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伟圃专利>正文

一种五通变形玩具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6318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五通变形玩具车,包括底盘、前部车体、后部车体、车门和轮组,底盘设有变形驱动装置、第一行走驱动装置和第二行走驱动装置,变形驱动装置的上方设有移动托盘;前部车体内设有变形装置和机器人头部件;后部车体和底盘一体设置;车门通过手臂变形装置与变形装置相连接;轮组包括主动轮和辅助轮,主动轮包括对称安装在底盘两侧的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且第一行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车轮转动,第二行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车轮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遥控器可灵活操作玩具车的行走和变形,操作性强,增加趣味性,具有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五通变形玩具车
本技术属于玩具
,具体涉及一种五通变形玩具车。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儿童的玩具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现有的玩具车其结构复杂,操作繁琐,降低了儿童对玩具车的兴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五通变形玩具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五通变形玩具车,其结构要点在于:包括:底盘,底盘设有变形驱动装置、第一行走驱动装置和第二行走驱动装置,变形驱动装置包括变形驱动电机、齿轮一、齿轮二、齿轮三、齿轮四、齿轮五、齿轮六和移动托盘,齿轮一与变形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其中齿轮一、齿轮二、齿轮三、齿轮四、齿轮五和齿轮六依次啮合,且齿轮六的上方设有偏心柱,变形驱动装置的上方设有移动托盘,其中移动托盘设有用于偏心柱移动的椭圆形通孔,且移动托盘的上方设有用于固定偏心柱的两个交叉的U型固定夹;前部车体,前部车体内设有变形装置和机器人头部件,且前部车体与机器人头部件通过扭簧活动连接,变形装置设于移动托盘的上方,其中变形装置包括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且前支撑架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与前部车体和底盘转动连接,后支撑架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与前部车体和底盘转动连接,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之间设有支撑弹簧,且支撑弹簧的上端与前支撑架相连接,下端与后支撑架相连接;后部车体,后部车体和底盘一体设置;车门,车门为两个,且车门通过手臂变形装置与变形装置相连接,手臂变形装置包括前臂和后臂,其中前臂的两端分别与车门和前支撑架转动连接,且后臂的上端与前臂转动连接,下端与后支撑架转动连接;轮组,轮组包括主动轮和辅助轮,主动轮包括对称安装在底盘两侧的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且第一行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车轮转动,第二行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车轮转动,辅助轮设于底盘靠近前部车体一侧的下方,且辅助轮通过轴杆与底盘转动相连接。作为优选的,底盘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电池的电池盒。作为优选的,底盘设有电路板和喇叭,其中电路板分别与变形驱动电机和喇叭相连接,且电路板信号连接有遥控器。作为优选的,第一行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齿轮A、齿轮B和齿轮C,其中齿轮A、齿轮B和齿轮C依次啮合,且第一电机与电路板相连接,齿轮A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齿轮C与第一车轮同步转动。作为优选的,第二行走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齿轮D、齿轮E和齿轮F,其中齿D、齿轮E和齿轮F依次啮合,且第二电机与电路板相连接,齿轮D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齿轮F与第二车轮同步转动。作为优选的,前部车体的上方设有螺旋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遥控器可灵活操作玩具车的行走和变形,操作性强,增加趣味性,具有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变形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变形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变形后的局部结构前视图;图4为本技术变形后的局部结构后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主视图;图6为图5的局部结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齿轮五和齿轮六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新型用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8,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五通变形玩具车,包括:图中:1-底盘,2-变形驱动电机,3-齿轮一,4-齿轮二,5-齿轮三,6-齿轮四,7-齿轮五,8-齿轮六,14-偏心柱,15-移动托盘,16-椭圆形通孔,17-U型固定夹,18-前部车体,19-机器人头部件,20-前支撑架,21-后支撑架,22-支撑弹簧,23-后部车体,24-车门,25-前臂,26-后臂,27-辅助轮,28-第一车轮,29-第二车轮,30-轴杆,31-电路板,32-喇叭,33-第一电机,34-齿轮A,35-齿轮B,36-齿轮C,37-第二电机,38-齿轮D,39-齿轮E,40-齿轮F,41-螺旋桨。底盘1,所述的底盘1设有变形驱动装置、第一行走驱动装置和第二行走驱动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五通变形玩具车,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盘,所述的底盘设有变形驱动装置、第一行走驱动装置和第二行走驱动装置,所述的变形驱动装置包括变形驱动电机、齿轮一、齿轮二、齿轮三、齿轮四、齿轮五、齿轮六和移动托盘,所述的齿轮一与变形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其中齿轮一、齿轮二、齿轮三、齿轮四、齿轮五和齿轮六依次啮合,且齿轮六的上方设有偏心柱,所述的变形驱动装置的上方设有移动托盘,其中移动托盘设有用于偏心柱移动的椭圆形通孔,且移动托盘的上方设有用于固定偏心柱的两个交叉的U型固定夹;/n前部车体,所述的前部车体内设有变形装置和机器人头部件,且前部车体与机器人头部件通过扭簧活动连接,所述的变形装置设于移动托盘的上方,其中变形装置包括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且前支撑架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与前部车体和底盘转动连接,后支撑架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与前部车体和底盘转动连接,所述的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之间设有支撑弹簧,且支撑弹簧的上端与前支撑架相连接,下端与后支撑架相连接;/n后部车体,所述的后部车体和底盘一体设置;/n车门,所述的车门为两个,且车门通过手臂变形装置与变形装置相连接,所述的手臂变形装置包括前臂和后臂,其中前臂的两端分别与车门和前支撑架转动连接,且后臂的上端与前臂转动连接,下端与后支撑架转动连接;/n轮组,所述的轮组包括主动轮和辅助轮,所述的主动轮包括对称安装在底盘两侧的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且第一行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车轮转动,第二行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车轮转动,所述的辅助轮设于底盘靠近前部车体一侧的下方,且辅助轮通过轴杆与底盘转动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五通变形玩具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所述的底盘设有变形驱动装置、第一行走驱动装置和第二行走驱动装置,所述的变形驱动装置包括变形驱动电机、齿轮一、齿轮二、齿轮三、齿轮四、齿轮五、齿轮六和移动托盘,所述的齿轮一与变形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其中齿轮一、齿轮二、齿轮三、齿轮四、齿轮五和齿轮六依次啮合,且齿轮六的上方设有偏心柱,所述的变形驱动装置的上方设有移动托盘,其中移动托盘设有用于偏心柱移动的椭圆形通孔,且移动托盘的上方设有用于固定偏心柱的两个交叉的U型固定夹;
前部车体,所述的前部车体内设有变形装置和机器人头部件,且前部车体与机器人头部件通过扭簧活动连接,所述的变形装置设于移动托盘的上方,其中变形装置包括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且前支撑架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与前部车体和底盘转动连接,后支撑架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与前部车体和底盘转动连接,所述的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之间设有支撑弹簧,且支撑弹簧的上端与前支撑架相连接,下端与后支撑架相连接;
后部车体,所述的后部车体和底盘一体设置;
车门,所述的车门为两个,且车门通过手臂变形装置与变形装置相连接,所述的手臂变形装置包括前臂和后臂,其中前臂的两端分别与车门和前支撑架转动连接,且后臂的上端与前臂转动连接,下端与后支撑架转动连接;
轮组,所述的轮组包括主动轮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圃
申请(专利权)人:陈伟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