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陆进魁专利>正文

集合式分餐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538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我国传统的饮食方式是合餐制,这种饮食方式给消化途径传染病的传播制造了条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集合式分餐具,是将一个整盘隔成若干小盘,还可带有数只附碗卡在小盘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适用于便餐,又适用于宴席,分食在厨房即可完成,端送、换取、洗刷方便,杜绝了合餐制引起的消化途径传染病的流行,并能营造一种较为自由轻松的进餐气氛。(*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餐具。我国传统的饮食方式是合餐制,即多人合吃一碗菜,这种饮食方式给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制造了途径。目前,各大高级餐馆已开始试行分餐式宴会,但这种分餐式是服务员将菜从大盘中用共用筷夹到客人的小盘中后再进餐的,这种分餐方式不能适用于中、低档餐馆及各类食堂的便餐、便宴,高昂的服务费也不是民众所能承担的。鉴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厨房中分配、餐桌上添加、置换食物的集合式分餐具,以克服上述不足。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一个大盘中设置一定形状的凸体,将大盘隔成若干个小盘。本技术还可在其中两只小盘的侧壁上各设置两个小凸块,另有数只附碗,底座上开有与小凸块位置对应的槽,附碗可轮流卡在这两只小盘中。使用时,不带附碗的本技术可用于便餐,根据小盘的个数,分装上不同的菜、汤、饭等;带附碗的本技术可用于各种宴会,小盘中装各种冷食品、调料、附碗装热食品等,数只附碗可轮流运转在厨房、冼刷池、餐桌上。使用本技术在实行分餐式便餐、便宴时,无需在餐桌上分菜,分菜在厨房即可完成,且端送、换取、洗刷方便;使用集合式分餐具可杜绝合餐可能引起的传染病,并能营造一种较为轻松合谐的进餐气氛。附附图说明图1为不带附碗的集合式分餐具俯视图。附图2为带附碗的集合式分餐具俯视图。附图3为附碗局剖图。实施例1不带附碗的集合式分餐具。本技术为一只整体的大盘1,在大盘1中设置一圆环形带有五根放射线状的凸体2,则凸体2所包围的空间形成六个小盘3,即六盘分餐具。采用不同形状的大盘1和不同形状的凸体2便可形成不同数量和形状的小盘3,制成二盘式、三盘式、四盘式、五盘式等集合式分餐具。实施例2带附碗的集合式分餐具。本技术由一只大盘1和三只附碗6组成,在大盘1中设置藕截面状的凸体2,形成四周八只小盘3a、中间两只小盘3b和两只小盘3c,小盘3c的侧壁上有两个小凸块4,附碗6的底座上有与之相对应的两个槽5,当槽5与小凸块4对齐时,附碗6可正好卡在小盘3c中形成八冷盘式分餐具。小盘3a可盛放冷食品,小盘3b可盛放调味品,附碗6可轮流上热食品。采用不同形状的大盘1和不同形状的凸体2,可得到不同数量和形状的小盘3,制成六冷盘式、十冷盘式等集合式分餐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集合式分餐具为一个大盘(1),其特征在于:大盘(1)中设置一定形状的凸体(2),将大盘(1)隔成若干个小盘(3),集合式分餐具还可在其中两只小盘(3c)的侧壁上各设置两个小凸块(4),另有数只附碗(6)底座上开有与小凸块(4)位置对应的槽(5),附碗(6)可轮流卡在这两只小盘(3c)中。

【技术特征摘要】
1.集合式分餐具为一个大盘(1),其特征在于大盘(1)中设置一定形状的凸体(2),将大盘(1)隔成若干个小盘(3),集合式分餐具还可在其中两只小盘(3c)的侧壁上各设置两个小凸块(4),另有数只附碗(6)底座上开有与小凸块(4)位置对应的槽(5),附碗(6)可轮流卡在这两只小盘(3c)中。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合式分餐具,其特征在于在大盘(1)中设置圆环形或十字形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进魁
申请(专利权)人:陆进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