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双翁生物户外蹲便厕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6064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40
一种移动双翁生物户外蹲便厕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居民建设技术领域,每个蹲便底盖的下方均对应设置有进粪口,每个蹲便的上部均铰接有活动盖板;上述进粪口的下端口均与粪池贯通连接,粪池设置在厕房的下方,且两个粪池的顶壁上均贯通连接有通风支口,两个通风支口均与通风口贯通连接,通风口设置于厕房的后方,且其上端口露设于厕房的顶部;上述粪池的顶壁贯通连接有清粪口;上述厕房的顶盖上贯通连接有数个顶部排气口;所述的厕房的门铰接在厕房正面的门框上,且利用门开关与门框相连接。居民可以实现交替使用,对粪便进行分解发酵后,减少粪便处理,实现有机肥的再利用,同时还能够减轻市政排污管道的运输负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双翁生物户外蹲便厕所
本技术涉及居民建设
,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双翁生物户外蹲便厕所。
技术介绍
厕所泛指由人类建造专供人类(或其他特指生物,如家畜)进行生理排泄和放置(处理)排泄物的地方。目前的居民家用厕所中的排泄物都是直接排放至市政排污管道中的,这无疑增加市政排污管道的运输负担,同时还浪费了现成的有机肥,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移动双翁生物户外蹲便厕所,居民可以实现交替使用,对粪便进行分解发酵后,减少粪便处理,实现有机肥的再利用,同时还能够减轻市政排污管道的运输负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它包含厕房、顶部排气口、通风口、清粪口、通风支口、进粪口、粪池、蹲便、活动盖板、蹲便底盖、蓄水池、进水管、支管、洗手池、落水管;厕房内的底座中嵌设有两个蹲便,每个蹲便的底部开口上均活动铰接有蹲便底盖,每个蹲便底盖的下方均对应设置有进粪口,每个蹲便的上部均铰接有活动盖板;上述进粪口的下端口均与粪池贯通连接,粪池设置在厕房的下方,且两个粪池的顶壁上均贯通连接有通风支口,两个通风支口均与通风口贯通连接,通风口设置于厕房的后方,且其上端口露设于厕房的顶部;上述粪池的顶壁贯通连接有清粪口;上述厕房的顶盖上贯通连接有数个顶部排气口;所述的厕房的门铰接在厕房正面的门框上,且利用门开关与门框相连接;所述的顶盖为空心结构,其顶壁开设有落水孔,厕房中的背板的内侧固定有蓄水池,蓄水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蹲便的冲水口贯通连接,蓄水池上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穿过顶盖后与外部水源连接,进水管上连接有支管,支管与落水管连接,落水管的上端与顶盖的底壁贯通连接,落水管的下端连接有出水阀,出水阀设置在洗手池上,洗手池固定在厕房中的其中一个侧板的内侧。进一步地,所述的门与门框相互铰接的一侧设闭门器。进一步地,所述的厕房的左右两个侧板以及后侧的背板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上百叶对流通风口和下百叶对流通风口。进一步地,所述的厕房的左右两个侧板的内侧均固定有扶手。进一步地,所述的底座与厕房的四个侧板之间均利用固定卡扣相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双翁生物户外蹲便厕所,居民可以实现交替使用,对粪便进行分解发酵后,减少粪便处理,实现有机肥的再利用,同时还能够减轻市政排污管道的运输负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厕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厕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蓄水池、洗手池结构分布图。附图标记说明:厕房1、顶盖1-1、落水孔1-1-1、侧板1-2、背板1-3、底座1-4、门1-5、固定卡扣1-6、上百叶对流通风口1-7、下百叶对流通风口1-8、门开关1-9、扶手1-10、闭门器1-11、顶部排气口2、通风口3、清粪口4、通风支口5、进粪口6、粪池7、蹲便8、活动盖板9、蹲便底盖10、蓄水池11、进水管12、支管13、洗手池14、落水管1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厕房1、顶部排气口2、通风口3、清粪口4、通风支口5、进粪口6、粪池7、蹲便8、活动盖板9、蹲便底盖10、蓄水池11、进水管12、支管13、洗手池14、落水管15;厕房1的左右两个侧板1-2以及后侧的背板1-3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上百叶对流通风口1-7和下百叶对流通风口1-8,上述左右两个侧板1-2的内侧均固定有扶手1-10;厕房1内的底座1-4中嵌设有两个蹲便8,上述底座1-4与厕房1的四个侧板之间均利用固定卡扣1-6相连接;每个蹲便8的底部开口上均活动铰接有蹲便底盖10(该蹲便底盖10在粪便重力作用下自动打开与闭合,起到排便与封堵的目的),每个蹲便底盖10的下方均对应设置有直径为235mm的进粪口6,每个蹲便8的上部均铰接有活动盖板9(离开便器8再封闭该活动盖板9,能起到防臭的功能);上述进粪口6的下端口均与粪池7贯通连接(两个粪池7的容积均为0.63立方米),粪池7设置在厕房1的下方,且两个粪池7的顶壁上均贯通连接有直径为100mm的通风支口5,两个通风支口5均与直径为100mm的通风口3贯通连接,通风口3设置于厕房1的后方,且其上端口露设于厕房1的顶部;上述粪池7的顶壁贯通连接有直径为180mm的清粪口4;上述厕房1的顶盖1-1上贯通连接有两个顶部排气口2;所述的厕房1的门1-5铰接在厕房1正面的门框上,且利用门开关1-9与门框相连接;门1-5与门框相互铰接的一侧设闭门器1-11;所述的顶盖1-1为空心结构,其顶壁开设有落水孔1-1-1,雨水从落水孔1-1-1中落入顶盖1-1内,进行蓄水,顶盖1-1在太阳的照射下对其内的水进行加热,背板1-3的内侧固定有蓄水池11,蓄水池11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蹲便8的冲水口贯通连接,蓄水池11上连接有进水管12,进水管12穿过顶盖1-1后与外部水源连接,进水管12上连接有支管13,支管13与落水管15连接,落水管15的上端与顶盖1-1的底壁贯通连接,落水管15的下端连接有出水阀,出水阀设置在洗手池14上,洗手池14固定在其中一个侧板1-2的内侧,外部水源或者顶盖1-1内的水由出水阀流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将粪池7置于室外地坑中,在使用第一个蹲便8之前,向位于其下方的粪池7内加水2O0升,后加300克的厌氧生物菌,便可使用了;当使用到粪池7容积的1/3处时,再加厌氧菌300克继续使用,直至使用到粪池7容积的1/2时,再加300克厌氧菌,再使用至其满后,将铰接在该蹲便8上的活动盖板9闭合;再使用第二个蹲便8,使用方法和第一个蹲便8相同(约半年左右满后再封闭)。在封闭第二个蹲便8之前,需要处理第一蹲便8下方的粪池7内的便水,此时该粪池7内的粪便基本降解完成,用污水泵连接清粪口4,将粪池7内的发酵好的便水抽出直接作为肥料浇灌花园菜园等;然后上述的使用方法继续循环使用;紧接着将第二个蹲便8彻底封闭待发酵降解;厕房1四面设置的上百叶对流通风口1-7和下百叶对流通风口1-8能够将厕房1内实现对流通风,保证厕房1内无蝇蛆、无臭味、无流涡、无渗漏。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移动双翁生物户外蹲便厕所,居民可以实现交替使用,对粪便进行分解发酵后,减少粪便处理,实现有机肥的再利用,同时还能够减轻市政排污管道的运输负荷。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双翁生物户外蹲便厕所,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厕房(1)、顶部排气口(2)、通风口(3)、清粪口(4)、通风支口(5)、进粪口(6)、粪池(7)、蹲便(8)、活动盖板(9)、蹲便底盖(10)、蓄水池(11)、进水管(12)、支管(13)、洗手池(14)、落水管(15);厕房(1)内的底座(1-4)中嵌设有两个蹲便(8),每个蹲便(8)的底部开口上均活动铰接有蹲便底盖(10),每个蹲便底盖(10)的下方均对应设置有进粪口(6),每个蹲便(8)的上部均铰接有活动盖板(9);上述进粪口(6)的下端口均与粪池(7)贯通连接,粪池(7)设置在厕房(1)的下方,且两个粪池(7)的顶壁上均贯通连接有通风支口(5),两个通风支口(5)均与通风口(3)贯通连接,通风口(3)设置于厕房(1)的后方,且其上端口露设于厕房(1)的顶部;上述粪池(7)的顶壁贯通连接有清粪口(4);上述厕房(1)的顶盖(1-1)上贯通连接有数个顶部排气口(2);所述的厕房(1)的门(1-5)铰接在厕房(1)正面的门框上,且利用门开关(1-9)与门框相连接;所述的顶盖(1-1)为空心结构,其顶壁开设有落水孔(1-1-1),厕房(1)中的背板(1-3)的内侧固定有蓄水池(11),蓄水池(11)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蹲便(8)的冲水口贯通连接,蓄水池(11)上连接有进水管(12),进水管(12)穿过顶盖(1-1)后与外部水源连接,进水管(12)上连接有支管(13),支管(13)与落水管(15)连接,落水管(15)的上端与顶盖(1-1)的底壁贯通连接,落水管(15)的下端连接有出水阀,出水阀设置在洗手池(14)上,洗手池(14)固定在厕房(1)中的其中一个侧板(1-2)的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双翁生物户外蹲便厕所,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厕房(1)、顶部排气口(2)、通风口(3)、清粪口(4)、通风支口(5)、进粪口(6)、粪池(7)、蹲便(8)、活动盖板(9)、蹲便底盖(10)、蓄水池(11)、进水管(12)、支管(13)、洗手池(14)、落水管(15);厕房(1)内的底座(1-4)中嵌设有两个蹲便(8),每个蹲便(8)的底部开口上均活动铰接有蹲便底盖(10),每个蹲便底盖(10)的下方均对应设置有进粪口(6),每个蹲便(8)的上部均铰接有活动盖板(9);上述进粪口(6)的下端口均与粪池(7)贯通连接,粪池(7)设置在厕房(1)的下方,且两个粪池(7)的顶壁上均贯通连接有通风支口(5),两个通风支口(5)均与通风口(3)贯通连接,通风口(3)设置于厕房(1)的后方,且其上端口露设于厕房(1)的顶部;上述粪池(7)的顶壁贯通连接有清粪口(4);上述厕房(1)的顶盖(1-1)上贯通连接有数个顶部排气口(2);所述的厕房(1)的门(1-5)铰接在厕房(1)正面的门框上,且利用门开关(1-9)与门框相连接;所述的顶盖(1-1)为空心结构,其顶壁开设有落水孔(1-1-1),厕房(1)中的背板(1-3)的内侧固定有蓄水池(11),蓄水池(11)的出水口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炳志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志业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