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一体化污水提升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5238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一体化污水提升设备,其包括箱体、水泵、过滤分离器、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第三出水管、第四出水管、出水连接管、出口控制阀、第一分支进水管、第二分支进水管、中间控制阀、主进水管、止回阀、控制箱;所述水泵的叶片的第一轴向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多个第一凹槽沿叶轮径向阵列式排布,第一凹槽为开口式凹槽,第一凹槽的开口边位于第一轴向部的上游端。其整体结构紧凑,安装维修方便,运行安全效率高,安全运行时间长;其能够降低水泵内的叶轮入口处局部阻流、流量减小,从而使水泵性能降低、功耗增大的风险。功耗增大的风险。功耗增大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一体化污水提升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提升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一体化污水提升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污水提升设备应用于地下商场、建筑、人防、地铁、会所以及酒店等的地下室等。污水提升设备的总入水管连接室内污水总管,进入污水提升设备内,污水中的杂物被分离提留在固液分离过滤装置中,流入箱体内的污水基本无固体杂物,当水位到设定位置,其中一台泵启动(一用一备或两用),将废水及存留在固液分离器的杂物,提升至市政管网,污水提升设备运行时不影响污水进水,确保正常使用,水泵自动交替运行。但现有的污水提升设备存在运行安全效率偏低、杂质/微粒集聚而可能导致的水泵性能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全自动一体化污水提升设备,其整体结构紧凑,安装维修方便,运行安全效率高,安全运行时间长。通过该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的结构设计能够降低由于杂质/微粒集聚而可能导致的水泵内的叶轮入口处局部阻流、流量减小,从而使水泵性能降低、功耗增大的风险。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全自动一体化污水提升设备,其包括箱体、水泵、过滤分离器、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第三出水管、第四出水管、出水连接管、出口控制阀、第一分支进水管、第二分支进水管、中间控制阀、主进水管、止回阀、控制箱,箱体内设置有两台水泵、两个过滤分离器,一个水泵的出水管通过一个过滤分离器与第一出水管相连接,第一出水管通过第四出水管、出水连接管与出口控制阀相连接,另一个水泵的出水管通过另一个过滤分离器与第二出水管相连接,第二出水管通过第三出水管与出口控制阀相连接,出水连接管连接于第三出水管上,主进水管的入口端设置有闸阀,主进水管分别通过第一分支进水管、第二分支进水管与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连接,第一分支进水管、第二分支进水管、主进水管三者的交叉处设置有中间控制阀,第一出水管与第四出水管之间设置有止回阀,第二出水管与第三出水管之间也设置有止回阀,控制箱与水泵、各个阀电性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水泵包括半开式叶轮、蜗壳,叶轮设置于蜗壳内,叶轮包括多个叶片、后盘,多个叶片沿后盘周向均匀分布于后盘上,蜗壳包括前侧壳体、背侧壳体,叶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轴向部、第一弧形部、第一径向部,前侧壳体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轴向部、第二弧形部、第二径向部,第一轴向部、第一弧形部、第一径向部分别与第二轴向部、第二弧形部、第二径向部对应设置。
[0007]进一步地,所述叶片的第一轴向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多个第一凹槽沿叶轮径向阵列式排布,第一凹槽为开口式凹槽,第一凹槽的开口边位于第一轴向部的上游端。
[0008]进一步地,所述前侧壳体的第二轴向部和第二弧形部上共同形成第二凹槽,多个
第二凹槽沿前侧壳体的周向均匀分布,第二凹槽的轴向起始端与第一凹槽的轴向起始端相同,第二凹槽的下游段覆盖第二弧形部的长度延伸方向的长度。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透气管、第一连接支管、第二连接支管、检修口、槽钢底架、液位传感器、报警装置,箱体的顶部设置有透气管,透气管通过第一连接支管与主进水管相连接,箱体一侧的上部通过第二连接支管与主进水管相连接,箱体的顶部设置有检修口、液位传感器、报警装置,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槽钢底架,箱体的底部与槽钢底架之间设置有一层或多层减振橡胶垫,控制箱与液位传感器、报警装置电性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径向部与第一径向部之间的夹角为一锐角X,该锐角X=1

10
°

[0011]所述一种全自动一体化污水提升设备,其整体结构紧凑,安装维修方便,运行安全效率高,安全运行时间长。通过该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的结构设计能够降低由于杂质/微粒集聚而可能导致的水泵内的叶轮入口处局部阻流、流量减小,从而使水泵性能降低、功耗增大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2]图 1 为本技术全自动一体化污水提升设备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 2为本技术全自动一体化污水提升设备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全自动一体化污水提升设备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水泵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箱体1、(离心式)水泵2、过滤分离器3、第一出水管4、第二出水管5、第三出水管6、第四出水管7、出水连接管8、出口控制阀9、第一分支进水管10、第二分支进水管11、中间控制阀12、主进水管13、止回阀14、透气管15、第一连接支管16、第二连接支管17、检修口18、槽钢底架19、液位传感器20、报警装置201;叶片21、后盘22、前侧壳体23、背侧壳体24、第一轴向部25、第一弧形部26、第一径向部27、第二轴向部28、第二弧形部29、第二径向部30、第一凹槽31、第二凹槽32。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如图1

4所示,一种全自动一体化污水提升设备,其包括箱体1、水泵2、过滤分离器3、第一出水管4、第二出水管5、第三出水管6、第四出水管7、出水连接管8、出口控制阀9、第一分支进水管10、第二分支进水管11、中间控制阀12、主进水管13、止回阀14、控制箱,箱体1内设置有两台水泵2、两个过滤分离器3,一个水泵2的出水管通过一个过滤分离器3与第一出水管4相连接,第一出水管4通过第四出水管7、出水连接管8与出口控制阀9相连接,另一个水泵2的出水管通过另一个过滤分离器3与第二出水管5相连接,第二出水管5通过第三出水管6与出口控制阀9相连接,出水连接管8连接于第三出水管6上,主进水管13的入口端设
置有闸阀,主进水管13分别通过第一分支进水管10、第二分支进水管11与第一出水管4、第二出水管5连接,第一分支进水管10、第二分支进水管11、主进水管13三者的交叉处设置有中间控制阀12,第一出水管4与第四出水管7之间设置有止回阀14,第二出水管5与第三出水管6之间也设置有止回阀,控制箱与水泵2、各个阀电性连接。
[0020]还包括透气管15、第一连接支管16、第二连接支管17、检修口18、槽钢底架19、液位传感器20、报警装置201,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透气管15,透气管15通过第一连接支管16与主进水管13相连接,箱体1一侧的上部通过第二连接支管17与主进水管13相连接,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检修口18、液位传感器20、报警装置201,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槽钢底架19,箱体1的底部与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一体化污水提升设备,其包括箱体(1)、水泵(2)、过滤分离器(3)、第一出水管(4)、第二出水管(5)、第三出水管(6)、第四出水管(7)、出水连接管(8)、出口控制阀(9)、第一分支进水管(10)、第二分支进水管(11)、中间控制阀(12)、主进水管(13)、止回阀(14)、控制箱,其特征在于,箱体内设置有两台水泵、两个过滤分离器,一个水泵的出水管通过一个过滤分离器与第一出水管相连接,第一出水管通过第四出水管、出水连接管与出口控制阀相连接,另一个水泵的出水管通过另一个过滤分离器与第二出水管相连接,第二出水管通过第三出水管与出口控制阀相连接,出水连接管连接于第三出水管上,主进水管的入口端设置有闸阀,主进水管分别通过第一分支进水管、第二分支进水管与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连接,第一分支进水管、第二分支进水管、主进水管三者的交叉处设置有中间控制阀,第一出水管与第四出水管之间设置有止回阀,第二出水管与第三出水管之间也设置有止回阀,控制箱与水泵、各个阀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一体化污水提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包括半开式叶轮、蜗壳,叶轮设置于蜗壳内,叶轮包括多个叶片(21)、后盘(22),多个叶片沿后盘周向均匀分布于后盘上,蜗壳包括前侧壳体(23)、背侧壳体(24),叶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轴向部(25)、第一弧形部(26)、第一径向部(27),前侧壳体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轴向部(28)、第二弧形部(29)、第二径向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稚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雅达水工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