对其进行定位,而且折弯及校圆操作时容易打滑,会影响到板材的折弯质量和速度,最终会影响到焊缝操作。目前将上、下辊安装在支架上的时候也较为麻烦,单人操作安装很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不易打滑的卷板机结构,使位于上、下辊之间的金属板材不易打滑,进而可以稳定的对金属板材进行折弯操作。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一种不易打滑的卷板机结构,包括左右对立设置的第一辊轴支架和第二辊轴支架,所述第一辊轴支架和所述第二辊轴支架之间设置有上辊和位于所述上辊下方的下辊,所述下辊包括下辊主体和固定在所述下辊主体端部的下辊固定端,所述下辊主体的表面沿轴向开设有若干卡槽,且若干所述卡槽沿所述下辊主体的圆周方向分布。优选的,所述卡槽的槽深4mm、宽7mm。优选的,所述卡槽设置有十二个,且它们沿所述下辊主体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优选的,所述第一辊轴支架和所述第二辊轴支架之间连接有支架连接板,所述支架连接板的一端开设有储放槽,所述第二辊轴支架的一侧面固定有用于插入所述储放槽内侧的延长板,所述第二辊轴支架的一侧面还固定有位于所述延长板上方的辊轴支撑板。优选的,所述下辊设置有两个,且它们均平行于所述上辊。优选的,所述上辊包括上辊主体和固定在所述上辊主体端部的上辊固定端。优选的,所述卡槽从所述下辊主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下辊主体的另一端。优选的,所述辊轴支撑板位于所述延长板和所述下辊之间。优选的,所述辊轴支撑板的宽度值大于两个所述下辊之间的距离。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沿下辊主体轴向开设的卡槽可以使板材和下辊主体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减少了打滑现象,可以稳定的对金属板材进行折弯操作,而且处于水平状态的卡槽可以帮助工人将板材的定位在准确的位置,并插入上、下辊之间,方便了后续的焊缝工序。2、本技术提供的储放槽和延长板以及与辊轴支撑板之间的配合使用可以在安装下辊的过程中,对下辊的另一端部进行支撑,让单人就可以方便的将两个下辊组装在第一辊轴支架和第二辊轴支架上,简化了组装卷板机时的人数。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卷板机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按照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下辊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按照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支架连接板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辊轴支架,2-上辊,201-上辊主体,202-上辊固定端,3-下辊,301-下辊主体,302-下辊固定端,4-卡槽,5-第二辊轴支架,6-支架连接板,7-储放槽,8-延长板,9-辊轴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不易打滑的卷板机结构,该机结构型式为三辊对称式,上辊2在两下辊3中央对称位置作垂直升降运动,通过丝杆丝母蜗杆传动获得,两下辊3作旋转运动,由电机带动,包括左右对立设置的第一辊轴支架1和第二辊轴支架5,用于支撑上辊2和下辊3,第一辊轴支架1和第二辊轴支架5之间设置有上辊2和位于上辊2下方的下辊3,上辊2和下辊3配合使用用于将金属板材卷成弧形板材,下辊3包括下辊主体301和固定在下辊主体301端部的下辊固定端302,下辊主体301和上辊主体201是直接与金属板材相接触,下辊主体301的表面沿轴向开设有若干卡槽4,即卡槽4为直线型的凹槽,使板材定位准确,方便将板材平直的插入上辊2和下辊3之间,使板材的前端面对齐卡槽4的位置缓慢塞入上辊2和下辊3之间即可,卡槽4可以直接用铣床铣出来,且若干卡槽4沿下辊主体301的圆周方向分布,即呈圆形分布。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卡槽4的槽深4mm、宽7mm,卡槽4设置有十二个,且它们沿下辊主体30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为了保证能对金属板材进行限位固定,在对板材进行卷板时,板材自身不会在下辊主体301上打滑。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辊轴支架1和第二辊轴支架5之间连接有支架连接板6,支架连接板6的一端开设有储放槽7,第二辊轴支架5的一侧面固定有用于插入储放槽7内侧的延长板8,第二辊轴支架5的一侧面还固定有位于延长板8上方的辊轴支撑板9,辊轴支撑板9位于延长板8和下辊3之间,为了方便安装下辊3,先将第二辊轴支架5向外拉出,先将下辊3的一端穿插在第一辊轴支架1上,将下辊3的另一端放置在辊轴支撑板9上,然后抬起下辊3的另一端,使下辊3处于水平状态,此时向内推动辊轴支撑板9,使下辊3的另一端穿插于第二辊轴支架5上即可,然后将第二辊轴支架5固定在支架连接板6上即可,上述工作过程只需单人就可以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下辊3设置有两个,且它们均平行于上辊2,本卷板机为三辊卷板机。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辊2包括上辊主体201和固定在上辊主体201端部的上辊固定端20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卡槽4从下辊主体301的一端延伸至下辊主体301的另一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辊轴支撑板9的宽度值大于两个下辊3之间的距离,为了保证两个下辊3的另一端均可以放置在辊轴支撑板9上。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沿下辊主体轴301向开设的卡槽4可以使板材和下辊主体301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减少了打滑现象,可以稳定的对金属板材进行折弯操作,而且处于水平状态的卡槽4可以帮助工人将板材的定位在准确的位置,并插入上、下辊之间,方便了后续的焊缝工序。本实施例提供的储放槽7和延长板8以及与辊轴支撑板9之间的配合使用可以在安装下辊3的过程中,对下辊3的另一端部进行支撑,让单人就可以方便的将两个下辊3组装在第一辊轴支架1和第二辊轴支架上5,简化了组装卷板机时的人数。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易打滑的卷板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对立设置的第一辊轴支架(1)和第二辊轴支架(5),所述第一辊轴支架(1)和所述第二辊轴支架(5)之间设置有上辊(2)和位于所述上辊(2)下方的下辊(3),所述下辊(3)包括下辊主体(301)和固定在所述下辊主体(301)端部的下辊固定端(302),所述下辊主体(301)的表面沿轴向开设有若干卡槽(4),且若干所述卡槽(4)沿所述下辊主体(301)的圆周方向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易打滑的卷板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对立设置的第一辊轴支架(1)和第二辊轴支架(5),所述第一辊轴支架(1)和所述第二辊轴支架(5)之间设置有上辊(2)和位于所述上辊(2)下方的下辊(3),所述下辊(3)包括下辊主体(301)和固定在所述下辊主体(301)端部的下辊固定端(302),所述下辊主体(301)的表面沿轴向开设有若干卡槽(4),且若干所述卡槽(4)沿所述下辊主体(301)的圆周方向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易打滑的卷板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4)的槽深4mm、宽7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易打滑的卷板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4)设置有十二个,且它们沿所述下辊主体(30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易打滑的卷板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轴支架(1)和所述第二辊轴支架(5)之间连接有支架连接板(6),所述支架连接板(6)的一端开设有储放槽(7),所述第二辊轴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鹏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昊运制版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