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海水下自行走埋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6951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浅海水下自行走埋缆机,包括海缆、控制室、进缆器、出缆器、动力系统、行走系统、开沟机;所述控制室设置于行走系统上方,所述出缆器、进缆器顶靠在海缆的下方,所述进缆器、出缆器固定安装于控制室下方,所述动力系统安装于行走系统上方,所述开沟机与行走系统销轴连接且开沟机呈倾斜设置;所述进缆器、出缆器、开沟机与动力系统连接并通过控制室联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开沟机下方设置刀具进行挖沟操作,降低了用人成本,减少对海床及海洋环境的破坏,提高了作业施工效率,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开沟成型好,管道或者电缆埋深得到保障,减少人为误操作,提高一次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浅海水下自行走埋缆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埋缆
,特别是一种浅海水下自行走埋缆机。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在浅海滩涂段管缆埋设工程中,常用的施工方法是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沟壑,管缆用气球或轮胎绑扎靠涨潮产生浮力牵拉至陆上接点,此法受天气及潮汐影响较大,且存在安全隐患;人们根据现有的缺陷设计了一种喷冲式埋设犁,行走机构依靠牵引配备轮胎前进;挖沟采用高压水泵为动力,多个喷嘴对海底土壤喷射高压水,达到开沟的目的,但是其只适用于浅滩挖沟,适应能力差;并且落潮时滩涂表面露出海面,无法提供水源,往往需要接长管道达到喷冲目的;涨潮时,设备一半进入海水,海水浮力、喷冲时的反作用力,导致设备会左右摆动,无法按既定路由前进,喷冲效果及效率大幅降低。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现有的水下埋缆机构加以改进,使其能够适应现在对水下埋缆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由于目前在浅海滩涂段进行管缆埋设时存在一些问题,容易受到天气及潮汐影响,并且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在现有技术缺陷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浅海水下自行走埋机,不受浅海潮汐影响,并且挖沟效果好,受限小,便于人们进行使用。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浅海水下自行走埋缆机,包括海缆、控制室、进缆器、出缆器、动力系统、行走系统、开沟机;所述控制室设置于行走系统上方,所述出缆器、进缆器顶靠在海缆的下方,所述进缆器、出缆器固定安装于控制室下方,所述动力系统安装于行走系统上方,所述开沟机与行走系统销轴连接且开沟机呈倾斜设置;所述进缆器、出缆器、开沟机与动力系统连接并通过控制室联动。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行走系统采用2个大排量液压马达带动两侧的履带链轮,链轮与链条啮合,链条上包覆有履带。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履带采用双排两栖履带,分布在控制室的两侧。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控制室与动力系统下方安装有升降系统,所述升降系统安装于行走系统上。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开沟机上设有翻转油缸。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开沟机采用双液压马达驱动。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开沟机下方设置刀具进行挖沟操作,降低了用人成本,减少对海床及海洋环境的破坏,提高了作业施工效率,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开沟成型好,管道或者电缆埋深得到保障,减少人为误操作,提高一次合格率;沟底平整,减少管道及电缆的局部应力,延长施工寿命;适用海缆铺设间距小,避免因铺设带来海缆的二次破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装卸缆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爬坡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行走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1、海缆;2、进缆器;3、控制室;4、出缆器;5、动力系统;6、行走系统;7、开沟机;8、升降系统;9、翻转油缸;10、海床面;11、开挖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1-4详细阐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浅海水下自行走埋缆机,包括海缆1、控制室3、进缆器2、出缆器4、动力系统5、行走系统6、开沟机7;控制室3设置于行走系统6上方,所述出缆器4、进缆器2顶靠在海缆1的下方,进缆器2、出缆器4固定安装于控制室3下方,动力系统5安装于行走系统6上方,开沟机7与行走系统6销轴连接且开沟机7呈倾斜设置;进缆器2、出缆器4、开沟机7与动力系统5连接并通过控制室3联动;其中上述各个设备之间采用快接或螺栓连接的结构形式,拆卸便捷,拆卸后能够被装入集装箱,便于后续的海外施工作业;进缆器2与升降系统8通过螺栓刚性连接,其上的导缆槽内设有若干滚轮,便于电缆在其上能够稳定滑动,减少电缆移动时的摩擦力;出缆器4与开沟机7连接在一起,即开沟机7挖通道时,其上的出缆器4能够使得海缆1顺利被埋至沟底;工作时,首先通过控制室3控制行走系统6行驶到需要铺设海缆1的区域,此时行走系统6支撑在海床面10上,此时海水将行走系统6覆盖,控制室3及动力系统5凸出于海水面上方设置,此时可通过动力系统5人工控制控制室3对进缆器2、出缆器4、开沟机7进行工作,开沟机7在开挖通道时海缆1在进缆器2、出缆器4工作下能够被下放埋入至开挖的通道内。下面将对行走系统6做进一步地补充说明,所述行走系统6采用2个大排量液压马达分别带动两侧的链轮,链轮与链条啮合,链条上包覆有履带,链轮带动链条,传动给履带,为整个设备提供行走动力;履带采用双排两栖履带,分布在控制室3的两侧,采用两栖履带能够便于本机器在水中或陆地上工作,适应性更强,便于人们使用。由于工作时,海水的高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我们为了使得控制室3、动力系统5能够正常工作,所述控制室3与动力系统5下方安装有升降系统8,所述升降系统8安装于行走系统6上,能够根据海水的深度从而调整控制室3及动力系统5与行走系统6之间的高度,避免海浪侵袭,从而使得工作的正常进行;其中,控制室3及动力系统5采用箱式结构,分别安装在升降系统8上方;进一步地,升降系统8采用液压升降平台结构。由于开沟机7在行走系统6工作时,其若一直在海床面10拖移时容易对其起到一定的损坏作用,因此我们在开沟机7上设有翻转油缸9,用来调整开沟机7角度;非作业状态,翻转油缸9将开沟机提至地面以上,便于转运及行走;作业状态时,翻转油缸9为开沟机7提供下压力,开沟机7边挖沟边下放,直至达到设计深度;开沟机7采用双液压马达驱动,带动挖沟链轮,链轮带动链条作回转运动,链条上设置切削刀具,对较硬地质采用合金刮刀,达到快速切削的能力;对于相对很软的地质情况,采用斗式刀具,提高携渣能力。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
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浅海水下自行走埋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海缆、控制室、进缆器、出缆器、动力系统、行走系统、开沟机;所述控制室设置于行走系统上方,所述出缆器、进缆器顶靠在海缆的下方,所述进缆器、出缆器固定安装于控制室下方,所述动力系统安装于行走系统上方,所述开沟机与行走系统销轴连接且开沟机呈倾斜设置;所述进缆器、出缆器、开沟机与动力系统连接并通过控制室联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浅海水下自行走埋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海缆、控制室、进缆器、出缆器、动力系统、行走系统、开沟机;所述控制室设置于行走系统上方,所述出缆器、进缆器顶靠在海缆的下方,所述进缆器、出缆器固定安装于控制室下方,所述动力系统安装于行走系统上方,所述开沟机与行走系统销轴连接且开沟机呈倾斜设置;所述进缆器、出缆器、开沟机与动力系统连接并通过控制室联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海水下自行走埋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系统采用2个大排量液压马达带动两侧的履带链轮,链轮与链条啮合,链条上包覆有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礼山许建冬卞维玉丁志宏周晖杨鸿钱骏梅扣所沈寿峰张志臣李亚文蒋延鹏
申请(专利权)人:亨通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