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废弃物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5363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2:43
一种马铃薯废弃物处理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马铃薯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将马铃薯废皮、废渣进行挤压脱水浓缩;根据不同的饲养对象,按比例掺入秸秆、玉米芯、马铃薯渣、麸皮、豆粕等废弃物,在复合菌发酵液的作用下,发酵,生产出TMF饲料;将挤压脱水出的液体与马铃薯片漂洗液按比例投入复合菌发酵液和辅料的混合液中;在16℃‑25℃环境中经45天左右发酵后生产出生物酵素,进而开发生物液态菌肥,还归于田地,从而形成一个闭环的农业生态产业链。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异味,因而有效解决了马铃薯皮渣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由于小规模的发酵生产只需在专用塑料袋中完成,从而不用在地上挖坑,节约了土地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铃薯废弃物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马铃薯废弃物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废弃物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对马铃薯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的研究重点是从马铃薯废皮、废渣和废水的无害化处理入手,通过与省内专业研究机构的合作,对国外引进的发酵菌种进行复壮、扩增,研制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菌发酵液,采取生物技术,实现了对马铃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做到吃干榨尽、物尽其用,探索出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标准化、绿色化、清洁化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目前马铃薯全粉加工过程中生产的废皮废渣的水分处理是一个难题,其水分的含量约75%-85%,且有着丰富的营养物质,一旦腐烂气味难闻,严重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马铃薯废弃物处理工艺,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异味,因而有效解决了马铃薯皮渣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由于小规模的发酵生产只需在专用塑料袋中完成,从而不用在地上挖坑,节约了土地资源。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它的操作步骤如下:步骤一、将马铃薯废皮、废渣进行挤压脱水浓缩,使其水分含量从85%降低至75%左右;步骤二、根据不同的饲养对象,按比例掺入秸秆、玉米芯、马铃薯渣、麸皮、豆粕等废弃物,在复合菌发酵液的作用下,在16℃-25℃环境中经45天左右发酵后,生产出TMF饲料;步骤三、将步骤一中挤压脱水出的液体与马铃薯片漂洗液按比例投入复合菌发酵液和辅料的混合液中;在16℃-25℃环境中经45天左右发酵后生产出生物酵素(液态菌肥),进而开发生物液态菌肥;步骤四、将上述生物液态菌肥还归于田地,从而形成一个闭环的农业生态产业链。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二中的秸秆为粒状秸秆,所述的玉米芯为粒状玉米芯。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二中秸秆、玉米芯、马铃薯渣、麸皮、豆粕等废弃物添加入复合菌发酵液后,搅拌均匀,且保持水分为45%,装袋后压实密封,然后在16℃-25℃环境中经45天左右发酵后,生产出TMF饲料。采用上述工艺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马铃薯废弃物处理工艺,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异味,因而有效解决了马铃薯皮渣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由于小规模的发酵生产只需在专用塑料袋中完成,从而不用在地上挖坑,节约了土地资源。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生物液态菌肥的主要成分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的操作步骤如下:步骤一、将马铃薯废皮、废渣进行挤压脱水浓缩,使其水分含量从85%降低至75%左右;步骤二、根据不同的饲养对象,按比例掺入粒状秸秆、粒状玉米芯、马铃薯渣、麸皮、豆粕等废弃物添加入复合菌发酵液后,搅拌均匀,且保持水分为45%,装袋后压实密封,在16℃-25℃环境中经45天左右发酵后,生产出TMF饲料;步骤三、将步骤一中挤压脱水出的液体与马铃薯片漂洗液按比例投入复合菌发酵液和辅料的混合液中;在16℃-25℃环境中经45天左右发酵后生产出生物酵素(液态菌肥),进而开发生物液态菌肥;步骤四、将生物液态菌肥还归于田地,从而形成一个闭环的农业生态产业链步骤五、对TMF饲料进行有害菌检测:将发酵饲料进行微生物培养,未检出黄曲霉菌和霉菌,所显现的菌落均为益生菌,证明该复合发酵菌能够在发酵过程中对黄曲霉菌和霉菌产生抑制作用;步骤六、对TMF饲料进行蛋白质含氮量检测:植物蛋白含量较高的是苜蓿,含量在25%,该TMF饲料在16%以上;步骤七、对TMF饲料进行主要成分检测,详见图2。采用上述工艺后,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1、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马铃薯全粉加工过程中产生产生的废皮废渣的水分处理是一个难题,其水分的含量约75%-85%,且有着丰富的营养物质,一旦腐烂气味难闻,严重污染环境,采用压汁发酵法,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异味,因而有效解决了马铃薯皮渣的环境污染问题;2、对马铃薯加工产生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实现零排放,本专利技术对包括尾菜、秸秆、马铃薯薯渣、果渣、玉米芯、菌棒废渣等在内所有的农牧业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综合利用,完成整个农业生态链的循环;3、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化利用,由于小规模的发酵生产只需在专用塑料袋中完成,从而不用在地上挖坑,节约了土地资源。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铃薯废弃物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它的操作步骤如下:/n步骤(一)、将马铃薯废皮、废渣进行挤压脱水浓缩,使其水分含量从85%降低至75%左右;/n步骤(二)、根据不同的饲养对象,按比例掺入秸秆、玉米芯、马铃薯渣、麸皮、豆粕等废弃物,在复合菌发酵液的作用下,在16℃-25℃环境中经45天左右发酵后,生产出TMF饲料;/n步骤(三)、将步骤(一)中挤压脱水出的液体与马铃薯片漂洗液按比例投入复合菌发酵液和辅料的混合液中;在16℃-25℃环境中经45天左右发酵后生产出生物酵素,进而开发生物液态菌肥;/n步骤(四)、将上述生物液态菌肥还归于田地,从而形成一个闭环的农业生态产业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铃薯废弃物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它的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马铃薯废皮、废渣进行挤压脱水浓缩,使其水分含量从85%降低至75%左右;
步骤(二)、根据不同的饲养对象,按比例掺入秸秆、玉米芯、马铃薯渣、麸皮、豆粕等废弃物,在复合菌发酵液的作用下,在16℃-25℃环境中经45天左右发酵后,生产出TMF饲料;
步骤(三)、将步骤(一)中挤压脱水出的液体与马铃薯片漂洗液按比例投入复合菌发酵液和辅料的混合液中;在16℃-25℃环境中经45天左右发酵后生产出生物酵素,进而开发生物液态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泉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正阳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