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形扁式氧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61878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椭圆形扁式氧合器,外壳内中心设有由血液隔离板围成的横截面为椭圆形的血液分流空腔,外壳与水膜隔离板之间形成横截面为椭圆形的氧合通道,水膜隔离板与血液隔离板之间形成热交换通道;外壳下半部设有环形的集血区;集血区设有血液出口、药剂注入口;外壳上半部设有环形的集气区,集气区设有排气口;外壳底部设有血液入口,血液分流空腔底部设有血液分流通道,血液入口与血液分流通道连通;水膜隔离板上半部设有血液流转通道一,血液隔离板下半部设有血液流转通道二;气体入口、气体出口分别与氧合通道连通;变温液入口、变温液出口分别与热交换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大了最大血液接触面积,提高氧合效率,降低氧合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椭圆形扁式氧合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一种椭圆形扁式氧合器。
技术介绍
ECMO系统通常包含有提供输入流量的血泵、供给氧气的膜式氧合器、涂有肝素并预充的连接管道、维持血液温度的变温水箱和各种检测设备,如血氧饱和度、静脉管路负压检测等。市面上的ECMO系统的体积庞大,结构操作复杂,多用于长期维持生命,不利于紧急救护中使用。同时因体积庞大、操作复杂,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成本过高,无法快速普及应用,仅可用于少量大型医疗中心,操作人员也需要大量经验才能够在临床应用中使用。血液透析、过滤系统通过桡动脉引流等方式,将血液从体内引出,经过特定方法滤除血液中某些成分或加入某些特定成分,完成患者的治疗方案。血液透析或过滤系统的血液引流量较小,且为滚压泵系统容易造成血液损伤,且没有氧合器不能完成体外血液氧合,不能用于缓解肺部呼吸困难症状。如强行接入氧合器,在相同血流量下滚压泵更易产生血液损伤,并且由于引流量不够,血流速度较低,会导致氧合器内血栓的生长,增加患者的生命危险。因此低阻力高氧合是氧合器设计的一个关键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椭圆形扁式氧合器,提高血液接触面积,降低氧合阻力。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椭圆形扁式氧合器,包括外壳,外壳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外壳内中心设有由血液隔离板围成的横截面为椭圆形的血液分流空腔,外壳的侧壁与血液隔离板之间设有水膜隔离板,外壳与水膜隔离板之间形成横截面为椭圆形的氧合通道,水膜隔离板与血液隔离板之间形成热交换通道;外壳下半部设有环形的集血区;集血区设有血液出口、药剂注入口、鲁尔压传感器接口、温度传感器接口;外壳上半部设有环形的集气区;集气区设有排气口一、排气口二;外壳底部设有血液入口,血液分流空腔底部的垂直截面为“V”型,血液分流空腔底部设有血液分流通道,血液入口与血液分流通道连通;水膜隔离板上半部设有血液流转通道一,用于连通氧合通道与热交换通道;血液隔离板下半部设有血液流转通道二,用于连通热交换通道与血液分流通道;外壳底部设有气体入口,顶部设有气体出口,气体入口、气体出口分别与氧合通道连通;气体出口上设有气体检测口;外壳顶部设有变温液入口,底部设有变温液出口,变温液入口、变温液出口分别与热交换通道连通。血液流转通道一为多组对称窗口通道,设有4-12个窗口通道,窗口通道设置阻挡盖口,用于关闭部分窗口通道。血液流转通道二为多组对称窗口通道,设有4-12个窗口通道,窗口通道设置阻挡盖口,用于关闭部分窗口通道。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椭圆形氧合通道,增大了最大血液接触面积,提高氧合效率;即能够在保持氧合效果前提下可以减少氧合通道厚度;2.血液分流通道与血液分流板,结合使入口血流分流形成多股,提高血液流动效率,加速氧合变温过程,降低氧合阻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血液分流空腔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氧合通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气体的流向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变温液流向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的血液流向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的氧合通道的血液接触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到图6所示,椭圆形扁式氧合器,外壳101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外壳101内中心设有由血液隔离板103围成的横截面为椭圆形的血液分流空腔105,如图1所示,外壳101的侧壁与血液隔离板103之间设有水膜隔离板102,外壳101与水膜隔离板102之间形成横截面为椭圆形的氧合通道107,如图8所示,水膜隔离板102与血液隔离板103之间形成热交换通道108;外壳101下半部设有环形的集血区106;集血区106设有血液出口2、药剂注入口8、鲁尔压传感器接口7、温度传感器接口12;外壳101上半部设有环形的集气区109;集气区109设有排气口一10、排气口二11;外壳101底部设有血液入口1,血液分流空腔105底部的垂直截面为“V”型,血液分流空腔105底部设有血液分流通道104,血液入口1与血液分流通道104连通;水膜隔离板102上半部设有血液流转通道一110,用于连通氧合通道107与热交换通道108;血液隔离板103下半部设有血液流转通道二111,用于连通热交换通道108与血液分流通道104;外壳101底部设有气体入口3,顶部设有气体出口4,气体入口3、气体出口4分别与氧合通道107连通;气体出口4上设有气体检测口9;外壳101顶部设有变温液入口5,底部设有变温液出口6,变温液入口5、变温液出口6分别与热交换通道108连通。血液流转通道一110为多组对称窗口通道,设有4-12个窗口通道,窗口通道设置阻挡盖口,用于关闭部分窗口通道。血液流转通道二111为多组对称窗口通道,设有4-12个窗口通道,窗口通道设置阻挡盖口,用于关闭部分窗口通道。水膜隔离板102,分隔氧合通道107与热交换通道108。血液隔离板103,隔断血液与血液分流空腔105。血液分流通道104,与血液分流空腔105配合使血液形成多股分支向热交换通道108流动。血液分流空腔105侧视为“V”型,血液自入口向上流动,遇到血液分流空腔105后沿板上流道向热交换通道108流动。集血区106,血液流出前的集血区域,提供压力调节能力。氧合通道107,血液进行氧合的区域。空氧混合气体自下而上在氧合通道107中流动,血液在管路外自内向外、由上向下流动,实现氧气交换。热交换通道108,血液进行热交换的区域。变温液自上而下在热交换通道108内流动,血液在管路外自内向外、由下向上流动,实现热交换。集气区109,实现排气调压功能。血液流转通道一110,血液自氧合通道107进入热交换通道108的血液流动通道。血液流转通道二111,血液自血液分流通道104进入热交换通道108的血液流动通道。多组对称通道,4-12个窗口通道。可设置阻挡盖口,关闭部分通道。如图9所示,气体自气体入口3进入,流向氧合通道107,经过圆环形通道,与血液充分氧合后,在上方气体出口4排出。如图10所示,变温液自变温液入口5进入,流入热交换通道108,经过椭圆形通道,与血液完成热交换后,在下方的变温液出口6流出。如图11所示,血液自上方血液入口1进入,沿氧合器中心血液通道进入,经过血液分流通道104后在血液流转通道二111处进入热交换通道108,血液在热交换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椭圆形扁式氧合器,包括外壳(10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101)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外壳(101)内中心设有由血液隔离板(103)围成的横截面为椭圆形的血液分流空腔(105),外壳(101)的侧壁与血液隔离板(103)之间设有水膜隔离板(102),外壳(101)与水膜隔离板(102)之间形成横截面为椭圆形的氧合通道(107),水膜隔离板(102)与血液隔离板(103)之间形成热交换通道(108);/n外壳(101)下半部设有环形的集血区(106);集血区(106)设有血液出口(2)、药剂注入口(8)、鲁尔压传感器接口(7)、温度传感器接口(12);/n外壳(101)上半部设有环形的集气区(109);集气区(109)设有排气口一(10)、排气口二(11);/n外壳(101)底部设有血液入口(1),血液分流空腔(105)底部的垂直截面为“V”型,血液分流空腔(105)底部设有血液分流通道(104),血液入口(1)与血液分流通道(104)连通;/n水膜隔离板(102)上半部设有血液流转通道一(110),用于连通氧合通道(107)与热交换通道(108);/n血液隔离板(103)下半部设有血液流转通道二(111),用于连通热交换通道(108)与血液分流通道(104);/n外壳(101)底部设有气体入口(3),顶部设有气体出口(4),气体入口(3)、气体出口(4)分别与氧合通道(107)连通;气体出口(4)上设有气体检测口(9);/n外壳(101)顶部设有变温液入口(5),底部设有变温液出口(6),变温液入口(5)、变温液出口(6)分别与热交换通道(108)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椭圆形扁式氧合器,包括外壳(10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101)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外壳(101)内中心设有由血液隔离板(103)围成的横截面为椭圆形的血液分流空腔(105),外壳(101)的侧壁与血液隔离板(103)之间设有水膜隔离板(102),外壳(101)与水膜隔离板(102)之间形成横截面为椭圆形的氧合通道(107),水膜隔离板(102)与血液隔离板(103)之间形成热交换通道(108);
外壳(101)下半部设有环形的集血区(106);集血区(106)设有血液出口(2)、药剂注入口(8)、鲁尔压传感器接口(7)、温度传感器接口(12);
外壳(101)上半部设有环形的集气区(109);集气区(109)设有排气口一(10)、排气口二(11);
外壳(101)底部设有血液入口(1),血液分流空腔(105)底部的垂直截面为“V”型,血液分流空腔(105)底部设有血液分流通道(104),血液入口(1)与血液分流通道(104)连通;
水膜隔离板(102)上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鸿箫付天翔孙志全方颖顾恩齐李红武石悦
申请(专利权)人:美茵北京医疗器械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