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稀贵金属萃取用智能控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6813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稀贵金属萃取用智能控流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金属萃取效率较高、成本较低和可以自动控制下料的稀贵金属萃取用智能控流装置。一种稀贵金属萃取用智能控流装置,包括有:底板和电机,底板上安装有电机;控流机构,底板上设有控流机构;搅拌机构,底板上设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与控流机构和电机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了快速萃取金属的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流机构和搅拌机构的配合,可将萃取液和金属溶液均匀混合后,利用红外线探测仪,自动排出获得的金属沉淀,加快人工萃取的速度,通过下料机构和阻隔机构的配合,可以将萃取液和金属溶液自动导入控流机构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稀贵金属萃取用智能控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稀贵金属萃取用智能控流装置。
技术介绍
稀有金属通常指在自然界中含量较少或分布稀散的金属,将一定比例的金属溶液和萃取液充分搅拌后,将反应得到的金属沉淀加工即可获得。人工搅拌两种溶液效率较低,且反应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气体,人们吸入这些气体可能引发不适,再者在人工分离沉淀与废液时,分离不完全会造成资源浪费,公开号为CN205933964U,公开了一种贵金属萃取装置,包括萃取罐,所述萃取罐的外部设有第一安装座,且所述萃取罐与第一安装座之间通过若干个弹簧连接,第一安装座的底部连接有支架,萃取罐的上方分别连接有反应液添加口和萃取液添加口,反应液添加口位于萃取液添加口的一侧,萃取罐上方的一侧连接有振动电机,萃取罐的底部连接有出液管,出液管上连接有阀门。本专利技术将萃取罐与安装座通过弹簧连接,在振动电机的作用下带动萃取罐振动,从而加快萃取液与反应液之间的反应速度;本专利技术在萃取罐内部连接了加热线圈,通过加热线圈对萃取液与反应液之间的反应进行加温,从而加快反应速度,但该设备无法实现自动控制下料功能。因此,亟需设计一种金属萃取效率较高,可以自动控制下料和降低原料成本稀贵金属萃取用智能控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金属萃取效率较低、成本较高和无法自动控制下料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金属萃取效率较高、成本较低和可以自动控制下料的稀贵金属萃取用智能控流装置。技术方案是:一种稀贵金属萃取用智能控流装置,包括有:电机,底板上安装有电机;控流机构,底板上设有控流机构;搅拌机构,底板上设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与控流机构和电机配合。可选地,控流机构包括有:固定板,底板上设有固定板;混合箱,固定板上设有混合箱;透明玻璃板,混合箱上设有两个透明玻璃板;红外线感应仪,底板上设有红外线感应仪,红外线感应仪与透明玻璃板配合;感应箱,混合箱上设有感应箱,感应箱与红外线感应仪连接;第一出水管,感应箱上设有第一出水管;收集箱,底板上设有收集箱;第一挡板,感应箱上滑动式设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与第一出水管和混合箱配合。可选地,搅拌机构包括有:第一转轴,底板上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传送组件,第一转轴与电机输出轴之间连接有传送组件;第二转轴,混合箱上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搅拌杆,第二转轴上设有搅拌杆;摩擦轮,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上均设有摩擦轮,摩擦轮与第二转轴滑动式连接,两个摩擦轮配合。可选地,还包括有:下料机构,底板上设有下料机构,下料机构与搅拌机构和控流机构连接;下料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柱,底板上设有第一固定柱;第一伸缩组,第一固定柱上滑动式设有第一伸缩组;第一齿条,第一伸缩组上设有第一齿条;缺齿轮,第一转轴上设有缺齿轮,缺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第二齿条,第一齿条上设有两个第二齿条;第二固定柱,底板上设有两个第二固定柱;托盘,第二固定柱上设有托盘;第三转轴,托盘上转动式设有第三转轴;直齿轮,第三转轴上设有直齿轮,直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储水箱,第三转轴上设有四个储水箱;第二挡板,两个储水箱上部连接有第二挡板;第三挡板,托盘上设有第三挡板,第三挡板与储水箱配合;装料箱,托盘上设有装料箱,装料箱与储水箱和第二挡板配合,装料箱与第三转轴转动式连接;第二出水管,两个托盘上设有第二出水管,第二出水管与混合箱和第三挡板配合。可选地,还包括有:阻隔机构,混合箱上设有阻隔机构,阻隔机构与下料机构配合;阻隔机构包括有:第一托板,混合箱上滑动式设有第一托板;第四挡板,第一托板上设有两个第四挡板,第四挡板与第二出水管配合;漂浮板,第一托板上设有漂浮板;漂浮球,漂浮板上设有漂浮球;推板,漂浮板上设有四个推板;箱盖,混合箱上设有箱盖,箱盖与推板配合。可选地,还包括有:脱离机构,底板上设有脱离机构,脱离机构与搅拌机构和阻隔机构配合;脱离机构包括有:第三固定柱,底板上设有两个第三固定柱;第二托板,底板上设有两个第二托板;第三托板,两个第二托板上放置有第三托板,第三托板与第三固定柱滑动式连接,第三托板与摩擦轮配合;受力板,第三托板上设有两个受力板,受力板与推板配合。可选地,还包括有:复位机构,底板上设有复位机构,复位机构与控流机构和脱离机构连接。可选地,复位机构包括有:第四固定柱,第一挡板上设有两个第四固定柱;第二伸缩组,第四固定柱上滑动式设有第二伸缩组;下凸块,第二伸缩组上设有下凸块;下楔形块,下凸块上设有下楔形块;第五固定柱,底板上设有两个第五固定柱;第三伸缩组,第五固定柱上滑动式设有第三伸缩组;左楔形块,第三伸缩组上设有左楔形块;上凸块,左楔形块上设有上凸块,上凸块与下凸块配合;上楔形块,上凸块上设有上楔形块,上楔形块与下楔形块配合;右楔形块,受力板上设有右楔形块,右楔形块与左楔形块配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达到了快速萃取金属的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控流机构和搅拌机构的配合,可将萃取液和金属溶液均匀混合后,利用红外线探测仪,自动排出获得的金属沉淀,加快人工萃取的速度。2、本专利技术达到了自动控制下料的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下料机构和阻隔机构的配合,可以将萃取液和金属溶液自动导入控流机构内,在控流机构内溶液装满后,停止下料。3、本专利技术达到了降低原料成本的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脱离机构和复位机构的配合,保证在金属沉淀没有完全排出之前,搅拌杆不会转动,确保金属沉淀能够完全排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控流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搅拌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下料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阻隔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脱离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复位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A部分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1:底板,2:电机,3:控流机构,31:固定板,32:混合箱,33:透明玻璃板,34:红外线感应仪,35:感应箱,36:第一出水管,37:收集箱,38:第一挡板,4:搅拌机构,41:第一转轴,42:传送组件,43:摩擦轮,44:第二转轴,45:搅拌杆,5:下料机构,51:第一固定柱,52:第一伸缩组,53:第一齿条,54:缺齿轮,55:第二齿条,56:直齿轮,57:第二固定柱,58:托盘,59:第三转轴,510:储水箱,511:第二挡板,512:第三挡板,513:装料箱,514:第二出水管,6:阻隔机构,61:第一托板,62: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稀贵金属萃取用智能控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n电机(2),底板(1)上安装有电机(2);/n控流机构(3),底板(1)上设有控流机构(3);/n搅拌机构(4),底板(1)上设有搅拌机构(4),搅拌机构(4)与控流机构(3)和电机(2)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稀贵金属萃取用智能控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电机(2),底板(1)上安装有电机(2);
控流机构(3),底板(1)上设有控流机构(3);
搅拌机构(4),底板(1)上设有搅拌机构(4),搅拌机构(4)与控流机构(3)和电机(2)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稀贵金属萃取用智能控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控流机构(3)包括有:
固定板(31),底板(1)上设有固定板(31);
混合箱(32),固定板(31)上设有混合箱(32);
透明玻璃板(33),混合箱(32)上设有两个透明玻璃板(33);
红外线感应仪(34),底板(1)上设有红外线感应仪(34),红外线感应仪(34)与透明玻璃板(33)配合;
感应箱(35),混合箱(32)上设有感应箱(35),感应箱(35)与红外线感应仪(34)连接;
第一出水管(36),感应箱(35)上设有第一出水管(36);
收集箱(37),底板(1)上设有收集箱(37);
第一挡板(38),感应箱(35)上滑动式设有第一挡板(38),第一挡板(38)与第一出水管(36)和混合箱(32)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稀贵金属萃取用智能控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搅拌机构(4)包括有:
第一转轴(41),底板(1)上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41);
传送组件(42),第一转轴(41)与电机(2)输出轴之间连接有传送组件(42);
第二转轴(44),混合箱(32)上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44);
搅拌杆(45),第二转轴(44)上设有搅拌杆(45);
摩擦轮(43),第二转轴(44)与第一转轴(41)上均设有摩擦轮(43),摩擦轮(43)与第二转轴(44)滑动式连接,两个摩擦轮(43)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稀贵金属萃取用智能控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下料机构(5),底板(1)上设有下料机构(5),下料机构(5)与搅拌机构(4)和控流机构(3)连接;
下料机构(5)包括有:
第一固定柱(51),底板(1)上设有第一固定柱(51);
第一伸缩组(52),第一固定柱(51)上滑动式设有第一伸缩组(52);
第一齿条(53),第一伸缩组(52)上设有第一齿条(53);
缺齿轮(54),第一转轴(41)上设有缺齿轮(54),缺齿轮(54)与第一齿条(53)啮合;
第二齿条(55),第一齿条(53)上设有两个第二齿条(55);
第二固定柱(57),底板(1)上设有两个第二固定柱(57);
托盘(58),第二固定柱(57)上设有托盘(58);
第三转轴(59),托盘(58)上转动式设有第三转轴(59);
直齿轮(56),第三转轴(59)上设有直齿轮(56),直齿轮(56)与第二齿条(55)啮合;
储水箱(510),第三转轴(59)上设有四个储水箱(510);
第二挡板(511),两个储水箱(510)上部连接有第二挡板(511);
第三挡板(512),托盘(58)上设有第三挡板(512),第三挡板(512)与储水箱(5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振利李亮刘庆利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斯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