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Z,E)-12-十四碳烯-1-醇乙酸酯的改进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86569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备(Z,E)‑12‑十四碳烯‑1‑醇乙酸酯的改进方法,wittig反应中的溶剂体系,创新地引入三溶剂体系,增加试剂在反应体系的溶解度,降低溶剂整体凝固点,双重作用下避免反应过程中在较低温度下出现团聚现象,避免反应搅拌不畅和产生大量杂质,进而加大后处理难度;用冰乙酸终止反应,代替之前的含水稀酸,控制原料中剩余的醛类的缩合,避免大量杂质产生,缩合产物一旦产生对三苯氧膦和主产物烯醇溶解度较大,且分离不开,会极大加强后处理难度,产物提取损失大;同时由于反应能在0摄氏度左右以均相状态反应,转化彻底,收率大幅提高,后处理简单,副产物三苯氧膦以颗粒状析出,无大量泥状废弃物,无其它固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Z,E)-12-十四碳烯-1-醇乙酸酯的改进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制备(Z,E)-12-十四碳烯-1-醇乙酸酯的改进方法,属于生物农药

技术介绍
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属鳞翅目,螟蛾科。主要分布在亚洲,我国除青藏高原玉米区未见报道外,其他各玉米种植区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区域位于东北三省、河北、河南、山东、四川、广西等。食性杂,主要危害玉米,是玉米生产上的第一大害虫,寄主植物多达25种,还能为害高粱、粟、棉花、大麻、小麦、大麦、马铃薯、豆类、向日葵、甘蔗、甜菜、番茄、茄子等。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使受害部分丧失功能,降低籽粒产量。在玉米心叶期,初孵幼虫大多爬入心叶内,群聚取食心叶叶肉,留下白色薄膜状表皮,呈花叶状;2、3龄幼虫大多爬入心叶内潜藏为害,心叶展开后,出现整齐的排孔;此后,陆续蛀入茎秆继续为害,蛀孔口常堆有大量粪渣;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苞叶、花丝被蛀食,造成缺粒和秕粒;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秆倒折率增加,籽粒产量下降;初孵幼虫可吐丝下垂,随风漂移扩散到邻近植株上。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品种,占粮食种植面积的42%,2019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达4128万公顷,玉米产量达2.57亿吨。亚洲玉米螟是世界性的蛀食性大害虫,一般发生年春玉米受害后减产10%左右,夏玉米减产20%~30%,大发生年减产达50%以上,以北方春玉米区和黄淮平原春、夏玉米区为最重。由于农业生产上长期的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亚洲玉米螟,加上亚洲玉米螟幼虫的钻蛀性、发蛾期较长等特点,致使化学农药使用效果不佳,造成抗性增加,防效下降,天敌数量减少,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昆虫性信息素是一类专一性强,无残留,环境友好的生物农药,昆虫性信息素防控虫害生物技术已成为农业绿色生态防控主推技术。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为(Z,E)-12-十四碳烯-1-醇醋酸酯的混合物,顺反比例接近1:1,国内外报道合成总收率只有30%。现有报道的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的合成方法主要有炔醇中间体路线、硼氢化反应路线、wittig反应路线三种。其中炔醇路线原料昂贵,反应条件苛刻,合成路线长,很难工业化;氢化反应路线此方法原料不易得,价格昂贵,反应条件苛刻,也不适合工业化;wittig反应路线又分为两种,第一种以1,12-十二碳二醇为原料,经选择性乙酰化、氧化得到醛,再和乙基三苯基溴化膦经wittig反应得到双键,此种方法反应步骤长,操作繁琐,反应选择性不高,而且有重金属不好处理。第二种以1,12-十二碳二醇为原料,经选择性溴代、和三苯基膦成盐,再和小分子醛经wittig反应得到双键,此方法条件较为温和,原材料易得,但是杂质较多,反应不易控制,易出现团聚现象,后处理困难,后处理完毕得到大量泥状废弃物。因此,wittig反应路线中的第二种方法值得优化,对于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wittig反应路线中的第二种方法,提供一种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Z,E)-12-十四碳烯-1-醇乙酸酯的合成改进方法,以期解决工艺中杂质较多,反应不易控制,易出现团聚现象,后处理困难等难题。本方法通过优选wittig反应中的溶剂体系,创新地引入三溶剂体系,增加wittig试剂在反应体系的溶解度,降低溶剂整体凝固点,双重作用下避免wititg反应过程中在较低温度下出现团聚现象,避免反应搅拌不畅和产生大量杂质,进而加大后处理难度;在wittig反应后处理中用冰乙酸终止反应,代替之前的含水稀酸,控制原料中剩余的醛类的缩合,避免大量杂质产生,缩合产物一旦产生对三苯氧膦和主产物烯醇溶解度较大,且分离不开,会极大加强后处理难度,产物提取损失大;同时由于反应能在0摄氏度左右以均相状态反应,转化彻底,收率大幅提高,后处理简单,副产物三苯氧膦以颗粒状析出,无大量泥状废弃物,无其它固废。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Z,E)-12-十四碳烯-1-醇乙酸酯化合物的合成改进方法,包括步骤如下:(1)将1,12-二溴十二烷和三苯基磷加入到甲苯中,加热回流反应8h-50h,反应结束后分离除去甲苯层,将残余的甲苯脱出,得到ω-溴代十二烷基三苯基溴化膦盐;(2)将ω-溴代十二烷基三苯基溴化膦盐溶于混合溶剂中,在氮气保护下降温至20℃-30℃后,缓慢加入有机碱,搅拌反应1-1.5h,降温到-10℃-0℃,加入溶剂稀释的乙醛并在此温度条件下保温反应3-10h,反应完后加入冰乙酸,水相用乙酸乙酯萃取后浓缩得白色至泛黄略固体,将此白色至泛黄略固体用石油醚提取后过滤,得白色颗粒状三苯氧膦,溶液浓缩后得黄色液体ω-溴代十四碳烯;(3)将ω-溴代十四碳烯加入到苯中,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水解,水解结束,分出有机层,经水洗,干燥,蒸馏,得到(Z,E)-12-十四碳烯-1-醇;(4)将(Z,E)-12-十四碳烯-1-醇和吡啶、乙酸酐混合后常温反应8h-24h,反应完成后分离出产物,经硅胶柱层析,得到(Z,E)-12-十四碳烯-1-醇乙酸酯。产物中Z/E摩尔比值95:5。(5)将步骤(4)中的产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依次加入亚硝酸钠溶液和硝酸溶液,反应完成后分离出产物,经硅胶柱层析,得到构型转化的(Z,E)-12-十四碳烯-1-醇乙酸酯。产物中Z/E摩尔比值24:76。上述步骤(1)所述的1,12-二溴十二烷和三苯基磷的摩尔比为1.0:1.0-1.3,1,12-二溴十二烷的摩尔浓度为0.5mol/L-2.0mol/L。上述步骤(2)所述的ω-溴代十二烷基三苯基溴化膦盐、有机碱、乙醛的摩尔比例范围在1.0:1.1-2.0:1.0-1.3之间,ω-溴代十二烷基三苯基溴化膦盐的摩尔浓度为0.3mol/L-2.0mol/L。步骤(2)所述的混合溶剂为四氢呋喃、二乙二醇二甲醚、甲苯的混合液,体积比为:1.0-10:1.0:1.0-3.0。所述的有机碱采用二甲亚砜钠盐,二甲亚砜钠盐的摩尔浓度为0.3mol/L-3.0mol/L。所述的冰乙酸质量浓度为99.5%。上述步骤(3)中ω-溴代十四碳烯的摩尔浓度为0.5mol/L-1.5mol/L,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浓度为2.0mol/L~8mol/L,所述的水解为40℃-50℃下水解2h-10h。上述步骤(4)中(Z,E)-12-十四碳烯-1-醇和乙酸酐的摩尔比例为1.0-1.2,(Z,E)-12-十四碳烯-1-醇的摩尔浓度为1.0mol/L-3.0mol/L。上述步骤(5)中(Z,E)-12-十四碳烯-1-醇乙酸酯和亚硝酸钠溶液、硝酸溶液的摩尔比例范围在1.0:0.05-0.2:0.1-0.2之间。本专利技术合成改进方法是以1,12-二溴十二烷为起始原料,经与三苯基磷成盐反应,再与乙醛发生wittig反应,然后经过水解反应,乙酰化反应,异构体转化反应,最后得到目标产物(Z,E)-12-十四碳烯-1-醇乙酸酯为基准路线,通过优选witt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Z,E)-12-十四碳烯-1-醇乙酸酯化合物的合成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n(1)将1,12-二溴十二烷和三苯基磷加入到甲苯中,加热回流反应,反应结束后分离除去甲苯,得到ω-溴代十二烷基三苯基溴化膦盐;/n(2)将ω-溴代十二烷基三苯基溴化膦盐溶于混合溶剂中,在氮气保护下降温后,缓慢加入有机碱,搅拌反应继续降温到-10℃-0℃,加入溶剂稀释的乙醛并在此温度条件下保温反应,反应完后加入冰乙酸,水相用乙酸乙酯萃取后浓缩得固体,将固体用石油醚提取后过滤,得三苯氧膦,溶液浓缩后得液体ω-溴代十四碳烯;/n(3)将ω-溴代十四碳烯加入到苯中,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水解,水解结束,分出有机层,经水洗,干燥,蒸馏,得到(Z,E)-12-十四碳烯-1-醇;/n(4)将(Z,E)-12-十四碳烯-1-醇和吡啶、乙酸酐混合后常温反应,反应完成后分离出产物,经硅胶柱层析,得到(Z,E)-12-十四碳烯-1-醇乙酸酯;/n(5)将步骤(4)中的产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依次加入亚硝酸钠溶液和硝酸溶液,反应完成后分离出产物,经硅胶柱层析,得到构型转化的(Z,E)-12-十四碳烯-1-醇乙酸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Z,E)-12-十四碳烯-1-醇乙酸酯化合物的合成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1)将1,12-二溴十二烷和三苯基磷加入到甲苯中,加热回流反应,反应结束后分离除去甲苯,得到ω-溴代十二烷基三苯基溴化膦盐;
(2)将ω-溴代十二烷基三苯基溴化膦盐溶于混合溶剂中,在氮气保护下降温后,缓慢加入有机碱,搅拌反应继续降温到-10℃-0℃,加入溶剂稀释的乙醛并在此温度条件下保温反应,反应完后加入冰乙酸,水相用乙酸乙酯萃取后浓缩得固体,将固体用石油醚提取后过滤,得三苯氧膦,溶液浓缩后得液体ω-溴代十四碳烯;
(3)将ω-溴代十四碳烯加入到苯中,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水解,水解结束,分出有机层,经水洗,干燥,蒸馏,得到(Z,E)-12-十四碳烯-1-醇;
(4)将(Z,E)-12-十四碳烯-1-醇和吡啶、乙酸酐混合后常温反应,反应完成后分离出产物,经硅胶柱层析,得到(Z,E)-12-十四碳烯-1-醇乙酸酯;
(5)将步骤(4)中的产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依次加入亚硝酸钠溶液和硝酸溶液,反应完成后分离出产物,经硅胶柱层析,得到构型转化的(Z,E)-12-十四碳烯-1-醇乙酸酯。


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1)所述的1,12-二溴十二烷和三苯基磷的摩尔比为1.0:1.0-1.3,1,12-二溴十二烷的摩尔浓度为0.5mol/L-2.0mol/L。


3.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忠萍李金涛王滢秀张作山刘钦胜左伯军刘敬民蒋爱忠刘军王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