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糖尿病足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6225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糖尿病足治疗仪,包括治疗仪本体,所述治疗仪本体的上表面后端安装有面板,所述面板的上表面固定设有显示屏,所述治疗仪本体的上表面安装有盖板,所述治疗仪本体靠近所述盖板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提手;通道的顶端与人体脚踝轮廓相吻合,使得患者脚部处于通道的底端内部,配合通孔,不影响药水的流动,便于对患者的脚部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因凸块和凹槽相匹配,患者可将棉层固定至通道的内部,且便于更换新的棉层,因棉层本身浸有治疗渗出脓液的药物,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伤口处渗出脓液,可通过棉层吸收治疗,利于加快伤口的恢复,或在通道的内部涂抹防腐生肌的药物,达到加快伤口的恢复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糖尿病足治疗仪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糖尿病足治疗仪。
技术介绍
糖尿病足的概念是由Oakley于1956年首先提出,1972年Catterall将其定义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它至少应当具备如下要素:第一是糖尿病患者,第二是应当有足部组织营养障碍,第三是伴有一定下肢神经或血管病变,三者缺一不可,糖尿病足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即神经型、缺血型和神经缺血型,目前,我国糖尿病足以混合型为主,治疗方面,在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中,更重视综合治疗,即可靠内科药物,也可靠外科手术,“改善循环、控制血糖、抗感染、局部清创换药、营养神经、支持治疗”六环法是非常好的措施,下肢动脉血流的重建在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中,是最重要和关键的措施,糖尿病足治疗仪是所常用的治疗设备。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的糖尿病足治疗仪多为箱式,其内部未针对患者的脚部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且其内部未设有放置治疗药物的装置,不利于患者的伤口恢复,延长了修复时间;2、现有的糖尿病足治疗仪其顶部可拆卸有盖板,在使用时,需要将盖板卸下,将脚部放入治疗仪内部,导致封闭性不强,不利于保温,导致不利于血管的扩张和血液的循环。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糖尿病足治疗仪。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糖尿病足治疗仪,具有针对性治疗、便于放置治疗药物、封闭性强和伤口恢复快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糖尿病足治疗仪,包括治疗仪本体,所述治疗仪本体的上表面后端安装有面板,所述面板的上表面固定设有显示屏,所述治疗仪本体的上表面安装有盖板,所述治疗仪本体靠近所述盖板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提手,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前端对称开设有通槽,所述治疗仪本体的内部底面固定设有多个凸球,所述治疗仪本体的内部底面后端开设有洒水槽,所述通槽的内侧壁固定设有气囊,所述治疗仪本体的内部底面对称设有多个辊筒,多个对称设置的所述辊筒之间设有超声波发生器,所述超声波发生器和所述治疗仪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气囊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治疗仪本体的内部底面开设有容腔,所述容腔内安装有充气泵,所述充气泵的出气管和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盖板的底面靠近所述通槽的底端固定设有通道,所述通道的内侧壁安装有棉层,所述通道的内侧壁固定设有多个凸块,所述棉层的外侧壁开设有多个凹槽。作为本技术一种糖尿病足治疗仪优选的,所述通道的底端和顶端均为开口状,且所述通道的底端与人体脚部轮廓相吻合,所述通道的顶端与人体脚踝轮廓相吻合。作为本技术一种糖尿病足治疗仪优选的,所述棉层和所述通道的轮廓相符合,所述通道和所述棉层底端外侧壁均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棉层的底面与所述治疗仪本体的内部底面相接触。作为本技术一种糖尿病足治疗仪优选的,所述凸块为T字型结构,所述凹槽为T型槽,所述凸块和所述凹槽相匹配。作为本技术一种糖尿病足治疗仪优选的,所述辊筒的数量为六个,六个所述辊筒三三一组对称分布,且两组所述辊筒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通道的内部。作为本技术一种糖尿病足治疗仪优选的,所述气囊为圆环结构,且所述气囊的表面为柔软材质。作为本技术一种糖尿病足治疗仪优选的,所述气囊的上表面安装有塞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将盖板固定至治疗仪本体的上表面后,患者通过通槽将脚部放置治疗仪本体的内部,因通道的底端和顶端均为开口状,且通道的底端与人体脚部轮廓相吻合,通道的顶端与人体脚踝轮廓相吻合,使得患者脚部处于通道的底端内部,配合通孔,不影响药水的流动,便于对患者的脚部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因凸块和凹槽相匹配,患者可将棉层固定至通道的内部,且便于更换新的棉层,因棉层本身浸有治疗渗出脓液的药物,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伤口处渗出脓液,可通过棉层吸收治疗,利于加快伤口的恢复,或在通道的内部涂抹防腐生肌的药物,同样达到加快伤口的恢复的目的,缩短修复时间。2、在盖板的上表面对称开设有通槽,患者将脚部放入治疗仪本体的内部时,可启动充气泵,因充气泵的出气管通过连接管和气囊连通,通过充气泵为气囊充气,圆环结构的气囊符合人体小腿的外廓,利于贴合小腿,鼓起的气囊再次使得气囊紧贴小腿,达到缩小间隙的作用,提高治疗仪本体的封闭性,减少热量的外散,提高保温效果,从而利于患者血管的扩张和血液的循环。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局部治疗仪本体、辊筒和超声波发生器的安装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通道和棉层连接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充气泵、连接管和气囊连接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局部通道和棉层拆分图;图中:1、治疗仪本体;2、面板;3、显示屏;4、盖板;5、提手;6、通槽;7、气囊;8、凸球;9、洒水槽;10、辊筒;11、超声波发生器;12、通道;13、棉层;14、连接管;15、充气泵;16、凸块;17、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局部治疗仪本体、辊筒和超声波发生器的安装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充气泵、连接管和气囊连接图;一种糖尿病足治疗仪,包括治疗仪本体1,治疗仪本体1的上表面后端安装有面板2,面板2的上表面固定设有显示屏3,治疗仪本体1的上表面安装有盖板4,治疗仪本体1靠近盖板4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提手5,盖板4的上表面前端对称开设有通槽6,治疗仪本体1的内部底面固定设有多个凸球8,治疗仪本体1的内部底面后端开设有洒水槽9,通槽6的内侧壁固定设有气囊7,治疗仪本体1的内部底面对称设有多个辊筒10,多个对称设置的辊筒10之间设有超声波发生器11,超声波发生器11和治疗仪本体1固定连接,气囊7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4,治疗仪本体1的内部底面开设有容腔,容腔内安装有充气泵15,充气泵15的出气管和连接管14固定连接;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通道和棉层连接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局部通道和棉层拆分图;盖板4的底面靠近通槽6的底端固定设有通道12,通道12的内侧壁安装有棉层13,通道12的内侧壁固定设有多个凸块16,棉层13的外侧壁开设有多个凹槽1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面板2分别和显示屏3、超声波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糖尿病足治疗仪,包括治疗仪本体(1),所述治疗仪本体(1)的上表面后端安装有面板(2),所述面板(2)的上表面固定设有显示屏(3),所述治疗仪本体(1)的上表面安装有盖板(4),所述治疗仪本体(1)靠近所述盖板(4)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提手(5),所述盖板(4)的上表面前端对称开设有通槽(6),所述治疗仪本体(1)的内部底面固定设有多个凸球(8),所述治疗仪本体(1)的内部底面后端开设有洒水槽(9),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6)的内侧壁固定设有气囊(7),所述治疗仪本体(1)的内部底面对称设有多个辊筒(10),多个对称设置的所述辊筒(10)之间设有超声波发生器(11),所述超声波发生器(11)和所述治疗仪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气囊(7)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4),所述治疗仪本体(1)的内部底面开设有容腔,所述容腔内安装有充气泵(15),所述充气泵(15)的出气管和所述连接管(14)固定连接;/n所述盖板(4)的底面靠近所述通槽(6)的底端固定设有通道(12),所述通道(12)的内侧壁安装有棉层(13),所述通道(12)的内侧壁固定设有多个凸块(16),所述棉层(13)的外侧壁开设有多个凹槽(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糖尿病足治疗仪,包括治疗仪本体(1),所述治疗仪本体(1)的上表面后端安装有面板(2),所述面板(2)的上表面固定设有显示屏(3),所述治疗仪本体(1)的上表面安装有盖板(4),所述治疗仪本体(1)靠近所述盖板(4)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提手(5),所述盖板(4)的上表面前端对称开设有通槽(6),所述治疗仪本体(1)的内部底面固定设有多个凸球(8),所述治疗仪本体(1)的内部底面后端开设有洒水槽(9),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6)的内侧壁固定设有气囊(7),所述治疗仪本体(1)的内部底面对称设有多个辊筒(10),多个对称设置的所述辊筒(10)之间设有超声波发生器(11),所述超声波发生器(11)和所述治疗仪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气囊(7)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4),所述治疗仪本体(1)的内部底面开设有容腔,所述容腔内安装有充气泵(15),所述充气泵(15)的出气管和所述连接管(14)固定连接;
所述盖板(4)的底面靠近所述通槽(6)的底端固定设有通道(12),所述通道(12)的内侧壁安装有棉层(13),所述通道(12)的内侧壁固定设有多个凸块(16),所述棉层(13)的外侧壁开设有多个凹槽(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延萍吴红霞申敏孙荣沁肖红刘春迪崔玉莹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