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水冲式生态智能马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5934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卫生洁具领域,尤其是免水冲式生态智能马桶,其包括相互分隔设置的外壳体和内壳体,内壳体内形成用于容纳第一生物填料的大便容纳腔,内壳体中设置与大便容纳腔相互分隔的小便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者排泄时即可对排泄物完成粪尿分离,从而使不同的微生物在其适宜的环境中生存并分别进行降解作用,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和降解效率;通过搅拌机构、通风口及风扇为处理腔室和其内的微生物提供充足的氧气,保证降解过程为有氧反应,防止产生异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免水冲式生态智能马桶
本技术涉及卫生洁具领域,尤其是免水冲式生态智能马桶。
技术介绍
由于传统马桶存在用水量大、难以清理、需要单独安装排泄管道等问题,生态降解马桶成为新的替代方案。目前生态降解方式的马桶采用将固液混合物综合降解的处理方式,但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生物活性差、降解效率低、反应时间过长而产生异味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免水冲式生态智能马桶,通过生物降解的方式对粪便进行处理,并在排泄时完成排泄物的粪尿分离,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免水冲式生态智能马桶,包括相互分隔设置的外壳体和内壳体,内壳体内形成用于容纳第一生物填料的大便容纳腔,内壳体中设置与大便容纳腔相互分隔的小便池。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容置第二生物填料的集液池,所述集液池与大便容纳腔相互分隔设置,并能相对外壳体抽出,集液池通过小便导流管与小便池底部的小便收集口连通。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小便导流管为与小便收集口可拆卸连接的软管,所述小便导流管设置于内壳体内侧或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间隔内。优选地,还包括容纳菌液的菌液瓶,菌液瓶与菌液输送管的一端连通,菌液输送管的另一端连接小便池中的喷淋装置。优选地,内壳体中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杆和搅拌杆外侧的搅拌叶片,所述搅拌机构由搅拌电机驱动。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搅拌叶片外径与大便容纳腔内径一致。优选地,所述内壳体与外壳体上设置对应的通风口,通风口内设置有风扇,所述通风口通过排风通道与排风口连接。优选地,所述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设置有远红外加热片。优选地,所述内壳体上方设置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开设有与小便池和大便容纳腔对应位置的贯通区。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安装箱,安装箱顶面设置控制面板,安装箱内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喷淋装置、搅拌电机、风扇以及远红外加热片连接,所述排风通道设置在安装箱中,排风口设置在安装箱壁面上,排风通道内设置空气净化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在使用者排泄时即可对排泄物完成粪尿分离,便于后续在不同腔室内对粪便和尿液分别进行降解,从而使不同的微生物在其适宜的环境中生存并进行降解作用,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和降解效率,缩短反应时间,防止由于厌氧反应或微生物死亡产生异味;降解反应后无需对粪便进行额外处理,方便安装和使用;2.通过搅拌机构、通风口及风扇为处理腔室和其内的微生物提供充足的氧气,保证降解过程为有氧反应,防止由于微生物在缺氧环境下反应而产生异味;设置远红外加热装置,为腔室内微生物提供适宜的存活温度,并且防止直接加热造成腔室壁乌黑、发糊等问题;3.通过控制器对搅拌机构、风扇、加热片进行驱动,降低操作难度,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小便池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结构剖视图;图4:本技术安装箱结构示意图;图5: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本技术另一种搅拌结构示意图;图7:本技术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实施例1针对现有的生物降解马桶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反应效率低、反应时间长等问题,专利技术人改变马桶中微生物的存活环境条件,如调节温度、增强通风、提高供氧量等,仍然不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由于目前尚未发现能够同时对粪便和尿液进行降解的微生物,因此需要在降解腔室中同时添加降解两种物质的不同微生物。但由于不同种类微生物的适宜存活环境不同,并且相互间会发生抑制作用,因此混合降解会造成生物活性差、降解效率低、反应时间过长而产生异味等问题。由此专利技术人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4所示,免水冲式生态智能马桶,包括相互分隔设置的外壳体11和内壳体12,内壳体12内形成用于容纳第一生物填料的大便容纳腔,第一生物填料可为木屑等稀疏、耐降解的物质,其内有用于对粪便进行降解的微生物,内壳体12中设置与大便容纳腔相互分隔的小便池21,小便池21可拆卸或固定地连接在内壳体12中,小便池21中可选地设置有海绵等吸附材料,防止小便接触小便池21时发生迸溅。内壳体12上方固定或可拆卸地设置上壳体13,所述上壳体13开设有与小便池21和大便容纳腔对应位置的贯通区,贯通区的数量为1个或2个,2个贯通区分别对应小便池21和大便容纳腔,所述2个贯通区相互分隔或是连通设置。上壳体13上还连接有盖板。还设置有容置第二生物填料的集液池24,集液池24能够相对外壳体11抽出。第二生物填料为多孔隙结构材料,如海绵或硅藻土,其内有用于对尿液进行降解的微生物。小便池21底部倾斜设置,以保证小便池21内的尿液及时流入小便收集口22,小便池21内无尿液残留,防止产生异味。所述集液池24与大便容纳腔相互分隔设置,集液池24通过小便导流管23与小便池21底部的小便收集口22连通,小便导流管23与集液池24的连接位置低于小便收集口22的位置,从而形成高度差,以便尿液完全排至集液池24内。为方便清理,所述小便导流管23为与小便收集口22可拆卸连接的软管,软管通过卡扣或其他连接件与小便收集口22可拆卸连接,所述小便导流管23可选地设置于内壳体12内侧,并固定连接在侧壁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免水冲式生态智能马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分隔设置的外壳体(11)和内壳体(12),内壳体(12)内形成用于容纳第一生物填料的大便容纳腔,内壳体(12)中设置与大便容纳腔相互分隔的小便池(21)。/n

【技术特征摘要】
1.免水冲式生态智能马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分隔设置的外壳体(11)和内壳体(12),内壳体(12)内形成用于容纳第一生物填料的大便容纳腔,内壳体(12)中设置与大便容纳腔相互分隔的小便池(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水冲式生态智能马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容置第二生物填料的集液池(24),所述集液池(24)与大便容纳腔相互分隔设置,并能相对外壳体(11)抽出,集液池(24)通过小便导流管(23)与小便池(21)底部的小便收集口(2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水冲式生态智能马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小便导流管(23)为与小便收集口(22)可拆卸连接的软管,所述小便导流管(23)设置于内壳体(12)内侧或内壳体(12)与外壳体(11)之间的间隔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水冲式生态智能马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容纳菌液的菌液瓶(25),菌液瓶(25)与菌液输送管(26)的一端连通,菌液输送管(26)的另一端连接小便池(21)中的喷淋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水冲式生态智能马桶,其特征在于,内壳体(12)中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杆(31)和搅拌杆(31)外侧的搅拌叶片(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西李垚隋丽梅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鼎犁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