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回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6383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翻转回流装置,用于对前道工序完成后的带电池夹具将夹具在与电池脱离后以翻转的状态回流,其特征在于,具备供给机构、翻转滑槽、和回流机构,供给机构用于使夹具与电池脱离,并将脱离后的夹具供给至翻转滑槽,翻转滑槽从上方到下方依次具备入口、第一导轨部、拐弯部、和出口,夹具从入口滑入后,经第一导轨部向下滑行至拐弯部,通过拐弯部改变滑行方向并翻转,然后继续向下滑行至出口,回流机构用于将从出口滑出的夹具以翻转后的状态回流至生产线的上游侧,实现夹具在生产线中的循环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翻转回流装置能够以极其简单的机构实现夹具的自动翻转和回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翻转回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翻转回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以实现夹具的自动翻转和回流的翻转回流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锂电池行业的高速发展,锂电池的制造工艺也朝向整线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锂电池的传统制造工艺中存在很多高重复性作业,需要人工介入,因此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采用了智能控制的自动化生产线成为行业发展的新热点。在自动化生产线中,使用机械手与机器人代替人工来实现全自动化生产,因此产品的一致性得到了保证,大大提高了锂电池的制造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锂电池的制造工艺可分为极板制作工序段、极板组构成工序段、电池组装工序段、和检测激活工序段。其中电池组装工序段的具体步骤是:将卷好压制过的极板组放入电池壳内,从上方插入护板,对从护板伸出的引线进行切断,将引线与封口板焊接,折曲引线将封口板覆盖在电池壳上,对封口板进行焊接,从封口板上的注液孔向电池壳内注入电解液、然后对注液孔进行封栓焊接,完成裸电池(有时也简称为电池)的制作。在传统的生产线上,上述这样的电池组装工序段需要7~8个工位,即壳体插入工位、护板插入工位、引线切断工位、引线焊接工位、引线折曲工位、封口板焊接工位、注液工位和封栓焊接工位,大多数工位需要人工介入操作。而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只要将电池插入规定形状的夹具,就可以与该夹具一起通过传送带在不同的工位之间传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上述夹具通常为上端具有开口槽的框型部件,电池可以插入开口槽中。夹具的外部尺寸与各工位的设备尺寸相匹配,方便机械手操作,而其内部尺寸可以对应于不同的电池尺寸进行调整,这样可以利用一条自动化生产线,生产出不同规格的电池。在电池组装工序段即将结束时,需要将上述夹具与电池脱离,并将脱离后的夹具回流至生产线的上游侧的最前面的工位,实现对夹具的重复循环使用。但是,但是,由于夹具在不同工位中的使用状态不同,有时需要人工对其进行位置调整后放入回流皮带,所以,在现有的锂电池生产线上,这一步骤还需要人工介入,尚未完全实现自动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转回流装置,能够以简单的机械结构实现夹具的自动翻转和回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翻转回流装置,用于对前道工序完成后的带电池夹具将夹具在与电池脱离后以翻转的状态回流,其特征在于,具备供给机构、翻转滑槽、和回流机构,所述供给机构用于使所述夹具与电池脱离,并将脱离后的夹具供给至所述翻转滑槽,所述翻转滑槽从上方到下方依次具备入口、第一导轨部、拐弯部、和出口,所述夹具从所述入口滑入后,经所述第一导轨部向下滑行至所述拐弯部,通过所述拐弯部改变滑行方向并翻转,然后继续向下滑行至所述出口,所述回流机构用于将从所述出口滑出的所述夹具以翻转后的状态回流至生产线的上游侧。优选地,所述拐弯部为封闭的弧形滑槽,具备相互平行的弧形的内滑槽面和弧形的外滑槽面、以及将所述内滑槽面与所述外滑槽面连接的两个侧壁,所述内滑槽面的弧度为100度~170度。优选地,所述内滑槽面与所述外滑槽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夹具的厚度,且小于所述夹具的长度。优选地,所述第一导轨部具有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第一导轨面、和位于所述第一导轨面的两侧的导轨侧壁。优选地,所述第一导轨部在与所述拐弯部的交界处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导轨面的上方的上挡板。优选地,所述供给机构具有吸盘、气缸和夹具挡片,所述吸盘带着所述电池向生产线的下游侧移动,所述夹具挡片挡住所述夹具使其不随所述电池向生产线的下游侧移动,当所述电池移至脱离所述夹具的位置时,所述气缸驱动所述夹具向所述翻转滑槽的入口方向前进,并使其滑入所述入口。优选地,所述回流机构具有回流皮带,位于所述翻转滑槽的出口的下方,从所述翻转滑槽的出口滑出的所述夹具以翻转后的状态落在所述回流皮带上。优选地,所述回流机构还具有位于所述回流皮带的两侧的皮带侧壁、和位于所述回流皮带的运行方向的上游侧的止滑挡板,所述止滑挡板与所述翻转滑槽的所述出口对置地设置。优选地,所述回流机构在所述翻转滑槽的出口的两侧还具有两个侧挡板,所述侧挡板的高度高于所述出口的高度。优选地,所述翻转滑槽的所述入口相比于所述出口远离所述拐弯部。优选地,在所述翻转滑槽中,所述拐弯部与所述出口之间还具有第二导轨部,所述第二导轨部具有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第二导轨面、和位于所述第二导轨面的两侧的导轨侧壁。优选地,所述第二导轨面在所述出口处的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大于0度且为30度以下。优选地,所述夹具为扁平型,具有相对置的两个主表面,上端具有开口槽,可插入方形电池。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翻转回流装置,在利用供给机构实现了夹具与电池的脱离后,通过具备特定形状的翻转滑槽,辅以回流机构的组合,无需复杂的机械结构和电气控制,就实现了夹具的自动翻转和回流,可以适用于电池制造的自动生产线、以及物流线等各种换向和回流用途。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翻转回流装置的整体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翻转回流装置中使用的夹具和电池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翻转回流装置中的供给机构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a)俯视图;(b)主视图;(c)右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翻转回流装置中的供给机构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a)夹具与电池脱离前的状态,(a)夹具与电池脱离后的状态。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翻转回流装置中的翻转滑槽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翻转回流装置中的回流机构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前所述,在现有的锂电池生产线上,在将夹具放入回流皮带送回至前面的工位循环使用时,需要人工将夹具放入回流皮带,夹具在皮带上呈立式传输,至预定位置时再由人工取出,因此存在传输距离长、需要多人作业、夹具容易被划伤、发生倾斜卡料等问题。此外,如果将夹具平放在皮带上回流,则根据前面的工位的使用状态,还需要人工将夹具进行正反面翻转后使用。本专利技术者们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供了一种不需要人工介入就能实现夹具的自动翻转和回流的翻转回流装置,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翻转回流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记载的具体形态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例子的例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翻转回流装置的结构不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翻转回流装置的整体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翻转回流装置1具备供给机构2、翻转滑槽3和回流机构4。其中,供给机构2位于回流机构4的上方,翻转滑槽3介于供给机构2和回流机构4之间。供给机构2用于将生产线的前道工序中的夹具(未图示)供给至翻转滑槽3,夹具通过自身重力作用在翻转滑槽3中滑行并发生翻转,翻转后由回流机构4将其回流至生产线的上游侧。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翻转回流装置中使用的各部件进行详细说明。<夹具>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翻转回流装置中使用的夹具和电池的一个例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翻转回流装置,用于对前道工序完成后的带电池夹具将夹具在与电池脱离后以翻转的状态回流,其特征在于,具备供给机构、翻转滑槽、和回流机构,/n所述供给机构用于使所述夹具与电池脱离,并将脱离后的夹具供给至所述翻转滑槽,/n所述翻转滑槽从上方到下方依次具备入口、第一导轨部、拐弯部、和出口,所述夹具从所述入口滑入后,经所述第一导轨部向下滑行至所述拐弯部,通过所述拐弯部改变滑行方向并翻转,然后继续向下滑行至所述出口,/n所述回流机构用于将从所述出口滑出的所述夹具以翻转后的状态回流至生产线的上游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转回流装置,用于对前道工序完成后的带电池夹具将夹具在与电池脱离后以翻转的状态回流,其特征在于,具备供给机构、翻转滑槽、和回流机构,
所述供给机构用于使所述夹具与电池脱离,并将脱离后的夹具供给至所述翻转滑槽,
所述翻转滑槽从上方到下方依次具备入口、第一导轨部、拐弯部、和出口,所述夹具从所述入口滑入后,经所述第一导轨部向下滑行至所述拐弯部,通过所述拐弯部改变滑行方向并翻转,然后继续向下滑行至所述出口,
所述回流机构用于将从所述出口滑出的所述夹具以翻转后的状态回流至生产线的上游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拐弯部为封闭的弧形滑槽,具备相互平行的弧形的内滑槽面和弧形的外滑槽面、以及将所述内滑槽面与所述外滑槽面连接的两个侧壁,所述内滑槽面的弧度为100度~170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滑槽面与所述外滑槽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夹具的厚度,且小于所述夹具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翻转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部具有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第一导轨面、和位于所述第一导轨面的两侧的导轨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翻转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部在与所述拐弯部的交界处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导轨面的上方的上挡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翻转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机构具有吸盘、气缸和夹具挡片,所述吸盘带着所述电池向生产线的下游侧移动,所述夹具挡片挡住所述夹具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民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能源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